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裡尋君
-
2 # 4373461655
穗頸瘟應於破口前3~5天噴藥預防,陰雨天多藥後7~10天補治一次。藥劑可以選用稻瘟靈、稻瘟醯胺、富士一號、三環唑、拿敵穩、春雷黴素、多抗黴素、井岡臘芽菌、枯草芽孢桿菌、嘧菌酯、苯甲嘧菌酯等藥劑防治。發生後藥劑防治效果多不佳,為延緩控制加重發生,建議可以噴施嘧菌酯、苯醚嘧菌酯或稻瘟醯胺、富士一號等藥劑
穗頸瘟應於破口前3~5天噴藥預防,陰雨天多藥後7~10天補治一次。藥劑可以選用稻瘟靈、稻瘟醯胺、富士一號、三環唑、拿敵穩、春雷黴素、多抗黴素、井岡臘芽菌、枯草芽孢桿菌、嘧菌酯、苯甲嘧菌酯等藥劑防治。發生後藥劑防治效果多不佳,為延緩控制加重發生,建議可以噴施嘧菌酯、苯醚嘧菌酯或稻瘟醯胺、富士一號等藥劑
水稻穗頸瘟防治藥劑是:25%的使百克(咪鮮胺)、75%三環唑、40%富士一號、40%克瘟散、40%稻瘟靈。 水稻穗頸瘟的症狀:發生在穗頸、穗軸及枝梗上,病部成段變褐壞死,穗頸、穗軸易折斷變成白穗,老百姓稱為“掐脖瘟”,輕則減產10-20%,重則絕收。 防治所用的藥劑和時期:水稻穗頸瘟防治時的關鍵時期是水稻15%抽穗期和齊穗期。水稻穗頸瘟是水稻上常發性、氣流性主要病害,直播稻揚花灌漿期,由於氣候條件適宜,水稻很容易發生穗頸瘟。染病後,隨著病菌的繁殖與危害,穗頸節壞死,輸送到穗子的養分通道被阻斷,從而形成白穗或癟粒的稻穗。一旦穗頸染上稻瘟病,會造成不同程度減產。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絲體在稻草和稻穀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到稻株上,萌發侵入寄主向鄰近細胞擴充套件發病,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播種帶菌種子可引起苗瘟。適溫高溼,有雨、霧、露存在條件下有利於發病,菌絲生長溫限8~37℃,最適溫度26~28℃。孢子形成溫限10~35℃,最適溫度25~28℃,相對溼度90%以上。孢子萌發需有水存在並持續6~8h。適宜溫度才能形成附著孢併產生侵入絲,穿透稻株表皮,在細胞間蔓延攝取養分。陰雨連綿、日照不足、時晴時雨、早晚有云霧以及結露條件下,病情擴充套件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