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尤佩奇與神奇魔方
    我覺得並不好,不但不好,恰恰是父母自私的一種表現。這裡面其實透漏出不少潛臺詞,是父母對未竟事業的一種期待,很多自己沒完成的事情,想放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幫忙完成。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特別對於現在80後年齡段的初作父母,以前物質的匱乏,感覺很多自己沒有經歷的東西,總想讓孩子經歷一下,其實不是為了滿足孩子的願望,還是在滿足自己的願望而已。很明顯的除了讓孩子跟自己遊歷天下,還有一點就是給孩子買各種各樣的玩具。別不承認,最經典的就是,有時候刷抖音,在一件新鮮玩具影片下面的評論,透漏出很多父母的心態,這玩具根本不是給孩子買的,自己先過癮了再說。回到題目上,作為學前兒童,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還沒成型,他對大學、人文、山水景觀會有什麼概念,甚至你到了一個很有人文氣息、世界聞名的地方,孩子卻只盯著滑梯反覆玩耍,對於這種情況,在小區裡的滑梯玩耍,還在哈佛石頭臺階上玩耍有什麼區別?怎麼回味,都覺得父母在完成自己的心願而已。既然是學前兒童,最主要的任務就是玩,至於在什麼地方玩,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樣的,只要開心了,就是回到鄉下田間捉個螞蚱都是快樂的,我們總想著在幼兒時期就給孩子種下一顆仰望天空的種子,但真的有效果嗎?馬克思教導我們,事物的變化是內在還外在同時作用的,但起主要作用的還是內因,也就是說,孩子思想的變化,目標的樹立,還在於他自己,我們頂多起個影響的作用,千萬別抱著必定的決心來教育孩子,弄巧成拙,很可能讓孩子揹著父母規劃的方向走。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行萬里路的前提是讀了萬卷書,沒有知識的積累,走遍天下,依然是走馬觀花,能留下來的除了各名勝古蹟的照片,什麼也留不下,等到孩子大了,看到照片一想:原來這地方我去過,那我再去還有什麼意義呢?

    中國山水畫最內涵的地方就是留白,同樣教育孩子我們也應該掌握一點藝術創作的方式,給孩子的未來留下一點神秘感,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未知,讓他們對自己的人生始終充滿著好奇心和期待!

  • 2 # 玉嵐說育兒

    我個人認為,在經濟條件,時間允許的情況之下,帶孩子去微留學,遊歷名山大川,旅遊都是值得的。

    或者有些人覺得,學前的孩子這麼小,去哪裡看了什麼,他們都不知道,不記得,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

    第一,帶孩子出門遠行,孩子的興致很高,即使車程有些遠,有點枯燥,但提到即將可以看見的新鮮事物,小孩子們都願意配合家長,這樣教會孩子等待。

    第二,和父母去到陌生的地方,孩子會非常好奇,東摸摸,西摸摸,總喜歡提問,這是孩子學習的大好機會,因為是快樂的學習體驗,孩子記憶非常深刻美好,也是父母誘導孩子學習的大好時機。年後,我們帶四歲的女兒和兩歲的兒子去香港海洋公園玩,看了海豚表演,學習了保護海洋的知識。回來上幼兒園,一天老師講到海豚,問小朋友,你們誰見過海豚,女兒爭著舉手回答:她和爸爸媽媽弟弟一起去看過海豚表演,還描述了大概的細節。我相信這段記憶一定儲存在她的記憶深處,某天提到海豚,她一定會想起曾經美好的時光。

    第三,出去旅遊,可以鍛鍊孩子獨立性,韌性。去到旅遊景點,多數都是需要步行,孩子體力不那麼好,但是為了看有趣的東西,孩子都會堅持,父母也要多鼓勵孩子堅持到底,這無形中也會鍛鍊孩子的體力和意志。一個人願意為自己的愛好堅持,也是非常難得。很多人多年堅持自己的愛好,如寫作的已經出版了自己的書,寫書法的也可能開設了自己的書法工作室。

    第四,帶孩子出去旅遊,是為了讓孩子多看美好的事物,開闊眼界,學會發現生活中的美。見過世面的孩子,更容易養成積極樂觀,自信Sunny,淡定從容。不因一時不如別人而自卑,奉承,也不因別人弱小而生出嘲笑。他會以強者為目標,努力加持,也會對弱小者生出憐憫之心。

    有錢有時間,還是多出去走走,不僅孩子,成年人也需要旅遊的愉悅感。畢竟,工作這麼辛苦,本來就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不是嗎?

  • 3 # 嚮往自由的玲瓏

    我是覺的學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如果有這想法的家庭,那麼經濟應該是過得去的。本身環境對一個人很重要。如果家人經濟好。那麼從小接受的就比普通孩子的教育,素養各方面都強。

    看了不一樣的風景,走了不①樣的路。這樣的孩子我相信會更獨立。更有主見。人生也會更加精彩。

    所以如果是我的孩子,我是很願意的。當然經濟決定了很多事情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妊娠合併糖尿病包括幾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