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在各自的戰略思想上都其獨到之處。曹操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天時,孫權父子佔據江東已歷三世,地勢險要而佔據地利,而劉備則羅致英雄,思慕賢才而擁有人和。所以,雖然蜀漢於三國之中最先滅亡,但在滅亡之時卻仍有眾多的官二代、官三代為其捨身赴死。
劉諶(?~263),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孫,蜀漢後主劉禪第五子,當鄧艾的大軍兵臨成都時,其父劉禪決定開城投降,劉諶在苦勸無效之後,自殺於昭烈廟。
景耀六年(263年)冬,鄧艾偷渡而兵臨成都,劉禪準備向鄧艾投降,劉諶憤怒地說道"國家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自然會有亡國之災,這時候應該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後的努力,為蜀漢的江山而死,這樣也可以去見先帝了!"然而劉禪不聽其言,仍然向鄧艾投降。於是劉諶悲憤的來到祭祀劉備的昭烈廟中仰天痛哭,在將妻子、兒女子全部殺死之後,劉諶憤而拔劍自刎。
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在與鄧艾的決戰時陣亡。
諸葛瞻作為蜀漢的官二代,他十七歲便娶了蜀漢的公主為妻,被授為騎都尉,在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之後,諸葛瞻承襲其爵。鄧艾奇襲陰平之後,諸葛瞻退守錦竹,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繼而率軍出戰。戰前諸葛瞻悲憤地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最終他與其子諸葛尚一同戰死。
諸葛尚(244年2月-263年11月),諸葛亮之孫、諸葛瞻長子,諸葛尚博覽兵書且精通武藝,在與其父戰死於綿竹時,年僅十九歲。
鄧艾攻入蜀中由江油南下時,身為蜀軍先鋒的諸葛尚兩番衝鋒陷陣,獨自殺退鄧忠、師纂二將而重創魏軍,後不幸與其父中了鄧艾的埋伏,於是諸葛尚再次策馬衝入魏軍陣中血戰,在寡不敵眾後悲憤的嘆道"我父子受到國家重恩,不能早日斬殺黃皓,讓國家受辱人民遭殃,才導致今天的失敗,還活著幹什麼!"隨後拔劍自刎而亡,實現了諸葛丞相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遵(?-263年),蜀漢名將張飛之孫、張苞之子,官至蜀尚書,後與鄧艾軍力戰而死。
張遵的爺爺張飛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義弟,父親張苞更是諸葛丞相的愛將,而他則身為皇室的外戚,官至蜀漢尚書。在魏將鄧艾攻入蜀國之後,張遵在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的麾下鎮守綿竹關,當諸葛瞻父子雙雙陣亡之後,張遵繼續與鄧艾軍血戰,最終戰死沙場。張遵作為蜀漢的官三代,他的武藝比不上爺爺張飛,名氣也比不上父親張苞,但卻能死戰不退,總算沒有辱沒“燕人張翼德”的威名。
趙廣(?-263年),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之次子,趙統之弟, 官拜牙門將,曹魏的五路大軍伐蜀時,趙廣隨大將軍姜維與魏兵戰於疆川口,後為掩護姜維退守劍閣,趙廣於沓中戰死。
在《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記載:"(趙雲)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陣戰死。"而《蜀漢本末》中也有:"大將軍姜維與魏兵戰於疆川口,敗績還守劍閣,牙門將趙廣戰死。"的記載。當姜維在沓中被鄧艾擊敗潰退的時候,為了掩護姜維撤退、保衛父輩們打下的蜀漢基業,趙廣雖沒有其父趙雲的“七出七入”,打遍曹營無敵手那般勇武,卻也如同趙子龍的一身是膽。
黃崇(?-263年)三國時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西)人,蜀漢名臣黃權之子,官拜蜀漢尚書郎,最終戰死於鄧艾的亂軍之中。
公元263年,黃崇跟隨諸葛瞻抗擊鄧艾,當大軍到達涪縣後,諸葛瞻猶豫不前,黃崇數次勸諸葛瞻迅速佔領有利地形,否則將被敵軍所取。而諸葛瞻則擔心成都的安危猶豫不決,黃崇因此痛哭流涕,鄧艾也正是因此得以長驅直入。諸葛瞻在退守綿竹之後,黃崇激勵部下將士,使部下將士都抱有必死的決心,但因為寡不敵眾,黃崇最終戰死於鄧艾軍中。
傅僉(?--263年),蜀漢名將傅彤之子,蜀漢後期大將,官至關中都督,是大將軍姜維的愛將,魏國攻伐蜀漢時,傅僉兵敗戰死於陽安關。
傅彤父子是蜀漢的中堅人物,傅彤為蜀漢將軍,領劉備的中軍護衛,隨劉備伐吳。劉備在被陸遜火燒連營之後,傅彤為保護劉備而領軍斷後,吳軍曾令傅彤投降,傅彤則罵道“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最終因精疲力竭吐血而亡。而傅僉繼承了其父的忠勇,他追隨姜維九伐中原,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傅僉斬殺過魏國大將李鵬,活捉過太守王真。傅僉其父一樣忠勇,後人有詩嘆曰:“一日抒忠憤,千秋仰義名。寧為傅僉死,不作蔣舒生。”
"考蜀之亡也,關氏後彝一門,殲於龐賊之手。外更得八人焉,北地王諶、武侯子瞻、孫尚、張飛孫遵、趙雲子廣、傅彤子僉、李恢侄球,皆所謂不愧其先者也。"
這些蜀國的官二代、官三代真的令人肅然起敬,然而他們卻碰上了一位“樂不思蜀”的後主劉禪,這也難怪連司馬昭都會感嘆道:“人的無情,竟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讓諸葛亮在世,也不能輔佐他長久安全無事,何況是姜維呢?”
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國在各自的戰略思想上都其獨到之處。曹操擁有百萬大軍,挾天子以令諸侯佔據了天時,孫權父子佔據江東已歷三世,地勢險要而佔據地利,而劉備則羅致英雄,思慕賢才而擁有人和。所以,雖然蜀漢於三國之中最先滅亡,但在滅亡之時卻仍有眾多的官二代、官三代為其捨身赴死。
劉諶(?~263),蜀漢昭烈帝劉備之孫,蜀漢後主劉禪第五子,當鄧艾的大軍兵臨成都時,其父劉禪決定開城投降,劉諶在苦勸無效之後,自殺於昭烈廟。
景耀六年(263年)冬,鄧艾偷渡而兵臨成都,劉禪準備向鄧艾投降,劉諶憤怒地說道"國家到了窮途末路的地步,自然會有亡國之災,這時候應該是父子、君臣一起作最後的努力,為蜀漢的江山而死,這樣也可以去見先帝了!"然而劉禪不聽其言,仍然向鄧艾投降。於是劉諶悲憤的來到祭祀劉備的昭烈廟中仰天痛哭,在將妻子、兒女子全部殺死之後,劉諶憤而拔劍自刎。
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在與鄧艾的決戰時陣亡。
諸葛瞻作為蜀漢的官二代,他十七歲便娶了蜀漢的公主為妻,被授為騎都尉,在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之後,諸葛瞻承襲其爵。鄧艾奇襲陰平之後,諸葛瞻退守錦竹,鄧艾遣使送信誘降諸葛瞻:"你如果願意投降,我一定上表封你為琅邪王。"諸葛瞻大怒,斬殺鄧艾使者,繼而率軍出戰。戰前諸葛瞻悲憤地說道:"我於內不能除去黃皓,於外不能制衡姜維,進軍又不能守護國土,我有三罪,還有什麼面目回去呢?!"最終他與其子諸葛尚一同戰死。
諸葛尚(244年2月-263年11月),諸葛亮之孫、諸葛瞻長子,諸葛尚博覽兵書且精通武藝,在與其父戰死於綿竹時,年僅十九歲。
鄧艾攻入蜀中由江油南下時,身為蜀軍先鋒的諸葛尚兩番衝鋒陷陣,獨自殺退鄧忠、師纂二將而重創魏軍,後不幸與其父中了鄧艾的埋伏,於是諸葛尚再次策馬衝入魏軍陣中血戰,在寡不敵眾後悲憤的嘆道"我父子受到國家重恩,不能早日斬殺黃皓,讓國家受辱人民遭殃,才導致今天的失敗,還活著幹什麼!"隨後拔劍自刎而亡,實現了諸葛丞相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張遵(?-263年),蜀漢名將張飛之孫、張苞之子,官至蜀尚書,後與鄧艾軍力戰而死。
張遵的爺爺張飛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義弟,父親張苞更是諸葛丞相的愛將,而他則身為皇室的外戚,官至蜀漢尚書。在魏將鄧艾攻入蜀國之後,張遵在行都護衛將軍諸葛瞻的麾下鎮守綿竹關,當諸葛瞻父子雙雙陣亡之後,張遵繼續與鄧艾軍血戰,最終戰死沙場。張遵作為蜀漢的官三代,他的武藝比不上爺爺張飛,名氣也比不上父親張苞,但卻能死戰不退,總算沒有辱沒“燕人張翼德”的威名。
趙廣(?-263年),三國時期蜀漢名將趙雲之次子,趙統之弟, 官拜牙門將,曹魏的五路大軍伐蜀時,趙廣隨大將軍姜維與魏兵戰於疆川口,後為掩護姜維退守劍閣,趙廣於沓中戰死。
在《三國志.蜀書.關張馬黃趙傳》中記載:"(趙雲)次子廣,牙門將,隨姜維沓中,臨陣戰死。"而《蜀漢本末》中也有:"大將軍姜維與魏兵戰於疆川口,敗績還守劍閣,牙門將趙廣戰死。"的記載。當姜維在沓中被鄧艾擊敗潰退的時候,為了掩護姜維撤退、保衛父輩們打下的蜀漢基業,趙廣雖沒有其父趙雲的“七出七入”,打遍曹營無敵手那般勇武,卻也如同趙子龍的一身是膽。
黃崇(?-263年)三國時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西)人,蜀漢名臣黃權之子,官拜蜀漢尚書郎,最終戰死於鄧艾的亂軍之中。
公元263年,黃崇跟隨諸葛瞻抗擊鄧艾,當大軍到達涪縣後,諸葛瞻猶豫不前,黃崇數次勸諸葛瞻迅速佔領有利地形,否則將被敵軍所取。而諸葛瞻則擔心成都的安危猶豫不決,黃崇因此痛哭流涕,鄧艾也正是因此得以長驅直入。諸葛瞻在退守綿竹之後,黃崇激勵部下將士,使部下將士都抱有必死的決心,但因為寡不敵眾,黃崇最終戰死於鄧艾軍中。
傅僉(?--263年),蜀漢名將傅彤之子,蜀漢後期大將,官至關中都督,是大將軍姜維的愛將,魏國攻伐蜀漢時,傅僉兵敗戰死於陽安關。
傅彤父子是蜀漢的中堅人物,傅彤為蜀漢將軍,領劉備的中軍護衛,隨劉備伐吳。劉備在被陸遜火燒連營之後,傅彤為保護劉備而領軍斷後,吳軍曾令傅彤投降,傅彤則罵道“吳狗!何有漢將軍降者?”最終因精疲力竭吐血而亡。而傅僉繼承了其父的忠勇,他追隨姜維九伐中原,為蜀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傅僉斬殺過魏國大將李鵬,活捉過太守王真。傅僉其父一樣忠勇,後人有詩嘆曰:“一日抒忠憤,千秋仰義名。寧為傅僉死,不作蔣舒生。”
"考蜀之亡也,關氏後彝一門,殲於龐賊之手。外更得八人焉,北地王諶、武侯子瞻、孫尚、張飛孫遵、趙雲子廣、傅彤子僉、李恢侄球,皆所謂不愧其先者也。"
這些蜀國的官二代、官三代真的令人肅然起敬,然而他們卻碰上了一位“樂不思蜀”的後主劉禪,這也難怪連司馬昭都會感嘆道:“人的無情,竟到了這種地步,即使讓諸葛亮在世,也不能輔佐他長久安全無事,何況是姜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