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釋義:農夫把春天到了的訊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釋義: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釋義: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如下: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人告餘以春及,將有事於西疇。”釋義:農夫把春天到了的訊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於難。”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釋義:後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釋義:我的辛酸苦楚,並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