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人文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他在約二十餘年內共寫了三十七部戲劇,內容多取材於歷史記載、小說、老戲等材料。最能代表莎士比亞藝術成就的是他的悲劇創作,在1601~1607年間是,莎士比亞創造出了最為著名的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這四大悲劇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
一、悲壯的色彩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莎士比亞的悲劇專寫“高貴”的英雄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的毀滅。
在《哈姆萊特》,主人公哈姆萊特是位高貴的王子,他是上流社會的中的優秀分子。但是老國王的死,使哈姆萊特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他面臨著一切普通人所會經歷的苦難,家庭的支離破碎,母親的背棄,和失去的愛情。
《奧賽羅》中的奧賽羅是一位品格高尚的黑人大將。他以自己的英雄事蹟和富有傳奇色彩的生活吸引了貴族小姐苔絲狄蒙娜。相愛的婚姻本應美滿,但是奸惡的旗官伊阿古卻故意激發出奧賽羅的嫉妒,親手殺死了心愛的妻子,得知真相後,悔恨不已,也以自殺終結了自己的生命。
《李爾王》的主人公李爾是一位英格蘭國王,他的國土分封計劃讓他失去了最心愛也是對他最真誠的小女兒科迪利婭,本想在另外兩個女兒那裡安享天年的李爾卻被女兒們無情的拋棄。在暴風雨中他醒悟、悔過,懷抱身亡的小女兒在獄中自殺了。
二、情節的豐富性與生動性
恩格斯在《致斐·拉薩爾》的信中,認為“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同莎士比亞劇的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完美融合”。
以《哈姆萊特》為例,情節的豐富性在於:構思了三條為父復仇的線索。哈姆萊特的父親被他的叔父克勞迪斯用奸計殺死,還迎娶了他的母親。透過父親的鬼魂知道一切的哈姆萊特走上了復仇的道路,最終與他的叔父同歸於盡,這形成了《哈姆萊特》的主要線索。第二條線索是雷歐提斯為父親波洛涅斯復仇的故事。大臣波洛涅斯在執行克勞迪斯的命令偷聽哈姆萊特與王后的對話時被哈姆萊特一劍刺死,他的妹妹奧菲利亞因受不了打擊發瘋最終溺水而死,這一切讓身為兒子與兄長的雷歐提斯瘋狂,他發誓要為父親為妹妹報仇,最終也以死亡終結。最後一條線索是福丁布拉斯的復仇為線索,如果說雷歐提斯的復仇是為了盡孝道,那麼福丁布拉斯的復仇也許可以理解為為了爭得騎士榮譽。因為哈姆萊特與雷歐提斯的復仇讓福丁布拉斯不用有任何行動便繼承了丹麥王國,最終故事以哈姆萊特、雷歐提斯等人的死亡與福丁布拉斯繼承王位的悲劇收尾。
三、悲喜結合的藝術風格
莎士比亞的悲劇中包含著喜劇因素,他沒有把悲喜截然分開,而是在不損害悲劇基調的原則下把他們結合起來,嚴肅中又有詼諧,以喜襯悲。
例如《哈姆萊特》中第五幕的第一場“墓地”,小丑們之間的對話揭示了現實中人的生存環境,小丑說:“對了,你說的有理。有財有勢的人,就是要投河上吊,比起他們同教的基督徒來說也可以格外通融,世上的事情真是太不公平!”
《麥克白》中“看門人”一場也有所體現。看門人在開門時的獨白:“敲,敲,敲!誰在那兒?哼,一定是個什麼英國的裁縫,活著的時候給人裁條法國緊身褲還要偷料子,所以給下到地獄裡來了,進來吧,裁縫,你可以在這兒烤你的鵝肉。”這些情節讓血腥恐怖、陰森壓抑的悲劇也蒙上了喜劇的氛圍。
四、意象豐富
這四部著名悲劇中都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哈姆萊特》中主要運用了“疾病”這一意象,如戲劇第一幕的第五場中:“它一進入我的身體裡,我全身光滑的面板上便立刻發生無數皰疹,像害著癩病似的滿布著可憐的鱗片。”
《麥克白》是也一部由多個意象編織的悲劇,第一幕的第四場中麥克白的獨白:“星星啊,收起你們的火焰!不要讓光亮照見我的黑暗幽深的慾望。眼睛啊,看著這雙吧,凡它做出的你都要敢於面對!”當象徵著邪惡的猙獰和恐怖的“血”出現時,麥克白的內心已經被野心與慾念所控制了。在第二幕第二場中,他看著自己的手,質疑“大洋裡所有的水,能夠洗淨我手上的血跡嗎?不恐怕我這一手的血,到要把一碧無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紅呢”。
《李爾王》中“暴風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第三幕第二場李爾在暴風雨中的獨白:“吹吧,吹吧!吹破你的臉頰,猛烈地吹吧!你瀑布一樣的傾盆大雨,儘管倒洩下來,直到淹沒我們教堂的尖頂和房上的風信標把!”暴風雨在劇中既是毀滅性的力量又是建設性的力量,暴風雨有淨化李爾心靈的作用,幫助李爾看清事情的真實面目。
莎士比亞給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戲劇、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三四首長詩,尤其是他的悲劇帶給我們的是生活的智慧,其中蘊含著獨特的哲學思考,給很多舊題材注入了新穎、深刻的內容,讓人們對人生對社會進行深入的思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文學歷史上永遠有了一個“莎士比亞時代”。
四大悲劇的男主角皆都在全劇結束前知道了真相,或是心靈得到解脫;除了哈姆雷特外的其餘三人都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所犯下的錯事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劇作家、詩人,人文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他在約二十餘年內共寫了三十七部戲劇,內容多取材於歷史記載、小說、老戲等材料。最能代表莎士比亞藝術成就的是他的悲劇創作,在1601~1607年間是,莎士比亞創造出了最為著名的四大悲劇:《哈姆萊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這四大悲劇具有獨特的藝術特色。
一、悲壯的色彩
魯迅先生說:“悲劇就是把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莎士比亞的悲劇專寫“高貴”的英雄在殘酷的現實面前的毀滅。
在《哈姆萊特》,主人公哈姆萊特是位高貴的王子,他是上流社會的中的優秀分子。但是老國王的死,使哈姆萊特的命運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他面臨著一切普通人所會經歷的苦難,家庭的支離破碎,母親的背棄,和失去的愛情。
《奧賽羅》中的奧賽羅是一位品格高尚的黑人大將。他以自己的英雄事蹟和富有傳奇色彩的生活吸引了貴族小姐苔絲狄蒙娜。相愛的婚姻本應美滿,但是奸惡的旗官伊阿古卻故意激發出奧賽羅的嫉妒,親手殺死了心愛的妻子,得知真相後,悔恨不已,也以自殺終結了自己的生命。
《李爾王》的主人公李爾是一位英格蘭國王,他的國土分封計劃讓他失去了最心愛也是對他最真誠的小女兒科迪利婭,本想在另外兩個女兒那裡安享天年的李爾卻被女兒們無情的拋棄。在暴風雨中他醒悟、悔過,懷抱身亡的小女兒在獄中自殺了。
二、情節的豐富性與生動性
恩格斯在《致斐·拉薩爾》的信中,認為“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識到的歷史內容,同莎士比亞劇的情節的生動性和豐富性完美融合”。
以《哈姆萊特》為例,情節的豐富性在於:構思了三條為父復仇的線索。哈姆萊特的父親被他的叔父克勞迪斯用奸計殺死,還迎娶了他的母親。透過父親的鬼魂知道一切的哈姆萊特走上了復仇的道路,最終與他的叔父同歸於盡,這形成了《哈姆萊特》的主要線索。第二條線索是雷歐提斯為父親波洛涅斯復仇的故事。大臣波洛涅斯在執行克勞迪斯的命令偷聽哈姆萊特與王后的對話時被哈姆萊特一劍刺死,他的妹妹奧菲利亞因受不了打擊發瘋最終溺水而死,這一切讓身為兒子與兄長的雷歐提斯瘋狂,他發誓要為父親為妹妹報仇,最終也以死亡終結。最後一條線索是福丁布拉斯的復仇為線索,如果說雷歐提斯的復仇是為了盡孝道,那麼福丁布拉斯的復仇也許可以理解為為了爭得騎士榮譽。因為哈姆萊特與雷歐提斯的復仇讓福丁布拉斯不用有任何行動便繼承了丹麥王國,最終故事以哈姆萊特、雷歐提斯等人的死亡與福丁布拉斯繼承王位的悲劇收尾。
三、悲喜結合的藝術風格
莎士比亞的悲劇中包含著喜劇因素,他沒有把悲喜截然分開,而是在不損害悲劇基調的原則下把他們結合起來,嚴肅中又有詼諧,以喜襯悲。
例如《哈姆萊特》中第五幕的第一場“墓地”,小丑們之間的對話揭示了現實中人的生存環境,小丑說:“對了,你說的有理。有財有勢的人,就是要投河上吊,比起他們同教的基督徒來說也可以格外通融,世上的事情真是太不公平!”
《麥克白》中“看門人”一場也有所體現。看門人在開門時的獨白:“敲,敲,敲!誰在那兒?哼,一定是個什麼英國的裁縫,活著的時候給人裁條法國緊身褲還要偷料子,所以給下到地獄裡來了,進來吧,裁縫,你可以在這兒烤你的鵝肉。”這些情節讓血腥恐怖、陰森壓抑的悲劇也蒙上了喜劇的氛圍。
四、意象豐富
這四部著名悲劇中都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哈姆萊特》中主要運用了“疾病”這一意象,如戲劇第一幕的第五場中:“它一進入我的身體裡,我全身光滑的面板上便立刻發生無數皰疹,像害著癩病似的滿布著可憐的鱗片。”
《麥克白》是也一部由多個意象編織的悲劇,第一幕的第四場中麥克白的獨白:“星星啊,收起你們的火焰!不要讓光亮照見我的黑暗幽深的慾望。眼睛啊,看著這雙吧,凡它做出的你都要敢於面對!”當象徵著邪惡的猙獰和恐怖的“血”出現時,麥克白的內心已經被野心與慾念所控制了。在第二幕第二場中,他看著自己的手,質疑“大洋裡所有的水,能夠洗淨我手上的血跡嗎?不恐怕我這一手的血,到要把一碧無垠的海水染成一片殷紅呢”。
《李爾王》中“暴風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意象,第三幕第二場李爾在暴風雨中的獨白:“吹吧,吹吧!吹破你的臉頰,猛烈地吹吧!你瀑布一樣的傾盆大雨,儘管倒洩下來,直到淹沒我們教堂的尖頂和房上的風信標把!”暴風雨在劇中既是毀滅性的力量又是建設性的力量,暴風雨有淨化李爾心靈的作用,幫助李爾看清事情的真實面目。
莎士比亞給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戲劇、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三四首長詩,尤其是他的悲劇帶給我們的是生活的智慧,其中蘊含著獨特的哲學思考,給很多舊題材注入了新穎、深刻的內容,讓人們對人生對社會進行深入的思考,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在文學歷史上永遠有了一個“莎士比亞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