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簡單暴富
-
2 # 香香的日常生活
這怎麼回答呢,其實孩子天生就怕醫生和老師,不管你們信不信我是這麼認為的,在學校裡看見老師害怕也是很正常的,在家裡因為都是愛護她的人自然他也就不怕了,因為他覺得在家裡面所有人都會讓著她以他為中心
-
3 # 果媽育兒讀書說
我娃5歲,男孩。據我觀察,在幼兒園他比較乖,在家裡確實比較頑皮,有時就像小霸王一樣。
但我並不擔心。
反思他這種現象的形成,我歸結為兩點。
第一,孩子普遍怕老師,我娃也一樣。中國孩子的普遍特點就是在家不怕家長,但在學校怕老師。老師說的話,孩子們普遍會聽。
另外,由於孩子小,相對會比較膽小,幼兒園老師一個嚴厲的眼神,一句無心的訓斥,都會讓孩子害怕。
所以大部分孩子在幼兒園,相對來說是比較乖的。
但這種乖並不是孩子的天性,而是因為怕造成的。
有一次早晨雨下的比較大,我們讓孩子穿膠鞋去學校。孩子就是不願意穿,並哭著問,老師讓不讓穿膠鞋去學校?
我一聽,原來是怕老師說他。
直到我跟孩子確認了好幾次,老師同意穿膠鞋去學校的,不會批評他,他才穿上膠鞋。
類似事件發生了好幾次,我就知道,孩子還是很怕老師的。
小班一年,孩子都鬧著不願意去。直到上中班,換了一個老師,孩子才不鬧著說不願意去幼兒園了!
一次聊天,孩子就給我說,小班的班主任比較兇,總是愛訓人,所以他不願意去。
中班的老師溫柔,從來不訓人,所以他喜歡。
原來,孩子什麼都知道!
所以,孩子在幼兒園的乖,並不是完全的好事,我們要區別對待。
時常問問孩子幼兒園的事情,瞭解孩子的心理動態非常重要。
第二,熊孩子的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我們是和老人一起住,三代同堂。
中國有隔輩親這一說,在我們家體現的淋漓盡致。
我們家有兩套教育理念,我們倡導嚴管孩子,但是爺爺奶奶就比較心疼孩子,處處慣著孩子。
一個嚴一個松,對於管教孩子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標準,孩子也就不知道聽誰的。
但是在心理上,孩子會認為爺爺奶奶就是他的靠山,所以只要爺爺奶奶在,他就比較放肆頑皮。
其實孩子愛玩、調皮是天性,這本無可厚非。 但是孩子如果跳出了大框架,做一些沒有禮貌,甚至是不講道理的事情,就是不允許的。
這主要是我們家裡的管教孩子的方式不統一,也有爺爺奶奶慣的成分在裡面。
經過溝通, 現在爺爺奶奶管的成分少了,慣的成分也少了。
我們會給孩子立規矩,孩子的行為習慣逐漸變好。
只要孩子大的方面是好的,一些小的頑皮,我們都認為是正常的,是孩子的天性。
所以,熊孩子也未必是什麼壞事。
在家裡面,熟悉的環境,熟悉的人,孩子頑皮些也是很正常的,他的天效能得到極大的解放。
但是,我們不能讓他長成熊孩子,一旦做一些出格的事情,要嚴加管教。
這一方面,還是要和老人做一個約定。 管教孩子的事情,由我們來做。
給孩子立規矩,講道理,熊孩子現象就越來越少了。
-
4 # 奧地利小公舉
透過你的描述可以發現,我們小朋友是非常活潑可愛的,並且也是很有禮貌的。但同時孩子在家的有些行為令你覺得困擾,沒有關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
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在家和在其他環境的表現是不同的,是什麼因素導致了不同呢?
1.客觀因素--環境
比如:戶外的人和物都是孩子比較陌生的,出於自我保護的本能,孩子會透過觀察和不斷的嘗試以取得與環境的安全感,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保留自己的天性,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也就是我們覺得孩子很“乖”。
同樣的,當孩子在熟悉的環境中,有熟悉的家人和環境,瞭解每個人的脾氣和喜歡,知道家裡的各個角落擺放的物品,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簡直是家中的“小霸王”,令家長們頭疼不已。
2.主觀因素--情感、態度
當孩子對未知的人事物建立情感的過程中,出於人類情感發展的科學性,孩子們透過不斷的試探、總結,試探、總結……這樣的迴圈,以建立情感紐帶。因為與陌生人建立情感需要較長的接觸和互動,孩子在初期會表現出“乖”以給別人好感(是不是特別像談戀愛的男生女生?)是的,這是人類社交的行為方式。
相反的,孩子從降生到家庭中就已經和家庭中的每個成員開始了情感的連線,這種親密的長時間的情感連線,讓孩子對家長們的喜惡瞭如指掌,甚至你的每一個表情,語調的變化孩子都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是的,孩子們就是這麼的聰明。
回覆列表
學校有競爭唄!老師有獎罰制度的,還有老師會懂得適可表揚與批評,哪個孩子都會表現,大家都愛得到表揚。在家也可以參與獎罰制度來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