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厚德載物12261
-
2 # 野草的沉思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
君不見,天南海北,到處有興致勃勃的人在旅遊嗎?
君不見,人手一部手機,樂此而不疲嗎?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
3 # 每日養氣吧
⊙2019.01.26
其實這是“傳統過年”和“現代過年”觀念的討論。傳統才有民俗,民俗就是民間流行的風尚、習俗。例如除夕,貼門神、貼春聯、貼年畫、貼窗花、貼福字。吃團圓飯,祭祀,熬夜守歲。春節一般以吃年糕、餃子、湯圓、大肉丸、全魚、美酒、蘋果、花生、瓜子、糖果等為主;放鞭炮、給壓歲錢、拜年、走親戚、送年禮、上祖墳、逛花市、鬧社火等眾多活動,極盡天倫之樂。
生活好了,時代變了,與時俱進才是。傳統習俗不會消失,只會習俗+ + +......
順頌安康!
一一《養氣場》
-
4 # 孟珍
過年,各地都有許許多多的習俗,這些習俗包括了吃喝玩樂各個方面,各個地方的民俗都有各個地方的特色,各種各樣的異於常時的人事行為活動,組成了濃濃的年味。
鞭炮焰火是過年必不可少的一道風景,這象徵著喜慶的一項活動,起源於人們驅趕邪崇,向望幸福生活的一種強烈意願。往常年一進臘月,就開始逐漸響起鞭炮聲,這就是年味的開始。
過了二十,鞭炮聲開始密集,年味加重了,各家各戶開始搞衛生,掃房子,做豆腐,蒸年糕,過油燉肉,蒸饅頭,包包子,寫對聯,貼年畫,既顯得新鮮紅火,又有各種祝福和心願。鮮紅的對聯貼在門口,人們把對生活的美好向往都融入那一付付對聯的字裡行間之中。
大年初一,起五更,吃餃子,象徵著人們勤勤懇懇團團圓圓。然後就是拜年,族人鄉親中的長輩,初一上午都要磕頭祝福,恭祝一年平安吉祥。平輩之間也會相互走動,互送祝福。
走親戚也是必不可少的年事活動,從初二開始每家親戚都要走到。同樣是給長輩磕頭拜年。恭送祝福。
過年的習俗很多,人們就是在利用這一年來難得的閒遐之時,把平時因為活兒忙顧不上做的事兒,一樣一樣地打理清楚。使自己在新的一年裡又可以輕爽身心,全心全意地去忙自己的活計。
現在的人們物質生活非常富足,每天的生活都不下於過年。過年的第一大項——吃,對人們已失去了固有的吸引力。隨著人與人的相互關係越來越趨於冷漠。各種年事活動名存實亡,都在逐漸被人遺棄。不過這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社會在發展,世界在變化,人們的觀念也得跟著更新,得跟得上時代的變革,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才行。
-
5 # 質躍
時空不同,民眾的習俗風俗本來就不同,說民俗越來越少,一如說自己的時光越來越少一樣,是從自己的角度對自己而言有那麼點意思。但是,客觀事實不是。世俗世俗,世人的習俗,世俗民俗從來不離世人民眾,只是不同時空不同形態而已,只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形成的不同風格的風俗習慣,是隨社會發展而發展的。
沒有空閒或說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是當下活著的人的具體活動的事,一如書籍並沒有越來越少,而是表現形式,而是人們如何看書看不看書有心情看書和有沒有看書習慣的問題。說年味淡了,也是出於自己感覺自我對照的主觀的認識,
試問,過年到底過得是啥?如何又有傳統過年的講究人們遺忘了?記著傳統過年的講究又是什麼?是糾纏在人們頭腦中的已僵死的傳統的觀念,如此過年不過就是捆縛著人們頭腦觀念裡的過年了?過年這個傳統應當結合或說是實際發展著的傳統更具意義吧……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回覆列表
不可能。臘魚臘肉好吃能穩定春節,食性是人的共性。親戚朋友的串門也是一個因素,人不是生活在孤島上,拋開這些,上有領導,下有群眾員工,社會上立足麼辦,你不在乎,人家在乎。我個人認為,春節就是在替天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