-
1 # 追逐自遊
-
2 # 國家人文歷史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大家再也熟悉不過的詩句了,確實如此,每逢春節,家家戶戶總是換上新的桃符,保平安、祈吉祥。這個桃符,也就是門神,它上邊的人物其實也是經過歷史流變的。
一開始,《黃帝書》、《山海經》中都有類似的記載,大抵說,上古時期有兩兄弟住在滄海中的度朔山上,那裡有一棵枝幹屈蟠達3000裡的大桃樹,在枝幹的東北方向,有一個鬼門,即鬼魂出入的地方。每天這兩兄弟便檢查百鬼,如有惡鬼為非作歹,要麼將其綁了喂老虎,要麼讓住在桃樹上的一隻金雞下來啄食。這兩位兄弟的名字叫做神荼、鬱壘。後來,人們為了省事便用兩塊桃木板刻上這兩位神,再發展到後來便畫上神荼、鬱壘的畫像,掛在門的兩邊用來驅鬼避邪。南朝人宗憬在《荊楚歲時記》中便記載道:“造桃板著戶,謂之仙木,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荼,右鬱壘,俗謂門神。”
到了唐代,門神被秦瓊(字叔寶)和尉遲恭(字敬德)所取代,大致是因為唐太宗李世民曾經因晚上總聽到鬼叫而失眠生病,於是便令秦瓊和尉遲敬德全副武裝在門外守衛,果然就沒事了。後來,便命畫工畫了兩位門神的像,貼門上以鎮邪。於是民間便把兩位武將畫成能捉鬼的門神,祈求平安。
再繼續演變,就是門神分左右,分別是白臉和黑臉,大抵有神荼、秦瓊、關羽貼在左邊,黑臉的鬱壘、尉遲恭、張飛貼右這幾種。除了這些外,也有貼程咬金和羅成、馬超和馬岱、趙雲和馬超的。
這些門神代表著家家戶戶祈求吉慶、驅邪平安的美好願望,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多彩元素。
-
3 # 賞心樂史
門神,即司門守衛之神,是農曆新年貼於門上的一種畫類。
根據史料記載,周代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祀門”的活動,而且是極為重要的一項典禮。上到天子,下到庶民,都要對門神加以禮敬。
在門神的傳說中,神荼和鬱壘二神的傳說在民間早有流傳,《山海經》、《風俗通義》、《重修緯書整合》、《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記載。
神荼、鬱壘二人專門管鬼怪、邪物,能夠驅邪避兇,所以受到了世人的敬仰,便把二人作為門神貼於門上驅邪擋煞。最早的門神其實不是畫,而是用模板雕刻而成的人形,把模板置於門上,更為立體,能夠震懾住鬼神,而用於雕刻門神的木板是桃木製成的,據說他們能夠驅邪擋煞,來往鬼神不敢親近,而桃木又被視為驅邪植物,二者相配,力量強大。
門神為民俗所奉的司門之神。中國民間信奉門神,由來已久。
《禮記·祭法》雲:王為群姓立七祀,諸侯為國立五祀,大夫立三祀,適士立二祀,皆有“門”、“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戶,或立灶。”可見自先秦以來,上自天子,下至庶人,皆崇拜門神。
到了唐代,門神已不是神荼、鬱櫑,而換成了秦瓊和尉遲敬德。相傳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因惡夢而生病,半夜三更時分,常聽到鬼叫。這事被大臣們知道後,就推薦開國名將秦瓊和尉遲敬德全副披掛,在門外徹夜守衛。沒出幾夜,太宗的病果然好了。爾後,他就命畫工畫了秦瓊和尉遲敬德的像,貼在門上,藉以鎮邪避祟。這個作法,很快在民間流傳開來。
唐代,又出現了一位門神鍾馗,他不但捉鬼,而且吃鬼,所以人們常在除夕之夜或端午節將鍾馗影象貼在門上,用來驅邪辟鬼。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稱:“每至端陽,市肆間用尺幅黃紙蓋以朱印,或繪天師鍾馗之像,或繪五毒符咒之形,懸而售之,都人士爭相購買,粘之中門以避崇惡。”
總結: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過春節時在門上貼門神的習俗。門神,最初的含義是“司門之神”,它源於上古時期的自然崇拜。那時人們認為,凡與日常生活有關的事物皆有神在,如家中的門、灶、床等都有神靈在裡面。在古人看來,門主出入,在整個房子中佔重要的地位。所以古時祭祀,門為五祀(門、戶、中溜、灶、行五種主要祭祀)之首,後世演變為門神。
回覆列表
有傳說是 尉遲恭和秦瓊
典故來自於唐太宗登機後失眠,唯有他們二人守在門外方能入睡。
但是真人站著太累,就想著畫兩幅畫貼門外。
久而久之,門神的習俗就這樣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