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828982469657
-
2 # 使用者3296806220335
頭孢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抗生素,很多人都知道,頭孢一類的消炎藥不僅不能與酒同服,而且在酒後一定時間內,也不能吃該類消炎藥的。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
我們知道,酒精在人類體內代謝時,可以透過乙醇脫氫酶變成乙醛,而乙醛在正常的情況下,會在乙醛脫酶催化下轉變為乙酸,後期轉化成水和二氧化碳。也就是很多人喝完酒會去衛生間的原因,因為酒精被人體代謝成水和二氧化碳了。
而頭孢類的消炎藥,會阻斷酒精的這種代謝過程,使酒精不能被人體正常代謝,並且引發雙硫侖樣反應。
那什麼是雙硫侖反應呢?大部分頭孢類的藥物裡,都含有甲硫四氮唑側鏈,它類似雙硫侖。這種甲硫四氮唑側鏈,是能夠抑制乙醛脫氫酶的活性的。因此當人們服用了頭孢類消炎藥的時候,體內的乙醛如果不能代謝,就會積聚在體內,大量的乙醛對人體造成危害,也就是出現了雙硫侖樣反應。
雙硫侖反應的危害很大,嚴重者會危及生命。當出現該反應的時候,患者的主要症狀有:面部潮紅、頭痛、頭暈、心悸、胸悶、噁心、嘔吐、出汗等,更嚴重的會導致心動過速、心衰、急性心梗、過敏性休克等症狀,進而危及生命。
為了避免雙硫侖反應,人們吃頭孢類消炎藥,應該等藥物代謝完以後才能夠喝酒。頭孢類藥物從體內完全清除需要一至七天的時間,所以為了生命健康著想,吃完頭孢類藥物後,七天之內也不應飲酒。
頭孢類藥物屬於β-內醯胺類抗生素,是β-內醯胺類抗生素中的7-氨基頭孢烷酸(7-ACA)的衍生物,目前已經歷經四代,是臨床上應用非常廣泛的一類抗生素,對金葡菌、化膿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肺炎桿菌、變形桿菌和流感桿菌等均有效,但是,臨床上在頭孢類抗生素的使用時,除了眾所周知的需要做皮試外,還需特別注意病人是否有飲酒史,並囑咐其在用藥期間直至停藥後一週內,不得飲酒,以避免嚴重的雙硫侖反應。首先來看看酒精進入機體後的代謝途徑,乙醇進入體內後, 先在肝臟內經乙醇脫氫酶作用轉化為具有毒性作用的乙醛, 乙醛再經乙醛脫氫酶作用轉化為乙酸, 乙酸進入枸櫞酸迴圈, 最後轉變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雙硫侖反應雙硫侖是一種戒酒藥物,它可以抑制乙醛脫氫酶,致使機體內的乙醛無法轉化為乙酸而引起乙醛蓄積,引發一系列的不適,也稱戒酒硫樣反應。飲酒病人服用頭孢類抗生素也會引起雙硫倫樣反應,因為頭孢類抗生素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團,在中性溶液中水解成甲基四氮唑硫醇,然後甲基四氮唑硫醇以硫酮式重排形成與雙硫侖分子結構類似的分子,可與輔酶I競爭乙醛脫氫酶活性中心, 阻止乙醛繼續氧化,最終引起乙醇蓄積,引發面部潮紅、頭痛、頭暈、噁心、嘔吐、胸悶、氣短、煩躁、低血壓、心悸、頻死感,嚴重者會發生呼吸困難、言語混亂、視物模糊、步態不穩狂燥、譫妄、意識障礙、暈厥、休克等一系列可致死亡的臨床症狀,症狀的程度與持續時間因個體差異而有不同的表現。值得注意的是,不止頭孢類抗生素,硝基咪唑類抗生素如甲硝唑、奧硝唑等亦含有甲硫四氮唑基團,也會引發同樣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