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日拱一卒
-
2 # 小宇堂
每個生物都必須攝入物質並清除廢物。這是新陳代謝的必然過程:您攝入一些東西,用它來建立和修復自己,而任何其它不必要的東西都必須排出去。這是生命自出現以來的鐵律。如果沒有攝入和排洩的過程,那麼生命自然是不能維持的。
我們來看看一些典型的生物植物能夠不吃不排洩嗎?——不行
植物的吃的不是動物意義上的“食物”,它們可以從根部吸收一些物質,並且透過氣孔攝入二氧化碳。而至於排洩植物透過釋放氣體來做到這一點。
上圖:植物的吸收和排洩
其他簡單的動物可以不吃不排洩嗎?——也不行。
小型而簡單的動物沒有適當的消化道,例如水螅和水母只有一個胃囊,它們使用相同的開口來攝取食物並排出廢物。
刺胞動物門,舊名腔腸動物門,又名刺絲胞動物門、刺細胞動物門,有1.6萬個物種,皆生活於水中。刺胞動物曾經和櫛水母動物一起組成腔腸動物門,但隨著對這兩種動物的差異的認識,愈來愈多學者同意應該將櫛水母動物從刺胞動物獨立出來。體壁由兩層細胞組成,表皮和腸表皮,兩者之間有一層凝膠狀的中膠層,起支援作用。有腸腔,有一圍口部,既是口也是肛門。在腸腔中進行胞外消化。蠕形蟎蟎蟲無法排便,但是當廢物在幾周後堆積起來時,它們基本上總是會死掉——這根本就是因為它們不能排便,最終因為滿肚子翔而被撐破。但因為蟎蟲的生命週期可以很短,在它們需要排便之前就可以完成必須的生命迴圈了,這主要就是指——繁殖。
蠕形蟎即使產生糞便也會不會排洩固體糞便。他們一生都在體記憶體儲糞便,直到死亡和身體腐爛。這些蟎蟲生活在人類面板中,我們有理由懷疑它們高度不衛生的死亡是人們長痘痘的原因之一。上圖:蠕形蟎。
那跟我比較接近的其他動物呢,可以不吃不排洩嗎?——完全不行!
您可能會以鳥類為例。它們似乎隨時都在吃,這個不用多說了。說說它們拉的部分——
它們沒有用於糞便和尿液的獨立開口,而不得不共用同一個洩殖腔來排洩。實際上,這是出於體重考慮。他們的尿液非常濃,通常並不是液體狀,當你觀察鳥糞時,黑色部分就是大便,白色部分就是小便。
還有一種特殊的海蛞蝓(Calma glaucoides),它專門以魚卵為食。這種蛞蝓的嘴被修飾成一個適合吞蛋的“罩子”。然後,鋸齒狀的牙齒可以將卵切開,而肌肉發達的咽將內含物泵入腸內。由於這些魚卵僅在一年中的某些時候豐富,因此當魚卵豐富時,海蛞蝓會拼命地吞魚蛋,並將魚卵中的內容物儲存在一個大的胃囊中,緩慢地消化它們。魚卵富含營養,以至於海蛞蝓不需要腸子或肛門,因為這種食物幾乎沒有難消化的成分。形成的少量糞便只是在這種動物的整個生命過程中儲存在腸道中而已。
話雖如此,但這種海蛞蝓仍然有一個腎臟,其外部有一個孔,因為它仍然必須排洩含氮廢物。每一種生物都會製造和使用蛋白質,蛋白質代謝後分解並以含氮廢物的形式排洩,這是所有生命的基礎。當然,二氧化碳也必須排出。言外之意,海蛞蝓仍然必須排洩,或者通俗地說是“撒尿”,但它卻是不用排便。
上圖:不拉屎的那種海蛞蝓就是這種了。
注意:從理論上講,排洩可以透過很多方式進行,例如廢物可透過特殊的腺體排出,諸如出汗、外分泌腺體(例如膽汁)等方式進行。
但人類無法進化成不吃東西不排洩的某種東西(都不好意思稱其為“生物”)。
追溯吃和拉的根源人類和吃和拉的問題,首先可以追溯到約4億年前的脊索動物。
脊索動物是蠕蟲狀的小生物,而且可能早在距今至少5.3億年前與節肢動物分離之時就一直都需要排洩。顯然,脊索動物是一個非常成功的設計,這奠定了如今所有的脊椎動物的身體結構和工作機制,這包括脊椎動物如何吃以及如何拉。
脊索動物的共同特徵包括:在生活史中的某個階段具有脊索、中空的背神經索、咽鰓裂以及肛後尾。上圖:脊索動物都有口和肛門,專為吃和拉設計。
如果要再往更古老的祖先追尋吃和拉的根源,恐怕就要追溯到腎管動物了。腎管動物首次演化出了完整、具兩個開口的腸道,從此走上了“前吃後拉”的不歸路。
腎管動物(學名:Nephrozoa)是兩側對稱動物中一個主要的演化支,包含原口動物與後口動物,為異無腔動物的姊妹群[1]。此一名稱最早於2002年被提出,用以指稱具有排洩構造的生物。各類腎管動物的排洩構造不一定是同源的,動物演化樹中較腎管動物早分支的動物(多孔動物門、櫛水母動物門、扁盤動物門、刺胞動物門等)均缺乏排洩構造,不過有一種異無腔動物Paratomella rubra(不屬腎管動物)可能具有排洩功能的細胞,惟目前對此構造瞭解仍少。上圖:腎管動物的演化分類學關係。
總結不吃不拉的神仙日子你就不要指望了!
回覆列表
我覺得你這個觀點挺好的,日後等我們人類實現了數字化之後就可以不吃飯排洩了,不過需要接電源。你可以看看英劇《黑鏡》,裡面有很多這種幻想,而且結局很黑鏡,哈哈。再次也能像駭客帝國那樣,活在一個培養箱裡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