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彪哥逸事

    生長在土裡的姜不挖出來,它可以在地裡安全過冬嗎?會有什麼影響

    姜這種農作物,它本身是喜歡在比較溫暖、又比較溼潤的自然環境下生存的;它不喜愛在比較低溫、或比較乾燥的氣候條件下生活。

    因中國南北各地、早晨晚間的氣溫差異忽冷忽熱的變化之大,所以姜只能從土裡挖出來,在保證溫度合情、溼度合理的情況下,採取適當的儲存方法。

    經科學驗證:

    姜的萌芽生長髮育期,需要在攝氏16度以上的溫度;

    姜的幼苗生長期的溫度,為攝氏

    20一25度;

    姜的莖葉正常生長適應的溫度,為攝氏25一28度;

    姜的停止生長期(休眠期),溫度在攝氏15度以下。

    生薑要想很好的生長和發育,在溫度上必須遵守這個流程。新鮮的生薑,益處之多,真是數之又數,但它卻很不容易保管與存放,如果一不小心或者沒注意,就會有生薑發生凍傷或產生黴變的事情出現,還很容易使生薑脫去水份、從而造成生薑幹、硬不合理的現象產生。隨著生薑水份不斷的向外蒸發與溢位,生薑體內所含的有益營養品、會造成大量流失。這個時候,生薑的純香味道、與調味的效果也會隨之減退或化為灰燼;在溼度方面,如果溼度大,生薑體內的細菌繁殖會使其變質腐爛,如果溼度小,姜會失掉水份,使其縮小、萎縮,質量降低特別明顯。那麼生薑在存放儲存期最佳的溫度和溼度是多少呢?應存放在溫度為攝氏5一10度(最高不能超攝氏14度)、溼度為65%的環境中。

    如果把生薑放在地裡的土中不挖出來,它是不可以安全過冬的。在北方冬天的溫度,根本保證不了攝氏5一10度、或攝氏14度溫度的提法,會遠遠的低於這個基數,;南方既便有時有這個溫度,它也會是忽上忽下、忽冷忽熱的十分不穩定;溼度也是一樣的、根本保證不了。那麼既便想把生薑儲存好,恐怕也難實現得了,或者說實現也只能是微乎其微了。生薑只能在地裡遇寒被凍,腐爛黴變產生質的“飛躍”,會成為下一屆農作物的“營養品“,所以生薑在每年的冬季裡,都會有一整套儲存生薑過冬的方法。

    今天在這裡,主要介紹以下四種:

    它們分別是:

    地窖儲藏法 廂櫃儲藏法

    室內堆藏法 塑膠薄膜貯藏與

    (也叫沙藏法) 烘乾法

    前期四種方法所做的相同準備是:

    在姜葉變黃成熟之際,晴天收回生薑。並進行姜塊挑選,在Sunny烈日下晾曬1一2天,為的是蒸發去掉生薑表面的水份,再用含量為百分之五的多菌靈可溼性粉劑、浸泡一小時撈出曬乾(或用千分之1.25的代林鋅液噴灑姜塊),(最好每塊生薑能用紙包起來,能更好的保持溼度)。

    一、地窯儲藏

    先選擇地下水位比較低、排水效能良好、土質結實的地方挖窖。窖的大小以不超過裝存1000斤生薑為宜,窖不能裝得太滿,容量為60一70%為宜。然後把準備好的生薑、輕拿輕放的運到窖內,分層堆置,

    使姜塊之間保留空隙,最大高度為

    1m,上面蓋上大約30cm的沙質潮土。等到平均溫度在攝氏5度以下

    封閉視窗,然後就要經常性地調節室內溫度、溼度。生薑入室開始階段,要開視窗常通風換氣,到了嚴冬季節要堅閉窖門,但是,在窖的上方要留有一個通風口,以備用來換氣。

    二、廂櫃儲藏

    在室內用磚塊砌成廂櫃,它的高度為1.5m左右,砌好後,將挑選處理好的生薑,小心翼翼地放到裡面,上面用草簾或麻袋覆蓋好,它的溫度要控制在攝氏10一16度之間。當氣溫在下降時,可增加覆蓋物保持溫度;當氣溫在升高時,可以減少覆蓋物散發熱量達到降溫。

    三、室內堆藏(也叫沙藏)

    選擇陰涼通風的房屋,首先在上面鋪上一層拳頭左右大小的石子,再用乾淨的細沙鋪6一8cm層厚,將選好的、消過毒的生薑,有序地擺放在沙子上,擺一層姜、放一層沙子,最多為5一6層,用磚沏邊,上面同樣蓋草簾,保持沙的溼潤,這種方法大約能存放半年左右的時間。

    四、塑膠薄膜貯藏與烘乾

    將選好的姜放入無毒的聚乙烯薄膜內封口、隨用隨取。幹法儲存:將生薑脫皮沸水燙漂5一6分鐘,使姜內澱粉溼潤,然後進行燻硫,再用冷水洗淨放在攝氏60一70度的條件下烘乾。幹品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可長期的儲存與享用。

    總之,把生薑用這幾種方法儲存起來,會使它增添新鮮的色彩、味道會更加完美,還能達到防凍、防變質、防腐爛的目的;既能保住生薑裡的礦物質、維生素、植物殺菌素等營養品類不會流失,還能有助於人體更加的健康與長壽。

    (家人們,誰還有新的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特徵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