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領子

    病毒是介於生命與非生命體的物質,必須依賴不宿主才能存活,離開宿主,短則數小時,長則數天就會失去活性。

    已經從宿主細胞中分離的單株,理論上再植入宿主細胞,再將宿主細胞置於能長期存活的環境中,病毒單株能夠長期儲存。事實上做不到,因為單株病毒順利植入宿主細胞、並保持其活性的成功機率太低。換句話說,單株病毒是沒法長期儲存還讓其保持活性的。

  • 2 # 迷失的星夜

    病毒和細菌受理化因素作用後失去感染性,稱為滅活(inactivation)。 多數病毒比細菌更容易被滅活。這也使得病毒的長期儲存通常比細菌的儲存更困難。

    可導致病毒滅活的理化因素:

    (一) 物理因素  

    1) 溫度 

    對病毒的感染性有不利影響的最主要環境因素是溫度。

    大多數病毒耐冷不耐熱,對熱不穩定。55—60℃,通常在數分鐘內,病毒的衣殼蛋白就會發生變性,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這可能是因為此時的病毒已失去了對正常細胞的吸附能力和/或脫衣能力。

    大多數病毒(包括狂犬病毒)的半壽期在60℃以秒計,37℃以分鐘計,20℃以小時計,4℃以天計,—70℃以月計,-196℃以年計。

    有囊膜的病毒比裸露的20面體病毒對熱的穩定性更差;某些有囊膜的病毒,如狂犬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在凍融過程中也可以被滅活;其原因可能是冰結晶破壞病毒體的結果。

    即使是在哺乳動物的正常體溫(37-38.5℃)下,也可能使某些病毒滅活,因此病毒必須低溫儲存。

    如要將病毒儲存一天左右,則4℃通常是令人滿意的溫度;但若要儲存更長時間,就需要在0℃以下儲存。

    在實驗室,常需要儲存有活力的病毒毒種多年。以下兩種方法可以達到這一目的:

    (1) 迅速冰凍:將小量病毒懸浮在含有保護蛋白質的液體和(或)二甲亞碸中,然後保存於乾冰溫度和某些超低溫冰箱的溫度(-70℃),在液氮溫度(-196℃)則可更長時間保持其感染性。

    凍融,特別是反覆凍融可使許多病毒滅活。因此,為長期儲存病毒,應儘快低溫冷凍,並且避免不必要的凍融。

    (2) 冰凍乾燥:將冰凍的病毒懸液在真空下脫水,然後保存於4℃或—20℃。冰凍乾燥品即使在環境溫度下也可顯著地延長病毒的生命力。  

    2) 離子環境和pH

    等滲和生理pH 環境有利於病毒的儲存。一般來說,大多數病毒在pH 6-8的範圍內比較穩定,而在pH 5.0以下或者pH 9.0以上容易滅活。

    但各種病毒對pH的耐受能力有很大不同,某些病毒對離子環境和pH範圍有較寬的耐受性。如腸道病毒在pH 2.2環境中其感染性可保持24 h,披膜病毒則在pH 8.0以上的鹼性環境中仍能保持穩定。但某些有囊膜的呼吸道病毒(如鼻病毒)在pH 5.3時即可被迅速滅活。因此,病毒體對pH 的穩定性常被用於病毒鑑定的指標之一。

    3) 輻射

    電離輻射中的γ射線和X射線以及非電離輻射中的紫外線都能使病毒滅活。有些病毒,如脊髓灰質炎病毒等經紫外線滅活後,若再用可見光照射,因啟用酶的原因,可使滅活的病毒復活,故不宜用紫外線來製備滅活病毒疫苗(滅活疫苗,如人用狂犬病滅活疫苗是用甲醛、β--丙內酯等化學試劑進行滅活,每批產品都要經多次嚴格驗證,可確保不會出現“病毒復活”)。

    (二)化學因素

     不同的化學試劑都可滅活狂犬病毒,包括脂溶劑、季銨、漂白劑和肥皂溶液(實際應用於被瘋狗咬傷傷口的沖洗和消毒以預防狂犬病)。苯酚、甲醛、β-丙內酯,乙醯基乙烯亞胺也能殺死病毒(實際應用於在疫苗生產過程中對病毒進行滅活)。

    1) 脂溶劑

    有包膜病毒對脂溶劑非常敏感。乙醚、氯仿、丙酮、陰離子去垢劑(如脫氧膽酸鈉)等均可使有包膜病毒快速滅活。

    因此,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考慮到要儲存病毒的活力時應避免使用這些試劑。另一方面,病毒學工作者常用去汙劑溶解病毒囊膜,釋放病毒蛋白用作疫苗或用於化學分析。對脂溶劑的敏感性也可用作鑑定新分離病毒的初篩,特別是被蟲媒病毒學家所常用。

    2)氧化劑、鹵素、醇類

    病毒對各種氧化劑、鹵素、醇類物質敏感。H2O2、漂白粉、高錳酸鉀、甲醛、過氧乙酸、次氯酸鹽、酒精、甲醇等均可滅活病毒。

    3)抗生素

    病毒對抗生素不敏感,因此用抗生素進行病毒滅活是無效的。在病毒分離時,標本用抗生素處理或在培養液中加入抗生素可抑制標本中的雜菌生長,有利於病毒分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翻譯文言文,木蘭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