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山流水2247529
-
2 # 老向沐浴國風哦
我覺得很可能有!但是幾個點得先說明白:
第一,題中的拼音指的是漢語拼音系統,而不是指的英文字母。要知道,漢語拼音系統是為普通話設定好了的,所以不同於英文字母。所以,你不能把“duang”當成拼音,因為這是新造的,還未被正式認可。看下圖,是沒有“duang”這個音節的。
二、這裡的漢字,是以普通話口音為基礎的。因為我們有太多的方言,同一個字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口音,而我們的漢語拼音系統是為普通話設計的,所以這裡只能從普通話上說起。
總結一下就是,我們的漢語拼音是以普通話為基礎設計的,而普通話也只是眾多口音重的一種。
那麼可想而知,有的字普通話裡沒有,而別的方言中有,那麼有些字就有可能不能用漢語拼音來表示;而且普通話有的字沒有收錄,那些字裡也有可能有不能用漢語拼音來表示的。
所以,我覺得很可能有。
其實我相信是有的,但是拿不出證據,畢竟我不知道哪裡找沒有拼音的字典。
-
3 # 夏天的蟲4
沒有。所有的漢字都可以用拼音拼出來,前提是要用普通話。
漢字是表意的文字,同一個字可以用各種方言去讀。你做這種嘗試的時候會發現:很多字的讀音用拼音拼不出來。這是因為現行的漢語拼音方案是建立在普通話基礎上的。
我小時候有過一個夢想:發明一種能夠拼出所有人類語言的拼音。。。希望這個夢想能傳給提問的你。
-
4 # 八磚學士
我首先預設您所說的“漢語拼音”是指1955~1957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漢語拼音方案委員會”研究制訂、1958年 2月11日全華人民代表大會批准公佈、1982年國際標準化組織承認為拼寫漢語的國際標準的這套“漢語拼音方案”,並先說說它的性質。
一、“漢語拼音方案”制定之初的目的是為了推廣普通話,而普通話的性質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範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範的現代標準漢語”,其中語音方面放棄了北京話裡的少許土音。所以,漢語拼音方案生來就是一個被最佳化的、限定在一定範圍內的語音系統。在普通話中,不算四聲一共有400個左右的音節,算上四聲約1600個左右,但是一部分音節並非四聲全有,實際上現代漢語普通話只有1200個左右的有效音節。
二、漢語從古到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今天賴以考證古今語音變化發展的《切韻》音系,存在一個和北京音系轉換的方法,這是由於中古音到北京音系的傳承與發展關係。體現在技術上,人們通常用《廣韻》《集韻》等韻書的反切的“變讀”辦法,來給不常用的漢字“賦予”一個普通話的讀音。因此,今天的大部分讀音可考的漢字,都可以透過“反切變讀”這個轉換器,生成一個現代讀音,即可被“漢語拼音方案”記錄。至於那些字書、韻書上收錄,但是讀音不可考的字,以及出土文獻中出現的從未被著錄過的字,除了學者研究和交流之時為了便於稱說臨時賦予一個讀音外,一般不存在需要給它讀音的問題。
三、今天的大部分方言和普通話是不同的語音系統,但系統層面它們之間存在類推關係。所以往往具備類推條件的,可以類推之後用漢語拼音來記錄。而有的方言自造字(比如粵語中大量口字旁的字)所記錄的詞,是遊離於這個轉化關係之外的,本身沒有進入普通話,也就無所謂用“漢語拼音方案”來記錄的問題。當然,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都給自己的方言專用詞找到了古籍中的“本字”,或者重新自造了方言用字,或者給自己的方言制定了專用的拼音方案。
四、對於長得像漢字的那些並非記錄漢語的字(比如西夏文、女真文、越南喃字、日本自造字、北韓自造字)或者符號等(比如這樣的:㔔㔖㖙㖚㖛㖜㖝㗊),能不能算漢字還是個問題,也就無所謂“漢語拼音無法拼讀”的問題了。當然,隨著近些年中日學術交流,一些日本字也被專家賦予了普通話讀音。比如辻,日語讀作つじ,原本沒有普通話讀音,後來我們就按形聲字讀成了shí,且已經收入《現代漢語詞典》。
所以,理論上,漢語拼音是可以拼讀的所有“漢字”的。當然您可以舉出一堆反例,但我想那都不是“漢語拼音方案”本身的問題。
-
5 # 天意關注
這個問題首先要有個規範的標準,個人意見。首先漢語拼音或者說漢字指的是什麼?是國家語委收錄的漢字還是說方言俚語都算。當時推廣普通話和漢語拼音是以掃盲為目的的,讓人可以快速簡單的識字。這才是它的作用,而不是為了深入的文化研究。第二,很多方言俚語裡面的詞,其實可以用普通話來表達的,雖然讀音不同或者說拼不出來,但是可以用普通話裡的詞語來代替的,更有一些方言本來就是普通話裡的漢字。只是方言的發音不一樣而已,這不代表拼不出來?舉例說明,普通話裡的“跨”是四川話裡發音“KA”內褲成都話叫“腰褲兒”但是這些都可以轉換為普通話的!再拿大家說的成龍那個“duang"的一下,可能普通話會說”噹“(個人意見,不一定轉換得準確。
回覆列表
有有音無字的:
問:姓名?答:ruang biang juang
有有字無音的:
問:住址?答:河 ma er(門裡一個外字,ma音加兒化,家門外及附近)
方言裡有較多此類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