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車工00
-
2 # TonyDeng
題主說的是正統問題。其實,關於正統,就是宋儒搞出來的政治正確,因為當時宋朝自身的政治處境,偏安一隅,但要證明自己才是中國的合法政府,所以整出一套關於王朝正統繼承的說理體系,把分裂時期的特定王朝論證為正統政權,以此類推當時的宋朝是正統。《資治通鑑》正是北宋司馬光編纂的,這部書就是為了向統治者灌輸這種意識體系。
在以司馬光為首的宋儒建立的這套體系中,三國時期以劉備的蜀漢為正統(司馬光時還以曹魏為正統,但後期到以羅貫中等為典型代表時以劉蜀為正統),在南北朝時期以南朝(宋齊梁陳)為正統(但很突兀地不合邏輯地以傳統上被視為北朝的隋為正統遷就李唐),五代時以梁唐晉漢周為正統,因為宋從周出。這樣,就把遼金等排除在正統王朝之外,但歷史事實卻並非如此——在當時的世界範圍內,均視契丹和金國為中國。
最後補充一下隋朝的問題。歷史書上多以隋朝為獨立王朝一樣論述,但實際上在唐朝人編寫的歷史書中,如《北史》,是把隋作為北朝最後一個朝代編列的,隋是篡奪北周而來,偏偏李淵跟隋脫不了干係(甚至跟胡人脫不了干係)。司馬光那是強扭,後世之所以把隋從北朝中單獨抽出來,跟這點尷尬不無關係。
-
3 # 凌煙閣論史
題主的問題應該是:《資治通鑑》為什麼不以北朝為正統吧。
從兩晉南北朝開始,南朝的宋齊梁陳基本沒有什麼影響後世的貢獻。反而北朝,制度創新不斷,人才輩出。
為什麼司馬光要以南朝為正統呢?其實這也是有他的道理的。
因為東晉南北朝時期,天下沒有大一統,所以第一種方式自然被淘汰,只剩下第二種方式來選擇正統。
(禪讓)
那麼,把南朝的正統向前追溯,我們發現這個法統直接源自東漢。
220年,漢獻帝劉協把漢家天下禪讓給曹丕,完成了一次法統繼承。
265年,曹魏末帝曹奐把天下禪讓給了西晉司馬炎;
317年司馬睿南渡建立東晉,自然順承了西晉法統;
420年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宋武帝劉裕;
479年宋順帝劉準禪讓給齊高帝蕭道成;
502年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梁武帝蕭衍;
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陳武帝陳霸先。
589年隋文帝消滅南陳,天下大一統於隋朝。
南朝那一支的法統繼承是清晰的,從東漢開始一直不間斷地禪讓,直到南陳。
所以,司馬光不是把北朝、而是把南朝作為正統,是有其道理的。
補充一點:
傅斯年把從西漢開始一直到南陳滅亡的這個時間段稱為稱為中華第一帝國(前202年-589年),帝國一直在,只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經常換。同理,中華第二帝國,歷史沿革為: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北宋、南宋。中華第三帝國,歷史沿革為:遼、金、元、明、清。
(完)
-
4 # 關東俠客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用十九年時間寫成的一部史學鴻篇鉅著,屬於編年體史書。書中上啟周威烈王23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時期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十六個朝代,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歷史。寫史的目的是總結王朝興衰交替規律得失,供皇帝從政時參考。
北魏(公元386年一公元534年)鮮卑人拓跋圭建立的政權,都城平城,孝文帝時遷都洛陽,享國148年。北齊(公元530年一公元557年)是高洋建立的,都城鄴,立國28年)。北周(公元557年一公元581年)是宇文覺建立的,都長安。
公元386年,拓跋珪建立國號時,取名叫大魏。因為,拓跋人自稱是黃帝子孫,黃帝生活的地方是在中原的魏地。為了表示自已的王朝是中原的正統王朝,確立國號叫大魏。
司司馬光寫史書的時候,如實的記載了歷史年號,這是一個史學家的職責。但是,歷史上有許多以魏為國號的朝代。春秋戰國時期有魏國,三國時期,曹丕建立魏國(公元220年一公元265年),鮮卑大魏後來一分為二,一個都長安(西魏),一個都洛(東魏)。此外,後世還有一些割據政權以魏為國號。
後來,史學家為了減少錯誤,在魏前邊加個方向字,以勉犯錯誤。同理,北齊,北周的稱號也是後來史學家改的,當時國號就叫齊和周。
回覆列表
在我回答這個問題時,想先問一下這位網友,你是否瞭解或看過哪怕是瀏覽過《資治通鑑》,否則也不會這麼問了。
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巜資治通鑑》是一篇含294卷,三百多萬字,記載了由周威列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為始至後周世宗(959年),計跨越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丶唐、統一的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丶以及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其他非統一政權。共計362年的逐年詳細的歷史記載,化了19年時間。是部編年史書,這裡面對北魏,東西魏,北齊北周都有詳細記載。
如果單獨以南北朝的歷史與巜資治通鑑》相提並論,可謂小巫見大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