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萃辰天心書院
-
2 # 老街味道
問題:祖詠寫完《終南望餘雪》後,最終有沒有被錄取?祖詠參加進士考試,本來要寫6韻12句的五言排律,但是他寫了《終南望餘雪》只有4句話,有的說破格錄取,有的說未被錄取,結果究竟有沒有錄取?一、宋計有功《唐詩紀事》中關於祖詠的記錄有司試《終南山望餘雪》詩,詠賦……四句,即納於有司。或詰之,詠曰“意盡”。(宋計有功《唐詩紀事》)
計有功說祖詠只寫了四句就交卷了,並不符合當時的考試標準。好比高考作文要求寫八百字,祖詠僅僅寫了200字,然後說意思到了,不寫了。老街覺得,憑這四句進士及第的可能性不太大,恐怕傳說的成分更大一些。
二、元朝《唐才子傳》的記載詠,洛陽人。開元十二年杜綰榜進士。有文名,殷璠評其詩:"翦刻省靜,用思尤苦,氣雖不高,調頗凌俗,足稱為才子也。"少與王維為吟侶,維在濟州,寓官舍,贈祖三詩,有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餘不淺。"蓋亦流落不偶,極可傷也。後移家歸汝墳間別業,以漁樵自終。有詩一卷,傳於世。《唐才子傳》
有一種說法王維(699年—761年)在開元19年(731年)及第,還有一種說王維開元九年及第,他曾經任太樂丞,因伶人舞黃獅子受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
按照唐才子傳的說法,王維在這裡給祖詠寫詩:
"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餘不淺。"可見祖詠的狀況並不太好,王維能夠寬慰他,估計王維自己的情況還是不錯的。唐才子傳說祖詠在開元12年及第,應該是晚於王維。
三、祖詠及第或另有佳作在祖詠寫《終南山望餘雪》的時候,應該沒有及第,在這麼重要的考試中,把800字的作文故意寫成200字的這種事情只有特別狂傲的人才能做出。因此還能及第的可能性不大。
估計祖詠中第的那一次另有一首詩沒有傳下來。
當然,祖詠並非不會寫五排,他傳下來的五言排律有好幾首。 例如《酬汴州李別駕贈》
秋風多客思,行旅厭艱辛。自洛非才子,遊梁得主人。文章參末議,榮賤豈同倫。嘆逝逢三演,懷賢憶四真。情因恩舊好,契託死生親。所愧能投贈,清言益潤身。這首詩押真韻,中間聯全都對仗,黏連平仄都無誤,完全符合試帖詩的標準。
結束語唐朝時,對於讀書人來說,科舉幾乎是唯一的作官途徑,象祖詠這種拿自己的前途開玩笑的事情估計傳說的可能性大一些。老街不太相信一個讀書人會在這麼重要的考試中展示個性。
這種事情或許發生在鄉試中吧,考進士的時候祖詠不至於如此狂傲。
祖詠參加進士考試,本來要寫6韻12句的五言排律,但是他寫了《終南望餘雪》只有4句話,有的說破格錄取,有的說未被錄取,結果究竟有沒有錄取?
回覆列表
事實上沒有錄取,是什麼原因呢?
唐宋兩代是中國詩歌的高峰。南宋詩人楊萬里“最愛東山晴後雪”,那唐代詩人又是如何賞雪的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賞讀唐代詩人祖詠的《終南望餘雪》。
古人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所以,詩歌一定要讀。首先,讓我們一起來誦讀這首詩:
終南陰嶺秀,積雪浮雲端。
林表明霽色,城中增暮寒。
這首詩句句遠望,句句詠雪,描寫了終南山的雪景和雪後的切身感受。
從長安遠望終南山的北面,景色秀美。山嶺之上的積雪似乎漂浮在雲端。雨雪晴後夕陽的微光染亮了樹梢,長安城中傍晚時分反而增添了陣陣輕寒。
“陰嶺”怎麼理解呢?古人在地理上習慣稱山的南面,水的北面為“陽”,山的北面,水的南面為“陰”。所以,陰嶺就是終南山的北面。
這首詩是一首在唐代科舉考場裡寫出的詩。唐代科舉考試是要考詩歌的,四書五經八股文是到了明清兩代科舉才盛行的。當年詩人祖詠去長安參加科舉考試,考題正是“終南望餘雪”,要求必須寫出一首十二句的五言長詩。
祖詠看完考題,思索片刻,寫下這四句就擱筆交卷了。考官說他不符合要求,讓他重寫,但是祖詠覺得這四句已經完整表達了他所有的詩意,如果真寫滿十二句,有畫蛇添足的感覺。於是他堅持己見,交卷走出了考場。考官很不高興,祖詠因此名落孫山,但是時間是最公平的檢驗者,當年高中狀元的人沒有讓人記住,堅持只寫四句的祖詠青史留名。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經說,詩文創作要“行於所當行,止於所不可不止”,寫作詩文要行筆到應該行筆的地方,停止在不得不停止的時候,這樣詩文才能行雲流水,自然灑落。我手寫我心,祖詠用四句二十字讓我們見識了唐詩的簡潔有力,表現豐富,讓我們領略了終南山美麗的雪景。
祖詠(699~746),字、號均不詳, 唐代詩人,洛陽(今河南洛陽)人。少有文名,擅長詩歌創作。與王維友善。王維在濟州贈詩云:"結交二十載,不得一日展。貧病子既深,契闊餘不淺。"(《贈祖三詠》)其流落不遇的情況可知。開元十二年(724),進士及第,長期未授官。後入仕,又遭遷謫,仕途落拓,後歸隱汝水一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