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倚天劍寒
-
2 # 老向沐浴國風哦
這個問題讓我有點想哭。
還是說成淚目吧,反正現在好多人都說這個詞。說得文藝點兒的話好像可以稍稍掩飾自己內心的憂傷。
“他鄉安不下靈魂”,是因為他鄉不管如何繁華都不是自己的歸宿,漂泊在外,始終會想念自己出生、成長的地方。因為那裡,有你的家,有你獨特的味道,也有你特別的感覺。正所謂,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嘛,就是這個道理。
“故鄉安不下肉身”,我想大多數是因為在家鄉難以發展吧,為了生存、為了更好地生活不得不遠走他鄉、追尋夢想。至少大多數人是這樣的,比如常說的農民工、北漂族。
我對這話頗有些感觸,除了以上原因外,還有些個人的因素。
現在是2月10號,本該是回家與家人團圓、歡慶新春才對,可是我卻不想回去。
其實準確地說是不敢回去。
因為我現在一無所有、一無是處,處於一個很糟糕的狀態。各方面都很失敗、很糟糕,最主要的一點是沒錢。“什麼有錢沒錢回家過年”,不過是說的好聽而已。沒有錢,你什麼都不是。別說什麼家鄉,也別說什麼親人,沒錢根本就沒你立足之地。
點到為止吧,我不想多說什麼,也沒必要多說什麼來說明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有相同經歷的人自然會懂。他們也會懂我為什麼不想多說,因為每說的一個字都是自己的痛楚,而且,有的東西不該說出來。因為你的家鄉始終是你的家鄉,你的家人始終是你的家人。正如孔子所說的:“親者毋失其為親,故者毋失其為故”。念及親情、鄉情,有些話還是爛在心裡面吧。
-
3 # 天馬2404
“他鄉安不下靈魂,故鄉安不下肉身”這句話很有現實性,又頗有幾分傷感,特別是羈旅之人讀後易產生共鳴。
人本是肉身與靈魂的同一體,身體和心思是人的兩個方面。故有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說。 故鄉好似母親的乳汁,它早已滲入每個人的血液;故鄉又似大樹的根土,也已深入人的骨髓,沉澱於心底。落葉歸根正是說人們對故鄉深深的眷戀。故鄉的山水,故鄉的親人是一輩子都割捨不掉的。人在他鄉總是會從心底裡湧起對自己故鄉的思念。因此,他鄉是安不下靈魂的。
古時後,為了建功立業,好男兒志在四方。現代社會,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了生活,不得不四處奔波,輾轉他鄉。所以,故鄉又安不下肉身。而今,春節臨近,許許多多的人為了心靈的安慰,正走在回家的路上。而當過完年後,他們又不得不離開故鄉,遠走高飛。
-
4 # 閒看秋風999
司空見慣渾閒事,斷盡江南刺史腸。
題主的問題其實是一個全世界普遍存在,帶有共性的問題。是每一個在社會轉型期特別是是在城鎮化程序中的國家都必然會碰到的問題。
“他鄉安不下靈魂,故鄉安不下肉身”這兩句話是那些在底層掙扎的人們真實的心裡寫照,恰恰也反映出這些人的焦慮,徘徊和迷茫。
這兩句話使我想起了多年前看過的美國小說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西奧多·德萊塞的小說《嘉莉妹妹》。這本書講了這麼一個故事:
鄉下姑娘嘉麗離開家鄉前往芝加哥的姐姐家居住,在找工作和先後結認了兩個男朋友的過程中,她喪失了原有的純潔無邪,後來成了一個有名的演員。
這部小說一度在美國被批評為“道德淪喪”,由於這部小說還揭露了美國社會的貧富懸殊,因此不符合美國價值觀,因此成了禁書。只是後來隨著人們認識的提高,這部小說才開襟。德萊塞也因此成了美國三大現實主義作家之一。
沒有任何關係,沒有任何根基。一無所有從鄉下來到城裡,沒有朋友 舉目無親。怎麼樣才能活下去,如何使自己紮下根?雖說是條條大路通羅馬,可那一條路上沒有陷坑?
多年前人們將出國留學調侃為“洋插隊”。歷經千辛萬苦學業有成,拿了綠卡,結婚生子,卻依然覺得沒有認同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屬於哪一國的人?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如何融入社會主流,總覺得自己是異鄉人。這樣才有了孤獨和鬱悶。他鄉安不下我的靈魂,故鄉安不下我的肉身。
-
5 # 鄉村教書匠蔣老師
網上名言——心安之處是故鄉!
網上名言——若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
網上名言——現代人的感情,都很脆弱!
網上名言——吐槽是塊遮羞布!
比如你說——他鄉安不下靈魂!
比如你說——故鄉安不下肉身!
佛曰——放下!
子曰——捨得!
吾曰——劍來!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
痛飲西風酒,亂劍舞紅塵;
爾若心煩憂,請爾共暢飲;
劍舞天河水,烈酒不知醉;
醉眼看星雲,星雲稀疏遠;
何故問雲天,心若盤石間;
遠近無羈旅,劍影斬凡憂。
-
6 # 心隨魚動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灣,我在外頭,大陸在那頭。
回覆列表
大約說的是在外打工的遊子們吧。
雖然常年在外,可是牽掛在家裡。如果常年在家,又沒有收入養家。所以他鄉雖好,心繫故鄉溫暖。故鄉雖好,人在他鄉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