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如魚得水8
-
2 # 海闊天空zxk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應該都知道,曹操和劉備是最有可能統一三國的。甚至差點就完成了夙願。反之,東吳幾乎沒有什麼存在感。東吳為什麼沒有能力統一天下呢?個人認為有幾下幾點:
1.人才問題:雖然自古江東多才俊,可是在三國中,東吳的武將並沒有像張飛,關羽那樣的萬人敵。謀士裡也沒有像諸葛亮那樣的奇才。並且少許有將帥之才的人也都英年早逝。這也許就是天意。
2.地理位置:那時候的江南可並不是什麼好地方。當時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還是在北方。東吳雖然佔據長江天險,易守難攻,可是,卻也極大地限制了東吳一統天下。而且吳華人口過少,甚至還要到少數民族掠奪人口。
3.軍隊問題:三國中東吳的水軍稱第二,沒人敢稱第一。確實東吳水軍堪稱無敵。可是自己卻沒有多少步兵,更不談騎兵。在冷兵器時代,要想爭奪天下,必須擁有強大的騎兵。特別是中原地帶,一馬平川,沒有騎兵打仗只能捱打。東吳沒有良馬進口的來源。所以全國上下幾乎沒有多少騎兵。
東吳因被地理位置所限,再加上本身實力不行,所以東吳最沒有能力統一三國。
-
3 # 9紫氣東來
應答,東吳為什麼甚至什麼時都沒有想統一天下呢?關鍵是東吳的文臣武將頭腦清醒,東吳的人口國力是蜀國兩倍,那是蜀國望尖莫及的,三大戰役,赤壁之戰,夷陵之戰,東吳兩次以少勝多,取得重大勝利,孫堅,孫策手底下的硬活放眼三國有幾人能敵,硬是父兄打出的一片天下,文臣謀士都是利害的角色,魯肅,周愉,呂蒙,陸遜,個個出類拔萃,那為什麼不想去統一國家呢?因為東吳識時務,憑東吳實力還不能單獨抗衡魏國,那蜀國為什麼還嚷著伐魏呢?一是不知天高地厚,以卵擊石,但這是人家的權宜,寧可戰死,美夢還是要做的,一個襄樊戰爭,一個夷陵火燒連營,自己就完了一半。要承認這種不屈不饒的精神還是值得學習的。因蜀國一直以漢室正宗自居,所以要戰鬥不止,來實現隆中之策,用現代話說叫精神可嘉。再見!
-
4 # 國史拾遺
首先,孫權的能力是三國君主中最弱的。曹操、劉備都是自己開創的基業,而孫權是繼承了孫堅、孫策。孫權只是守成之君,父兄的基業在他手裡並沒有太多發展。孫策臨死前對孫權說:“衝鋒陷陣、爭霸天下,你不如我;舉賢任能、守護江東,我不如你”。這個評價是很精準的。孫權確實做到了舉賢任能、守護江東,但卻沒有能力爭霸天下。
另外,吳國內部情況也是最複雜的。第一是開國元勳多,很多都是孫堅、孫策時期的老臣,都有自己的部曲。第二是本地豪強勢力大,比如說江東四大家族。第三是宗室力量強,孫權的本族兄弟都很有實力。這些都分散了吳國的國力。孫權後來為了加強集權,殺死了很多重臣(比如陸遜)。這些都消耗了吳國的國力。
相比蜀國,其內部情況就很單純。雖然蜀國也有本地豪強,但是勢力並不大,諸葛亮、劉禪都能壓制住。劉備在蜀國也沒有什麼親戚,功臣們大多都死的早。所以蜀國內部很容易團結起來,一致對外。而吳國則是內耗不斷。
-
5 # 老薑聰蒜
東吳最沒能力統一天下,這話不知是誰說的。難道劉備就有實力統一天下?曹操就能統一天下。統一天下是要運氣的,跟當權者有關,跟人才多少無關。
為什麼這樣說呢?當初曹操手下人才濟濟,文有郭嘉、荀彧、荀攸、許攸、賈詡、司馬懿,武有、夏侯惇、夏侯淵、張郃、張遼、許禇、徐晃、曹真、曹仁、樂進、李典等;自己也是謀略過人。
劉備:文只有諸葛亮、法正、龐統;武只有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魏延等。
孫權:文有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武有程普、黃蓋、韓當、潘璋、蔣欽、甘寧、淩統、陳武、周泰、丁奉、徐盛等。實力不比曹操弱。
東吳給人弱的感覺是運氣不好,謀士都早卒。周瑜只活了36歲;魯肅45歲,呂蒙42歲,陸遜被孫權逼死。
那麼,為什麼最後是司馬昭統一天下呢?跟當權者有關,跟人才多少無關。當年丁奉老了,一個人帶兵守長江,司馬昭的大軍都不敢南下。
俗話說:“自作孽,不可活。”劉禪信宦官黃皓,治國之事問他,軍國大事也問他,相信神能保他,不信任下姜維,焉能不敗?
東吳的孫皓,殘暴好色,大殺忠臣,整天想著玩,也沒有守天下的雄心,焉能不敗?
而司馬懿父子,心懷大志,任人為賢,統一天下,水到渠成!
回覆列表
古人講究天時地利人和,我們也從這三個方面分析:
首先天時,魏國得國為漢獻帝禪讓,不管是否自願,最起碼法統是正的。蜀國劉備以皇叔身份立國,有匡扶漢室的幌子。而東吳立國怎麼也說不過去,可謂不佔天時。
其次地利,魏國佔據中原,地域也最大。地理條件最好,蜀國有高山險阻,地理條件次之,而東吳,地處長江下游,自古就是偏安之所,難有大的作為,且與曹魏直接接壤,為久戰之地。故,地理條件也最差。
最後人和,魏國賢臣猛將如雲,蜀國也文有諸葛武有五虎將,而吳國臣少將寡,且吳國統治的是少數民族較多的地區,人心不一。所以人和也不佔。
綜上,
東吳最沒有能力統一,能偏安已經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