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i春華
-
2 # 幸福生活健康佰年
一、烏梅丸的功效與作用
《傷寒論》中記載,烏梅丸具有緩肝調中、清上溫下的功效與作用。常被用於治療蛔厥證,其症狀為:腹痛時作,煩悶嘔吐,得食則嘔,甚至嘔出蛔蟲,手足厥冷,亦可治久痢及反胃嘔吐。
二、烏梅丸的配方組成及製法
【配方組成】
烏梅500克、細辛180克、乾薑300克、當歸120克、附子180克、桂枝180克、黃柏180克、黃連500克、人參180克、蜀椒120克。
【製法】
烏梅用50%醋浸一宿,去核打爛,和餘藥打勻,烘乾或曬乾,研成末,加密制丸。
三、烏梅丸方歌
【方歌】
①烏梅丸中細辛桂,參附椒柏姜連歸;蛔厥久痢皆可治,安蛔止痛次方珍。
②烏梅丸用細辛桂,人參附子椒姜繼,黃連黃柏及當歸,溫髒安蛔寒厥劑。
【方解】
本方是治療蛔厥的主方。方中以烏梅味酸能制止蛔蟲蠕動,為主藥;蜀椒、細辛能驅蟲,且治髒寒、黃連、黃柏苦能下蛔,清洩胃熱均為輔藥;並配合姜、桂、附以溫髒祛寒,參、歸補養氣血,以為佐使。此方寒熱並用,邪正兼顧,對於屬寒熱錯雜而正氣虛者,極為適合。
四、用法用量
空腹溫開水送服,每次2丸,日2-3次。
五、禁忌
1、腎臟病患者、孕婦、新生兒禁用。
2、服藥期間,忌生冷、滑物、臭食等。
烏梅湯(丸)
【組成及方解】烏梅6克(酸能制蛔),蜀椒3克,細辛2.5克(散寒驅蛔),乾薑4.5克,附子6克,桂枝6克(溫膽安蛔),黃連3克,黃柏6克(苦寒鎮蛔),人參3克,當歸9克(補益氣血)。
【功效】溫中安蛔,清熱止痛。
【主治】胃腹冷痛,腸蛔蟲症,久瀉不止,本方為安蛔劑,用於腸蛔蟲症,膽道蛔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