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姑娘K

    古代的人的衣服有三層。

    越往內的衣服越薄,越外邊的衣服越厚。如內裡可以穿內衣內,其外可以穿單層薄的中衣,再外邊可以穿件厚的襖加夾褲或夾裙裳,也可直接穿一件夾袍,最外厚的褙子或外氅。

    每個朝代有各自不同的服裝:

    1、三代

    夏商與西周時的漢服衣著無實物存世,據安陽侯家莊墓及婦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貴族上身穿交領衣,腰束紳帶,下身著裳,腹前系市(蔽膝)。

    2、商

    商代服飾不論尊卑和男女都是採用上下兩段的形制,上著衣,下穿裳,後世稱服裝為“衣裳”,便是源自於此。其服飾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設計為緊窄的樣式,長度齊膝,便於活動。古代華夏族漢服上衣下裳,束髮右衽的裝束特點,就是在商代形成的。

    3、秦漢

    漢時勞動女子總是上穿短襦,下穿長裙,膝上裝飾長長垂下的腰帶。勞動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犢鼻褲,並在衣外圍罩布裙;這種裝束不分工奴、農奴、商賈、士人都一樣。

    4、隋唐

    唐朝還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裝。腰帶形式也深受胡服影響。在此以前,人們的腰飾是以金銀銅鐵,這時候流行系"蹀躞帶",帶上有金飾,並扣有短而小的小帶以作系物之用。這種腰帶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後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5、宋代

    宋代婦女也穿裙和衫,這時的衫子多為對襟,蓋在裙外。裙較窄,多施細摺,福州黃墓中除出羅裙外,還有開襠褲與合襠褲,可見宋代婦女在裙內著褲。起於五代時的纏足,至北宋晚期已逐漸流行。

    6、元代

    元英宗時期才參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連下裳上緊下短,並在腰間加襞積,肩背掛大珠的"質孫服"制,漢人稱"一色衣"或"質孫服"。這是承襲漢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點的服制。

    7、明代

    為重新振興中國社會,明朝政府採取了上承周漢,下取唐宋的治國方針,對整頓和恢復禮儀極其重視,並根據漢族傳統重新規定了漢服服飾制度。在政治、經濟、文化技術發展的前提之下,明代的服飾面貌儀態端莊,氣度宏美,成為中國近世紀服飾藝術的典範。

    8、清裝

    明、清兩代漢族女裝變化同樣極大,清代早期開始逐漸強迫變漢服為漢式旗裝。清中期以後女裝層層鑲邊,稱為“滾鑲”。清代滿族婦女著滿式旗裝,她們不纏足,不束裙,皆穿旗袍,有時外加坎肩。

    乾隆以後,滿族女裝中出現高底的“花盆底”鞋。咸豐以後,又出現高大的“兩把頭”、“大拉翅”等髮型,成為滿族女裝之突出的特徵。

    擴充套件資料

    古代服飾顏色的講究:

    明太祖朱元璋“禁庶人服色用黃”:在古代服飾顏色中,黃色的地位變化是最大的。黃色作為中國古代帝王的專用色,其實一直到隋唐才被確立,而在此之前並無嚴格的規定和限制。

    有一種說法認為,中華人文始祖黃帝“以土德為王”,中原之土為黃色,後世遂崇尚黃色,黃色逐漸變成了一種權力和尊貴的象徵,這種看法其實是一種主觀解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指被鍋邊燙到了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