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津城沐雨
-
2 # 饞嘴肥貓鏟史官
科舉制度實質上是透過考試來選拔治理國家的人才,這肯定不應該廢除啊。
實際上,正是因為清朝對科舉制度的處理過分草率而導致了大批的知識分子們也加入到反清的隊伍中去。
中國的科舉制度起於隋唐時代,為中國古代的統治發揮了重要作用。科舉制度被歐洲國家發現後,頓時歎為觀止,敬服得無以復加。歐洲的文官考試製度就是參考和採取了中國的科舉制的方式。
透過科舉考試來選拔人才,無論這種方式是不是合理,至少,這是一種最公平的方式。這即不能靠權,也不能靠錢,更不管你出身如何,大家都在一個水平線上出發,靠著自己的努力去獲取成果。
在古代社會,這是處於社會最底層的老百姓進入社會高層,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方式啊。
歷史發展到清末,國家政治腐敗,國力衰弱,人才凋零,而列強環伺,世界大勢如風起雲湧,波詭雲譎,中國處於三千年未有的大變局中,你不能改變自己,順應潮流,就必將被世界所淘汰。
但這是科舉制度造成的嗎?
明清以來,統治階層為了維護皇權,加強統治,將科舉制度做為維護統治的一個重要工具來使用,首先,就要禁錮文人的思想。考試的內容侷限於儒家的經典,崇古而循祖,不敢越雷池半步。而以此選拔出來的官員觀念守舊,知識落後,思想封閉,怎能承擔起國家和民族發展的重任?
關鍵是學習和考試的內容實在太落後了,遠遠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需求。
就憑那幾部書,那種條條框框,能選拔出來的人不行啊。
蒸汽機和火炮怎麼造,船艦和海洋的知識,電報電話是什麼原理,各種農作物的生長習性,世界各國的風土人情,國家的資源怎樣配屬合理,英法德意步入工業社會成功的原因,與列強交往應該採取的策略,如何訓練新式軍隊,等等。這些才是有用的知識啊。
當然了,區區一個科舉制度,是決定不了國家的命運的。明清的落後,實質上是頑固的統治思想的落後,是腐朽的皇權專制的落後,要想改變國家的命運,皇權專制王朝必須要徹底地推翻。
好在,我們的中國終於堆翻了帝制,走上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
3 # Comfunny
這是歷史考試題嗎?科舉制度本身不存在廢除一說,只是急需徹底改革。選賢用能是所有考試製度的核心目標,科舉制度也不例外。對於皇權專治的封建官僚體系來說,透過科舉將民間人材收歸己用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改善官僚血統和緩和民間訴求的一個重要手段。清末國力衰敗、民怨沸騰、外敵圍肆,正是急需賢達解困治亂的時候。科舉制度不是沒給清府輸送人材,而是依然沒有根本性的變革,適應不了日益開放新穎的學術發展現狀,對於早已出現資本主義苗頭的工商界缺乏包容性和友好度,讓大量掌握了社會資源的商人無法透過這個體系進入政界,依舊強調重文輕武重農抑商的選人標準,怠慢了社會新興精英階層,所以飽受詬病。晚清滅亡的原因十分複雜,但可以肯定,依然堅持千年前傳統標準不變的科舉制度一定是重要原因之一!只不過,對於清末來說,科舉制度廢除是沒有必要的,因為這個制度畢竟傳承千年,是中華文化里根深蒂固的選人用人理論體系,在民眾中擁有無可替代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同時,晚清政府也非盛世祖先,沒有那個實力按照自己的想法重建一套選賢體系,如果廢除科舉制,將會動搖社會根基,攪亂原本就已混亂不堪的民眾民意,實屬不智。因此,對科舉制度進行大範圍改革,加大對工商界的吸引,適應世事實際改變人材選用標準,才是晚清政府最應該做的事。
-
4 # 青年史學家
科舉當然應該廢除,而且是廢除的越早對中國越有利。清朝末年因為國運不濟,有識之士認為問題主要出在了人才上面,因而有很多人都主張廢除科舉或者是改變科舉制度。
在洋務運動時期就已經有早期的啟蒙思想家要求廢除科舉,戊戌變法時期康有為也提出過類似觀點,但是都沒有能夠付諸實施。1900年庚子國變,清王朝遭到空前挫折,國都被佔領,同時要付出本息合計高達九億兩的賠款。
清王朝內部的袁世凱等新派人物也主張改革科舉制,直至廢除。
而且客觀的形勢要求清王朝必須改變舊的人才選拔機制,因為清王朝辦理新政需要新人才,而科舉制已經無法適應新的形勢需要。
1905年,清朝決定廢除科舉制。
現在有很多人反思科舉制的廢除對後來的中國造成了很大的負面影響,但是這實際上並不影響科舉制廢除的積極價值。科舉制如果依然存在,新的人才就難以選拔,這樣只會惡性迴圈下去。
所以,科舉制必須廢除。
回覆列表
不該廢除。
第一,科舉制開始於隋唐時期,促進了人才的選拔和鼓勵讀書,但是到後期,封建統治者採取愚民政策和大興文字獄,科舉制的作用被大打折扣。
第二,清朝末年,科舉制已經沒有太大的作用了,這本身不是科舉制的錯誤,而是統治者取士考核方式的錯誤。科舉制驟然廢除,天下讀書人突然不知所措,造成了讀書人的迷茫,也使國家對人才的選拔斷層。
第三,清朝末年對科舉制的正確做法是改變考察科目,增加實用教材,就像現在的公務員一樣,根據不同部門的需求,考察不同的知識,使人盡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