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琅琊榜首張大仙

    曹仁超只有中學文憑,但卻成為香港《信報》的財經專欄作家,為《信報》寫了30多年的《投資者日記》。寫作的同時其個人財富也在40年翻了4萬倍,從5000港幣變為2億港幣,成為“香港勵志股神”!

    第一步,“股神”曹仁超積累本金

    “股神”曹仁超是一名普通的上班族,但是一次機緣巧合之下,他進入了一家券商公司進行上班,在券商公司裡,“股神”曹仁超的收入並不高,一個月只有220港元左右的工資,但是“股神”曹仁超透過做兼職,甚至是平時的省吃儉用,在一年裡積累了將近5000港元的投資資金!

    在那個年代裡,5000港元的投資資金還是算一筆不小的數目,對於一個月只有220港元固定公司的曹仁超來說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我們算一筆賬就知道了,220港元x12=2640港元,也就意味著“股神”曹仁超還需要靠著平時的打工積累將近2360港元的資產,這還是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所以,我們可以體會和了解到“股神”曹仁超當時是有多麼的拼命!

    第二步,利用香港股市的不成熟,進行投資致富

    只能說是時勢造英雄,一個時代的發展,一個市場的發展都是從不成熟到成熟,從不完善到完善的!當時的香港股市交易規則是不需要現金交割,而是買入股票後便可賣出,兩週後才需要交款!

    所以“股神”曹仁超發現了這個所謂的“規(lou)則(dong)”後,將自己的5000港元繼續全部投入了進去,進行不斷的買賣操作!最瘋狂的時候1萬港元的現金所換取來的是100萬港元的股票票面價值!

    而利用了這個所謂的規律,“股神”曹仁超也在這一波行情裡讓自己的資產獲得了40倍的增值,一度從5000港元變為了20萬港元,完成了“一夜暴富”的神話!但是隨後不久,香港的這種所謂“規律”就被取締,“股神”曹仁超也就無法再透過這樣的方式進行進一步的交易獲利!

    第三步,從失敗中學會教訓

    每一個成功的投資者都是從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爬出來的,甚至說沒有一個成功的人不經歷過挫折的,所以巴菲特說“我的一生中,從未遇見一位沒虧過錢的富人! 卻遇見許多從未虧掉一毛錢的窮人。 敢投資的人——才擁有成為富人的機會!不敢投資的人,雖然沒有虧過錢,但也註定不會贏。”

    我認為這句話用在“股神”曹仁超身上再合適不過了,在60年代末的香港股市上,恆生指數出現了難得一見的牛市大行情,指數從200點漲到了1700多點,而“股神”曹仁超卻在這個週期裡被所謂的貪婪迷魂了頭腦,利用槓桿,利用投機進行操作,但是牛市結束以後“股神”曹仁超的資產一下子縮水到不到7000港元的市值,等同於抹去了之前的所有盈利!

    這給與“股神”曹仁超的打擊是非常大的,但是同樣的也給“股神”曹仁超上了一堂課,讓他知道了股市的規律,讓他明白了風險控制的重要性,更讓他了解了人性貪婪的險惡!

    第四步:懂得在恐慌中抄底,懂得人棄我取,人取我棄的道理

    “股神”曹仁超,在香港房地產開始瘋狂上漲的時候,看到了機會,於是紛紛抄底地產股,在1982年的死後“股神”曹仁超出手了將近60萬港元投資了3-5只地產股!

    而香港的房價也從1983年的7000港元一路上漲到了1997年香港迴歸大陸後的22萬港元/平,那麼股票市場裡的地產股股價自然也不會差,“股神”曹仁超在1997年的時候賣掉了手上大部分的香港地產股,收益率獲得了將近30倍的回報率!

    這就是“股神”曹仁超認準了一個未來的發展趨勢,甚至在別人恐慌和看不懂的時候果斷抄底,然後堅持持有後得到的一個結果!雖然說這裡有香港股市強盛的功勞,但是這份格局和眼光,是值得我們肯定的!

    在地產股行情結束後,“股神”曹仁超再次動用了自己手上的大部分資金以8元—12元的價格買入大約價值100萬港元的匯豐銀行股票,持有到1997年80元賣出,獲利上千萬港元。不過曹仁超“很後悔”,因為匯豐後來最高漲到了150多元。

    最後,“股神”曹仁超自我總結

    曹仁超認為:“投資投機,實為一線之差。一般人以為持長線、買籃籌就是投資,炒短線、買二線股就是投機,這是一種觀念上的錯誤。所謂投機是指在投資之前不做準備工作,那麼無論持長線、短線,大價股還是細價股,都是投機。如果事前做足準備工作,在十拿九穩的情況下才出擊就是投資。

    年輕時我也喜歡玩“每日一股”的遊戲,覺得十分刺激,但事後我卻。發現此舉賺不到大錢。30歲開始改為每週一股。40歲改為每月一股。50歲後進一步改為每年一股。皆因我越來越覺得賺錢與否,並不在於勤奮,而在於方向與耐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百家姓中有記載“覃”字或“韋”字姓氏的來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