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研究現狀
近年來,供應鏈管理問題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整合化供應鏈。為了成功地實施供應鏈管理,使供應鏈管理真正成為有競爭力的武器,就應將企業內部以及供應鏈各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形成整合化供應鏈管理體系。供應鏈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整合的過程,該整合過程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初始階段、職能整合階段、內部整合階段、外部整合階段。在完成以上四個階段的整合以後,已經構成了一個網路化的企業結構,從而實現對企業內外的動態控制和各種資源的整合和最佳化,力求達到整個供應鏈全域性的動態最優目標。
2. 敏捷供應鏈。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提出了敏捷製造的概念,強調基於網際網路的資訊開放、共享和整合。敏捷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都是把企業資源的範疇從單個企業擴大到整個社會,使企業之間為了共同的市場利益而結成戰略聯盟,藉助敏捷製造戰略的實施,供應鏈管理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成為當代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種企業運作模式。
3. 綠色供應鏈。新的環境時代對全球範圍內製造和生產型企業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即如何使工業生產和環境保護能夠共同協調發展。由於公眾、法規及環境標準的壓力,環境管理已成為企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面對這種壓力,企業必須重新調整供應鏈流程,把環境問題融於整個供應鏈過程。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企業有效的環境管理方法,為了實現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必須首先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把綠色管理作為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的各個環節,同時在企業的產品設計、材料選擇中加強綠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達到環境標準,實現可持續發展。
4. 供應鏈的設計。設計和執行一個有效的供應鏈對於每一個企業都是至關重要的,Fisher認為供應鏈的設計要以產品為中心,必須設計出與產品特性一致的供應鏈,即產品的供應鏈設計策略。不同的產品型別對供應鏈設計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性供應鏈流程設計適於低邊際利潤、有穩定需求的功能型產品(Functional Products);反應性供應鏈流程設計適於邊際利潤高、需求不穩定的革新型產品(Innovative Products)。
5. 供應鏈夥伴選擇。供應鏈管理是透過供應鏈上成員之間的合作和能力的協同,來有效地實現各種資源的整合與最佳化利用,合作伙伴關係是供應鏈管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供應鏈的夥伴選擇涉及到諸多因素:如產品質量、價格、交貨提前期、加工能力、運輸距離、企業信譽、批次柔性、技術實力、資金狀況等。大多數關於供應商選擇的研究在本質上是定性的或實證的,考慮經濟上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就非常適用。目前,供應商選擇的方法主要分成三類:線性加權方法、數學規劃方法、統計/機率方法。
6. 供應鏈庫存技術。供應鏈庫存管理技術主要包括供應商管理庫存(VMI)、聯合庫存管理(JMI)以及協同規劃、預測和補給(CPFR)。VMI是以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獲得最低成本為目的,在一個共同的協議下,由供應商設立庫存、確定庫存水平和補給策略、擁有庫存控制權,該方法體現了供應鏈的整合化管理思想。JMI是一種基於協調中心的庫存管理方法,它強調供需雙方同時參與,相互協調,共同制定庫存計劃,可消除供應鏈上的需求變異和放大現象。CPFR是一種協同式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技術,它能同時降低銷售商的存貨量,增加供應商的銷售量,其最大優勢是能及時準確地預測由各項促銷措施或異常變化帶來的銷售高峰和波動,從而使銷售商和供應商都能做好充分的準備,贏得主動。
7. 供應鏈資訊科技。資訊共享是實現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有效的供應鏈管理離不開資訊科技系統提供可靠的支援。資訊科技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基於EDI、基於Internet、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資訊科技支撐體系。資訊科技的應用有效地推動了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它可以節省時間、提高企業資訊交換的準確性、減少了工作中的人為錯誤,從而提高了供應鏈管理的執行效率。
8. 供應鏈建模技術。研究供應鏈建模技術,建立相應的供應鏈模型對於供應鏈管理中的各項分析和決策活動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供應鏈建模技術主要包括:網路設計法、近似方法、基於模擬的方法。網路設計方法一般使用整數規劃或混合整數規劃來描述和求解問題模型,建立的模型可以覆蓋供應鏈管理中的所有決策領域,但對於規模較大的模型存在著求解困難的問題,另外模型考慮隨機因素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近似方法主要用於供應鏈多級庫存問題,研究在考慮多級庫存情況下建立庫存控制策略及確定控制引數,該方法在降低庫存、提高使用者服務水平等方面都相當重要,但它忽略了非平穩隨機因素的存在、忽視了生產和運輸問題等。基於模擬的方法可用於分析全面的供應鏈模型,由於不存在數學求解上的問題,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考慮各種複雜因素,包括結構上的和引數上的隨機性,比較適於評價現有策略。
供應鏈的設計/供應鏈夥伴選擇應是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吧
供應鏈管理研究現狀
近年來,供應鏈管理問題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並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 整合化供應鏈。為了成功地實施供應鏈管理,使供應鏈管理真正成為有競爭力的武器,就應將企業內部以及供應鏈各節點企業之間的各種業務看作一個整體功能過程,形成整合化供應鏈管理體系。供應鏈的發展過程是一個不斷整合的過程,該整合過程一般要經過四個階段:初始階段、職能整合階段、內部整合階段、外部整合階段。在完成以上四個階段的整合以後,已經構成了一個網路化的企業結構,從而實現對企業內外的動態控制和各種資源的整合和最佳化,力求達到整個供應鏈全域性的動態最優目標。
2. 敏捷供應鏈。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提出了敏捷製造的概念,強調基於網際網路的資訊開放、共享和整合。敏捷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的概念都是把企業資源的範疇從單個企業擴大到整個社會,使企業之間為了共同的市場利益而結成戰略聯盟,藉助敏捷製造戰略的實施,供應鏈管理也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成為當代國際上最有影響力的一種企業運作模式。
3. 綠色供應鏈。新的環境時代對全球範圍內製造和生產型企業提出了一個新的挑戰,即如何使工業生產和環境保護能夠共同協調發展。由於公眾、法規及環境標準的壓力,環境管理已成為企業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面對這種壓力,企業必須重新調整供應鏈流程,把環境問題融於整個供應鏈過程。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企業有效的環境管理方法,為了實現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必須首先建立綠色供應鏈管理的概念,把綠色管理作為企業文化,滲透到企業的各個環節,同時在企業的產品設計、材料選擇中加強綠色管理,既降低成本,又達到環境標準,實現可持續發展。
4. 供應鏈的設計。設計和執行一個有效的供應鏈對於每一個企業都是至關重要的,Fisher認為供應鏈的設計要以產品為中心,必須設計出與產品特性一致的供應鏈,即產品的供應鏈設計策略。不同的產品型別對供應鏈設計有不同的要求,有效性供應鏈流程設計適於低邊際利潤、有穩定需求的功能型產品(Functional Products);反應性供應鏈流程設計適於邊際利潤高、需求不穩定的革新型產品(Innovative Products)。
5. 供應鏈夥伴選擇。供應鏈管理是透過供應鏈上成員之間的合作和能力的協同,來有效地實現各種資源的整合與最佳化利用,合作伙伴關係是供應鏈管理研究中的一個重要部分,供應鏈的夥伴選擇涉及到諸多因素:如產品質量、價格、交貨提前期、加工能力、運輸距離、企業信譽、批次柔性、技術實力、資金狀況等。大多數關於供應商選擇的研究在本質上是定性的或實證的,考慮經濟上的重要性,定量分析就非常適用。目前,供應商選擇的方法主要分成三類:線性加權方法、數學規劃方法、統計/機率方法。
6. 供應鏈庫存技術。供應鏈庫存管理技術主要包括供應商管理庫存(VMI)、聯合庫存管理(JMI)以及協同規劃、預測和補給(CPFR)。VMI是以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獲得最低成本為目的,在一個共同的協議下,由供應商設立庫存、確定庫存水平和補給策略、擁有庫存控制權,該方法體現了供應鏈的整合化管理思想。JMI是一種基於協調中心的庫存管理方法,它強調供需雙方同時參與,相互協調,共同制定庫存計劃,可消除供應鏈上的需求變異和放大現象。CPFR是一種協同式的供應鏈庫存管理技術,它能同時降低銷售商的存貨量,增加供應商的銷售量,其最大優勢是能及時準確地預測由各項促銷措施或異常變化帶來的銷售高峰和波動,從而使銷售商和供應商都能做好充分的準備,贏得主動。
7. 供應鏈資訊科技。資訊共享是實現供應鏈管理的基礎,有效的供應鏈管理離不開資訊科技系統提供可靠的支援。資訊科技在供應鏈管理中的應用主要包括:基於EDI、基於Internet、基於電子商務的供應鏈管理資訊科技支撐體系。資訊科技的應用有效地推動了供應鏈管理的發展,它可以節省時間、提高企業資訊交換的準確性、減少了工作中的人為錯誤,從而提高了供應鏈管理的執行效率。
8. 供應鏈建模技術。研究供應鏈建模技術,建立相應的供應鏈模型對於供應鏈管理中的各項分析和決策活動是十分必要的。目前供應鏈建模技術主要包括:網路設計法、近似方法、基於模擬的方法。網路設計方法一般使用整數規劃或混合整數規劃來描述和求解問題模型,建立的模型可以覆蓋供應鏈管理中的所有決策領域,但對於規模較大的模型存在著求解困難的問題,另外模型考慮隨機因素的能力也十分有限。近似方法主要用於供應鏈多級庫存問題,研究在考慮多級庫存情況下建立庫存控制策略及確定控制引數,該方法在降低庫存、提高使用者服務水平等方面都相當重要,但它忽略了非平穩隨機因素的存在、忽視了生產和運輸問題等。基於模擬的方法可用於分析全面的供應鏈模型,由於不存在數學求解上的問題,因此建立的模型可以考慮各種複雜因素,包括結構上的和引數上的隨機性,比較適於評價現有策略。
供應鏈的設計/供應鏈夥伴選擇應是最重要的兩個方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