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過年的,還在想著5G能帶來什麼商機,為了生計大家都不容易。同樣的筆者雖然放假回家,但是也會不停的思考著遺留問題怎麼解決,現在進行的5G產品合適能夠上市,未來一兩年還能繼續推出一些熱門產品,分享一點5G所帶來的紅利。
4G經過過年的發展基本,上下游產業鏈基本定型,各個行業的市場劃分完成,4G產品也基本經過百家齊放後逐漸進入猥瑣,從4G手機今年推出速度可以看到這一趨勢。
從工信部發布的資料可以看出,同比2017和2018年國內手機市場上市新機型數量,2018年基本是2017年的一半左右。市場資料說明4G手機市場已經進入成熟穩定期,如果不推出跨時代技術的新產品出來,是很難勾起消費者的消費慾望。
5G將給哪些產業帶來商機和紅利
雖然身處在通訊行業很多年了,但畢竟接觸範圍有限,視野也有限,在這裡談下自己的看法。
細數整個5G通訊行業,從去年6月份5G協議釋出之後,從上游的晶片廠商和儀表廠商,到下游的終端廠商,原來在2/3處於優勢的企業還想著如何繼續佔據更多市場份額,而處於弱勢的企業也都想著趁著這次移動通訊技術升級到5G的機會,重新拿回原本屬於自己份額,甚至來場行業內大洗牌也是不錯的想法。
首先是無線通訊測試儀表商早早開始佈局,因為處於通訊行業的是最上游,產業鏈上其他廠家,包含基站和終端廠商的測試可能都要基於儀表廠商。3G時代的安捷倫8960,4G時代的R&S的CMW500都是明星產品中的明星。5G誰能最先推出優秀的產品誰就能主導這一時代。
測試儀表廠商代表性的企業有是德科技、R&S、安立、思博倫、星河亮點。在這波5G基站搶灘過程中,是德科技一下扭轉4G時代的頹勢,反敗為勝,提前一年多就推出了5G測試儀表和遮蔽箱,最關鍵的是是德科技直接跟最大智慧機晶片商高通最早合作並調通5G的,無形地給是德科技做了一波廣告。
其次是晶片廠商也算是上游環節,同樣競爭非常激烈,華為、高通、三星、Intel、MTK、紫光展訊都已經在2018年釋出或者在2019年釋出自己的5G套片。這些公司應該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華為和高通跑的最快且定位高階,高通在2018年底,已經發布第一代支援5G晶片是驍龍855和X50,第二代5G晶片應該是驍龍865和X55,華為則推出麒麟980和巴龍5000,但是巴龍5000又是包含多模的基帶晶片的,應該跟X55相當。
第二類、三星和Intel,也是定位高階,但是有鎖定目標客戶。
第三類、MTK和紫光展銳,完全定位低端,商用樣品江州區2019年底,搭載樣機上市會在2020年以後。
再次,基站的競爭也是多家公司在較勁。傳統五大網路通訊裝置提供商佔據全球絕大部分裝置份額,包含華為(28%)、愛立信(27%)、諾基亞(23%)、中興(13%),最後是三星(3%)。5G這波競爭中,有兩個“驚喜”,首先華為當仁不讓衝的最快,基站比愛立信便宜一半,效能超越2-3倍,其次是在移動5G系統集採裡面看到了大唐的身影。
再次,三大運營商紛紛開通試點城市進行5G實驗網實驗。這次5G網路實驗網建設和5G網路架構選擇上,中國電信還真沒給中國移動老大哥“留面”。中國電信已經明確表態:5G網路將優先選擇SA方案組網,透過核心網互操作實現4G和5G網路的協同。 而在中國電信2018年的5G白皮書中已體,中國電信將採用SA方案,實現真正的5G。
中國移動在做實驗網測試的時候,對5G組網測試實行兩手抓的策略,對SA和NSA都有進行組網測試驗證。所以,中國移動初期會重點考慮NSA,以解決5G快速部署、初期覆蓋不完善、互操作頻繁等問題,同時也可以快速打響自己的5G品牌。
中國聯通在各地組網測試5G的情況來看,全部都是按照NSA組網方面來進行,聯通也在很多場合說明要實現快速5G組網,以最快的速度在5G商用之後能迅速搶佔市場。不過以現在聯通4G網絡卡的“爛狀態”,可以預期未來5G網路也好不到哪兒去。
最後是終端廠商無不卯足勁開始研發5G產品,包含筆者所在公司。5G終端產品形態很多,按照5G協議標準規範的三種應用場景,其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就是手機和CPE/hotspot這樣的高頻寬高速率產品,另外一類就是運用於物聯網,車聯網等智慧硬體產品。由於5G協議Rel15僅僅完成了第一類產品協議標準定義,所以5G商用前期,手機會上市型號非常有限,主要5G應用還是基於CPE和hotspot,而因為價格問題和協議標準問題,物聯網和車聯網等智慧硬體的春天,也應該是在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綜上所述,2019年和2020年,5G的產品形態還是以手機和CPE/ hotspot等要求高速率的產品形態為主,但未來,還是以低延時,高準確率,大規模接入物聯網和車聯網的5G終端為主,畢竟萬物互聯不僅僅只有手機一個產品。
大過年的,還在想著5G能帶來什麼商機,為了生計大家都不容易。同樣的筆者雖然放假回家,但是也會不停的思考著遺留問題怎麼解決,現在進行的5G產品合適能夠上市,未來一兩年還能繼續推出一些熱門產品,分享一點5G所帶來的紅利。
4G經過過年的發展基本,上下游產業鏈基本定型,各個行業的市場劃分完成,4G產品也基本經過百家齊放後逐漸進入猥瑣,從4G手機今年推出速度可以看到這一趨勢。
從工信部發布的資料可以看出,同比2017和2018年國內手機市場上市新機型數量,2018年基本是2017年的一半左右。市場資料說明4G手機市場已經進入成熟穩定期,如果不推出跨時代技術的新產品出來,是很難勾起消費者的消費慾望。
5G將給哪些產業帶來商機和紅利
雖然身處在通訊行業很多年了,但畢竟接觸範圍有限,視野也有限,在這裡談下自己的看法。
細數整個5G通訊行業,從去年6月份5G協議釋出之後,從上游的晶片廠商和儀表廠商,到下游的終端廠商,原來在2/3處於優勢的企業還想著如何繼續佔據更多市場份額,而處於弱勢的企業也都想著趁著這次移動通訊技術升級到5G的機會,重新拿回原本屬於自己份額,甚至來場行業內大洗牌也是不錯的想法。
首先是無線通訊測試儀表商早早開始佈局,因為處於通訊行業的是最上游,產業鏈上其他廠家,包含基站和終端廠商的測試可能都要基於儀表廠商。3G時代的安捷倫8960,4G時代的R&S的CMW500都是明星產品中的明星。5G誰能最先推出優秀的產品誰就能主導這一時代。
測試儀表廠商代表性的企業有是德科技、R&S、安立、思博倫、星河亮點。在這波5G基站搶灘過程中,是德科技一下扭轉4G時代的頹勢,反敗為勝,提前一年多就推出了5G測試儀表和遮蔽箱,最關鍵的是是德科技直接跟最大智慧機晶片商高通最早合作並調通5G的,無形地給是德科技做了一波廣告。
其次是晶片廠商也算是上游環節,同樣競爭非常激烈,華為、高通、三星、Intel、MTK、紫光展訊都已經在2018年釋出或者在2019年釋出自己的5G套片。這些公司應該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華為和高通跑的最快且定位高階,高通在2018年底,已經發布第一代支援5G晶片是驍龍855和X50,第二代5G晶片應該是驍龍865和X55,華為則推出麒麟980和巴龍5000,但是巴龍5000又是包含多模的基帶晶片的,應該跟X55相當。
第二類、三星和Intel,也是定位高階,但是有鎖定目標客戶。
第三類、MTK和紫光展銳,完全定位低端,商用樣品江州區2019年底,搭載樣機上市會在2020年以後。
再次,基站的競爭也是多家公司在較勁。傳統五大網路通訊裝置提供商佔據全球絕大部分裝置份額,包含華為(28%)、愛立信(27%)、諾基亞(23%)、中興(13%),最後是三星(3%)。5G這波競爭中,有兩個“驚喜”,首先華為當仁不讓衝的最快,基站比愛立信便宜一半,效能超越2-3倍,其次是在移動5G系統集採裡面看到了大唐的身影。
再次,三大運營商紛紛開通試點城市進行5G實驗網實驗。這次5G網路實驗網建設和5G網路架構選擇上,中國電信還真沒給中國移動老大哥“留面”。中國電信已經明確表態:5G網路將優先選擇SA方案組網,透過核心網互操作實現4G和5G網路的協同。 而在中國電信2018年的5G白皮書中已體,中國電信將採用SA方案,實現真正的5G。
中國移動在做實驗網測試的時候,對5G組網測試實行兩手抓的策略,對SA和NSA都有進行組網測試驗證。所以,中國移動初期會重點考慮NSA,以解決5G快速部署、初期覆蓋不完善、互操作頻繁等問題,同時也可以快速打響自己的5G品牌。
中國聯通在各地組網測試5G的情況來看,全部都是按照NSA組網方面來進行,聯通也在很多場合說明要實現快速5G組網,以最快的速度在5G商用之後能迅速搶佔市場。不過以現在聯通4G網絡卡的“爛狀態”,可以預期未來5G網路也好不到哪兒去。
最後是終端廠商無不卯足勁開始研發5G產品,包含筆者所在公司。5G終端產品形態很多,按照5G協議標準規範的三種應用場景,其實可以分為兩類,一類就是手機和CPE/hotspot這樣的高頻寬高速率產品,另外一類就是運用於物聯網,車聯網等智慧硬體產品。由於5G協議Rel15僅僅完成了第一類產品協議標準定義,所以5G商用前期,手機會上市型號非常有限,主要5G應用還是基於CPE和hotspot,而因為價格問題和協議標準問題,物聯網和車聯網等智慧硬體的春天,也應該是在很多年以後的事情了。
綜上所述,2019年和2020年,5G的產品形態還是以手機和CPE/ hotspot等要求高速率的產品形態為主,但未來,還是以低延時,高準確率,大規模接入物聯網和車聯網的5G終端為主,畢竟萬物互聯不僅僅只有手機一個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