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些人認為易經是群經之首,萬法之源,是祖宗遺留的寶貝,而有的人認為這老朽,封建迷信!傳統文化易經國學研究者該怎麼做才能讓大家滿意?
10
回覆列表
  • 1 # 平易八梅

    感謝題主的問題,真正說到華人的心坎裡去,華人最應該增強的是文化自信!世界文化各呈異彩,四大文明古國唯留中國,本身就是自信!但是我們為什麼缺少底氣呢?

    五四運動前,閉關鎖國,可以說是盲目自信;新文化運動以後,崇洋媚外盛行。中國文化斷代,差點失去的是文明古國。東西方文化交流勢在必行!如何融合發展中國傳統文化,才是中國傳統文化發揚的根本所在!

    我就從周易象數理佔說說個人看法:

    1、象:象是自然現象,是天下萬物的表現形式。在這個方面,對自然現象的研究,科學的分析和運用,在實用方面西方國家有很多比我們更進步。周易對自然現象的總結運用,屬於概括總結分類等大廚著手,具有歷史前瞻指引。在細節應用西方科學走在前頭!

    2、數:就是計算,也是自然變化的規律表現。數學是西方領先,應用在具體的事物和實用方面,對生活現實意義很大;術數方面,中國文化側重於研究人於自然的變化關係,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命運變化關係。在應用方面,中國文化注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向內探索;西方的數學研究注重科學,應用方面起源於戰爭侵略向外發展,更具有實效,具體運用,有利於物質生活。

    3、理:就是規律,道理。西方哲學和周易陰陽變化完全相同!不過是不同方式的表達而已。華人惜字如金,喜歡簡潔,西方的文字表達,沒有中國文字的內涵豐富,也就白話文了,通俗易懂而已!這是語言文字表達習慣的不同方式,從傳播角度分析,中國文化名言警句膾炙人口!西方哲學長篇大論明心見性,各有千秋!中國的傳統文化,無論周易智慧、儒家思想,道家理論都是經典;西方哲學就是觀點,缺少經典!

    4、佔:就是對未來的預測。中國一直走在世界文化的前端!可能因為中國文化中心是以人為本,對人以及人生命運的探索究其根本!

    總之,中國文化重在思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現代科學重在研究事物的實用價值,一個是思想體系建設,屬於精神層面,一個是物質體系發展,屬於建設發展!

    換句話說,用中國文化解釋現代科學發展,比較容易,更能融合!用西方現代科學解釋中國傳統文化,可能就是某些人所謂的迷信!

    祝願中國傳統文化融合現代科學再創新時代大輝煌!

  • 2 # 國學新知堂

    首先要正視一個問題,在理性昌明和自然科學發達的當今社會,單憑傳統文化是無法振興中華的,那些宣稱國學博大精深,無所無包,無所不有的都只是在說空話,那都是盲目自信的表現。當今社會哪一個敢說,我只抱定國學而不用去學習現代數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去理解自然和社會?

    國學如何去學,如何發展,首先要使的國學的知識體系能夠讓我們自己和世界理解它,這就要求我們的國學知識體系必須建立在可以被理性理解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比如,古希臘的哲學是可以被世界上眾多民族的學者學習、瞭解、掌握的,理解了它們才有可能被消化吸收,運用和發展的。這樣才可能成為世界知識的共有財富,多的人多了,發展的機會才更大。

    反觀我們的國學,爭來爭去幾千年都沒有統一的見解,自己都無法完面理解的內容,如何乞望別人比你理解的更為深刻。國學的具體內容是什麼還沒有搞清楚,何談繼承和發展。沒有理解的東西如何被學習被髮展。所以,研究國學的第一步就是要以理性的原則重新詮釋它,使它們建立在可以被理解的概念和原理的基礎上。

    完成了這一步再談被學習被髮展的可能。但我們也不能滿足於此,我們還要在此基礎上發展和建立新的哲學和自然科學的知識體系,否則的話,中國文化難以在世界文化之林立是。你的自然知識不比自然科學提供的見解更深刻,知識更豐富我們何必要學你呢?你講的那些倫理或治世的法則不比別人搞得更有效,別人為什麼要效法你?

    沒有獨立的思想,不能為人類知識貢獻獨立的知識體系,傳統文化復興的說法就是沒有意義的一個提法。費盡氣力去搞,別人那邊還飛速發展著,能有什麼結果,落後的事實便永遠都不能改變。所以,國學復興是個大課題,一定要堅持理性的原則才有機會和可能,這絕不是崇洋媚外,而是吸收別人的長處彌補自己的短處。謀求發展的機遇,盲目尊大是永遠都不會有出路的。

  • 3 # 於雁鳴的哲學與易經

    文化自信是一個偉大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需要付出極大的努力,在身體力行努力實踐的基礎上還必須增加自信的實際內涵,提高自信內涵的水準,否則增加文化自信就是一句空談。

    對於現有的文化,在自信的角度看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國學的定義還不甚清晰,國學的範疇還沒有界定等,這就使自信的基礎不甚牢固。對於易經來說問題就更多了, 中國的易經解讀存在亂象,誰都可以解釋易經,誰都又解釋不清。眾多研究者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沒有理論,沒有基礎的情況下,一上來就解釋易經,雖然解釋的內容稍有不同,但都是大同小異,也都是建立在推測,想象與發揮的基礎上,因此解釋的內容沒有根基,沒有依據,也就難以令人信服了,迄今為止,還沒有一部被世人公認的易經版本,要想增強傳統優秀文化(易經、國學等)的文化自信,首先必須糾正易經中的錯誤,正確認識易經的全部內容,達成對易經內涵的共識,這才建立了自信的基礎,才能最終達到自信的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打完瘦臉針後該怎麼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