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周ysxx
-
2 # 戶外拾光
病毒的傳播史中有自然宿主、中間宿主、最終宿主(一般指有感染表現的宿主),而病毒的自然宿主只是寄生在這一物種體內,不表現發病,以一種寄生或共生的形式存在,其傳播透過在中間宿主中複製或基因重組,而該物種極少或無感染髮病的表現,但該病毒在中間宿主體內基因重組後對最終宿主具有感染髮病表現(通俗點說也就是你死我亡的關係),直至病毒在感染爆發途中或與該物種機體免疫系統抗戰“累了”選擇與最終宿主(發病宿主)和諧共處,病毒重組產生能與最終宿主和諧相處的新基因,這時又開始出現一個新的穩態;然而水裡的物種繁多,無法一一快速明確判定其與該病毒的具體關係也就難以準確判定是否帶毒,而這是否“產生病毒”也是具有一定相對性的。
不會,但是會傳播寄生蟲
病毒這種簡陋的準生命體,是靠宿主細胞複製自己,為了進入宿主細胞核,要有特定的蛋白質外殼,同時進入細胞後也是透過特定的基因片段才能介入細胞原本的“生產”
而不同動物的細胞,執行細節都有不同,簡陋的病毒不可能同時有多種入侵和欺詐的能力
兩種動物區別越大,那麼能被同一種病毒感染的機率就越低。
但是細菌因為有獨立細胞,適應能力就強很多,能感染的動物種類就可以很多。
而寄生蟲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沒有只能感染一種宿主的寄生蟲,很多簡單的寄生蟲確實完全乾不過免疫力明顯強的新宿主,但是大部分情況下它們並不像微生物一樣挑剔,只要能吸到營養就敢安家。
與我們人類最接近的動物就是同屬猿類,猩猩們給自己大哥智人貢獻了至今仍是最讓人撓頭艾滋病毒。
然後是同屬靈長目的猴子,我們共患另一種很出名的烈性傳染病,埃博拉病。
齧齒目已經被歸入靈長總目,和靈長類有一個比較近的共同祖先,作為哺乳動物中最大的類群,加上生活衛生習慣很差,老鼠們是各種能威脅到人類的微生物和寄生蟲的宿主。也正是因為和人類關係比較近,藥物反應和病狀類似,老鼠們也被人類抓來當與微生物戰爭的炮灰,每種新藥上市前都有成千上萬的小白鼠死在實驗室,也算將功折罪。兔們以前和各種老鼠同屬齧齒目,現在一併屬於靈長總目,所以兔子也是醫學院的常見客座嘉賓。
然後較接近的就是同屬北方獸高綱的動物,常見食肉目,鯨偶蹄目,奇蹄目,翼手目這些遠房親戚了,就是貓狗豬馬牛羊鹿蝙蝠這些動物,這也是個成功的類群,佔據了很多生態位,和人類接觸比較多,因此傳播病毒比較多,比如豬瘟,豬流感,狂犬病和SARS、新冠這些。當然也不全是壞事,曾經人類頭號殺手天花病毒,雖然自己只感染人類,結果因為自己痘病毒家有一個倒黴兄弟,讓牛馬得病的牛痘病毒,既不能使人發病,又會讓人產生相似的抗體,結果堂堂一代頭號殺手,因為人類大規模接種牛痘,愣是滅絕了。
北方獸類之外的類群活的不咋好,常見的似乎也就非洲獸總目裡的大象。再往上扒拉,就是哺乳動物這個大分類,哺乳動物除去我們這些“真獸”類外,還有不咋先進的原獸類、後獸類兩個小弟,比如鴨嘴獸,有袋類這些。因為和他們接觸少,甚至很多都瀕危。並沒有什麼共患病。
再往上追溯,就是3億多年前和我們一個祖先的爬行類和鳥類,就是鱷魚烏龜蜥蜴蛇和各種鳥和家禽,這個關係就比較遠了,以至於發現禽流感時,人們都很吃驚。因為人和鳥類關係太遠,禽流感可以由禽類傳給人,但是非常難在人人之間傳播(不是完全不能,但是不會鏈式傳播)。禽流感可怕之處只是在於鳥類實在太多了,而且會飛,還是直腸子有屎就拉,雖然不人傳人,但是可能從天而降。
再往上才是魚類,然而我們當年在水裡幹不過現在的這些主流魚類,才被擠上岸,和我們最近的是肺魚,不多見。和現在佔絕大多數的輻鰭魚和軟骨魚不是一支。再加上,微生物不止要能有黑進特定細胞裡的能力,也要在沒黑進細胞前存活下來,魚的生活環境和我們太不一樣,病毒根本不具離了水傳播的能力。所以同時能感染人和魚的病毒,不敢說完全木有,但是肯定不夠成公共衛生問題。
再再往上查,和人接近而且常見的動物就是海星了。再往上則是節肢動物和軟體動物,也就是各種蟲子,和烏賊章魚螺殼蝸牛這些。
和鳥類一樣,蟲子一樣會飛,而且數量要多的多,蚊蠅之類玩意,本身是不會得這種病,但是會傳播病原體,也就是說它們只是攜帶了別處沾染的病毒,但是不是自己被感染然後自身不斷的產生病毒,相當於一個會飛的門把手。正常情況下這種會飛的門把手並不可怕,只要宿主不製造新的病毒,病毒這種簡單的準生物暴露在環境裡“存活”不了太久,很容易變性失活。但是擋不住蟲子們數量太多而且太無孔不入了。它們從一個目標飛到另一個目標上可能也就相隔幾分鐘。天天吃屎的蒼蠅啥病都可能傳染,而蚊子更是憑藉傳播登革熱和瘧疾(不是病毒病而是寄生蟲病)等疾病一直都是殺死人類最多的動物。理論上這些玩意也能傳播新冠,只是現在冬天它們不出來而已。
再往上就是海綿水母之類的玩意了,就不多說了。
總之魚不會傳播新冠,也傳播不了什麼別的微生物病,但是引起的寄生蟲病還是蠻多的,魚要新鮮,一定要做的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