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麻辣鍋
-
2 # 小汪Doran校園資訊
我說的這個人物是于謙,幾乎是以一人之力挽大廈之將傾啊。于謙這個人,真的很傾佩他,不管是正史的《明史稿》還有暢銷書《明朝那些事》裡面對於謙的評價都非常高!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升為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時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複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有《於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我男神于謙,為官清廉!
于謙每次進京奏事,從不帶任何禮品。有人勸他說:“您不肯送金銀財寶,難道不能帶點土產去?”于謙瀟灑一笑,甩了甩他的兩隻袖子,說:“只有清風。”還特意寫詩《入京》以明志:絹帕蘑菇及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只為國家,心懷社稷,憂國憂民!
我男神于謙,保家衛國,大破也先!
當時京師最有戰鬥力的部隊、精銳的騎兵都已在土木堡失陷,剩下疲憊計程車卒不到十萬,人心惶惶,朝廷上下都沒有堅定的信心。于謙請郕王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立即奔赴順天府,依次經營籌畫部署,人心遂稍稍安定。隨後,于謙升任兵部尚書,全權負責籌劃京師防禦。在保衛京師的戰鬥中,于謙用兵如神,大破也先!
我男神于謙剷除奸黨
郕王剛剛攝政朝議時,右都御史陳鎰上奏請求誅殺王振全族,廷臣一時紛紛響應。朱祁鈺無法做決定,於是下令擇時改議,廷臣則抗議不依。此時,王振黨羽、錦衣衛都指揮使馬順站出叱斥百官。戶科給事中王竑突然帶頭在朝廷上猛擊馬順,眾臣紛紛跟隨,馬順當即斃命,一時血濺朝堂,而士卒亦聲洶欲誅。郕王朱祁鈺看後大懼,欲起身離去,于謙擠到郕王身前,扶臂勸導道:“馬順等人罪該誅死,打死勿論”。後來在於謙的主導下,清算了王振的閹黨殘餘。全朝這才有了心和力,去整備防禦,保衛首都!
我男神于謙輔助朝綱
因為皇帝在土木之變後被帶回草原住蒙古包了。太子年幼,敵寇將至,于謙臨危不亂請皇太后立郕王為皇帝,郕王再三推辭(就算是想當,也要推辭,參考陳橋兵變趙匡胤的說辭。自行腦補)。于謙大聲說:“我們完全是為國家考慮,不是為個人打算。”郕王於是就了代理皇帝。
後面的事不用多說了,功高蓋主啊,英宗復辟。于謙被抄家,含冤遇害!可是抄家的官員在他家裡都沒有發現什麼值錢的財物。于謙為國為民。我仍記得小學背過他的詩《石灰吟》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他的墓現在在杭州西湖旁邊,去西湖玩的朋友,可以去看看,我們這個民族的英雄!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中華民族上下泱泱五千年曆史,在這段歷史長河中,總有無數的仁人志士成為了眾多中國人的榜樣,其中更為優秀者,甚至成為我們口中的“聖人”。
回覆列表
我想說的這個人物是韓信。
為什麼呢?
對於韓信這個人物的感情,我是感動和敬仰交織的。
首先是感動。韓信崛起的整個過程是讓人十分感動的。
一個身懷絕技並大志卻不得志的人物,一步一步忍受著別人所無法理解的屈辱,逐漸的走向事業的頂峰。這個過程難道不像是我們這些在都市裡默默打拼的新移民一代嗎?
因為感同身受所以覺得感觸極深。無論是韓信的胯下之辱還是在項羽那裡被束之高閣,他只是默默的做好自己。等待時機一到,就如蛟龍出水,一飛沖天,讓天下為之變色。
每每讀到這裡,都讓人感動的熱淚盈眶。
敬仰,是韓信的兵法。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的確,他對於作戰有著一種奇蹟般的天賦。在其人生中幾乎沒有敗績。特別是在背水一戰中,帶領著一幫地痞流氓對陣帝國的正規軍隊,以少對多,居然還能全勝。這不得不佩服。
韓信打仗深諳對方的心理,又能瞭解自己軍隊的心理,堪稱軍隊的心理大師。所以能夠克敵制勝。
所以,稱之為先賢也毫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