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4
回覆列表
  • 1 # 伏羊羅漢

    首先這個題目就有問題,“殺害”“兇手”,這首先應該是針對無辜人的用詞!袁崇煥很無辜嗎?不要提什麼寧錦大捷,那是過去式,該嘉獎嘉獎該封官的封官,如果那樣糾結,林彪就不該死,張子善楊青山也不該死,豈不是都冤?袁崇煥得到皇帝的重用,成為對抗後金的一把手,前線最高領導,卻在掌權之初先殺己方大將,再謀求和談,接著縱敵長驅又遣散援軍,還堅請入京...條條都是死罪!袁崇煥掌權以來所作所為樁樁件件都是親者痛 仇者快,步步都是臭棋,根本就不是大才之用!意氣用事,謀劃不周,目光短淺!他能力也就是一個守城官,不怕死是他唯一的優點!

  • 2 # 姚立華詩詞

    據明餘大成《剖肝錄》記載,早在己巳之變發生之初,留在北京的毛文龍餘黨就開始放出風來,說袁崇煥通敵。皇太極入薊後一路派暗探刺探京城動靜,偵知此事後遂生反間之心。於是,一路上不停散播袁崇煥通敵入寇的流言。廣渠門之戰後,皇太極更是親自上場導演了一出”閹宦傳語”的好戲,加重了袁崇煥通敵的嫌疑與砝碼,更加上明朝廷內部與東林宰輔錢龍錫有積怨的閹黨餘孽和楚浙黨等守舊官僚的藉機生事和造謠中傷,最終造成了袁崇煥的被捕下獄。

    袁崇煥的無辜被捕,引起了遼東軍將士的極大不滿。遼東將士氣憤下集體返回山海關,造成北京防禦力量的空虛,後金軍退而復返重圍北京。崇禎遂任命滿桂總督京師兵馬,滿桂出擊遭後金軍重創,滿桂與部將黑雲龍等皆戰死,京城一時人心慌慌。崇禎驚恐中想到了獄中的袁崇煥,遂派六部九卿等朝廷官員集體到獄中勸說袁崇煥遺書召回遼東軍再解北京之圍。袁崇煥開始以無皇帝明旨為由不肯從命,後經餘大成苦口規勸,讓其立功自贖,以自證清白。崇煥遂作血書一紙密封於蠟中交一太監,由其馳赴遼東,交與祖大壽。祖大壽得書大哭,三軍皆哭。遼東軍遵奉袁督師之令反旆京師,擊退反金軍,北京再次轉危為安。

    遼東軍復返北京圍解,崇禎也一時心喜,笑言:”能統遼東軍的還得是袁蠻子。”並有意開釋袁崇煥令其戴罪立功。這時,與毛文龍一向交情莫逆的內閣大學士溫體仁欲尋機為毛氏報仇,連夜寫密奏三封,給袁崇煥誣加了”謀款、資敵、斬帥”等諸多罪名,並極言力請誅殺袁崇煥。而朝廷內另一個與袁崇煥有嫌隙的兵部右侍郎梁廷棟亦趁機落井下石,上書崇禎請殺袁崇煥。梁廷棟還曾直接僱收買無賴分子滿城張帖袁崇煥通敵的大字報、小字報,到處宣揚袁崇煥通敵的”業績”,造成京城不明真相的老百姓人人痛恨袁崇煥,皆以其為賣國之奸臣,以致群口洶洶,人心憤激。

    在此內外幾股勢力的明中暗裡共同的策動下,崇禎終於對袁崇禎起了殺心。1630年秋,一代忠烈蒙冤被害,其狀之慘駭人心目!

    借誣害袁崇煥,踏著忠烈的血而爬上升官之階的溫體仁一路高官猛進,一直作到了內閣首輔,八年來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其臨死前還不無得意地說:”崇煥之擒,皆我之密奏始開其端也。”溫體仁者,實明末之秦檜也,忌賢妒能,貪汙索賄,乃禍國之鉅奸!其治崇煥之獄,亦如秦檜之誣害嶽武穆,為首惡元兇也!

  • 3 # 天觀398

    殺害袁崇煥的直接兇手是明朝,從崇禎皇帝到百官到百姓都要袁崇煥死;間接兇手是出反間計的皇太極和範文成。

    具體來說:

    1、崇禎這個人對臣子下屬本來就刻薄寡恩,而且毫無擔當。

    明明皇太極繞道蒙古打北京責任怪不到袁崇煥身上去,但北京周邊被清軍燒殺搶掠太嚴重,非要有人出來背這個黑鍋,你袁崇煥也別什麼“五年平遼”了,先背了眼前這個鍋再說。

    另外不管有沒中皇太極范文程的反間計,反正對袁崇煥也失去信任了,寧錯勿枉,殺了正好。

    二、袁崇煥之前得罪過魏忠賢及閹黨,當時閹黨和崇禎正在打擊東林黨。而袁崇煥也不屬於東林黨的體系,東林黨不僅不為袁辯護,甚至變本加利責罪袁崇煥。

    所以文武百官都要重處袁崇煥。

    三、由於百姓被清軍燒殺搶掠,殘害得非常嚴重,當時民怨首指就是兵部尚書,而兵部尚書就是袁崇煥。而且百姓被袁崇煥放清兵入關,與清軍談和這樣的錯誤輿論欺騙,民怨要殺袁崇煥。

    所以從上到下,殺袁崇煥成了共識,氛圍既成,自然有人會把袁崇煥推向極刑--最殘酷的折刑。

  • 4 # 史無止境

    首先,是崇禎帝心存顧慮:他萬萬想不到,堂堂大明皇帝,竟指揮不動遼軍。而監牢裡的袁崇煥一紙手書,卻讓千軍萬馬奉命唯謹“蠻子”一旦出獄,豈能駕得了!在文武百僚中,一些通敵的漢奸與貪官參與了陷害袁崇煥的活動,在審訊中,他們的陰謀逐漸被揭露。如果袁崇煥出獄,重獲皇帝信任,追究起來,他們一定罪責難逃。因此,這些人糾集在一起,包圍崇禎帝,以“擒虎容易縱虎難”的理由去影響崇禎帝,說服崇禎帝,迫使他殺袁崇煥,以絕後患。在這班小人的包圍之下,崇禎帝終於屈服了,在關押了七個月之後,1630年8月13日竟對一代民族英雄袁崇煥處以碟刑。袁崇煥在獄中知道支援他的許多正直之士與竭力陷他的好佞長期爭辯,不斷揭露朝廷一些黑幕,使得皇帝左右為難,他自知不免。為了抗敵衛國,犧牲自己,無怨無悔。袁崇煥死後,遼東軍中哭聲動地,很多隊伍都潰散了,大家說:“忠勇如袁督師,也落到這麼一個下場,我們還有什麼前途!”歡迎大家的點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高階幼兒園一般要做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