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泉菖蒲
-
2 # 河東來
一般而言,有骨氣,有尊嚴,為人驕傲的史官寫的歷史可靠性大得多。
沒有骨氣,沒有尊嚴,為人謙卑的史官寫的歷史可靠性就差得多。
史官的地位本來較高,其分化於巫,稱為“巫史”,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時代,是有極為尊貴的地位,一般資料瞭解最初是協助道家最高人物“太師”開展工作,其領頭人叫“御史大夫”,在秦始皇時代,收回了太師的宗教職能,由帝王自己行使宗教權,御史大夫一度短暫時間成為“三公”之一。
所以,先秦的歷史著作,一般真實性較高,如《戰國策》,但也不可忽視清代修《四庫全書》時的改動,但有一點可以相對較為放心,因為先古的文言文與後世的文言文體例還是有較大差異,進行修改的難度還是較大的。
另外,司馬遷寫的《史記》可信度應該較高,一是當時的歷史還是要靠姓司馬的人來寫,帝王儘管不滿意史官的記錄,但還不敢殺了史官,說明史官當時還是個有尊嚴的職業;二是司馬遷寧願受到宮刑也要堅持完成的著作,屬於有靈魂,有骨氣的著作,一般創作者都有對史官職業有比較尊崇的自豪感和驕傲感,其作品一般也相對比較真實。
唐宋時期的歷史作品,可信度可以說是“一半一半”來形容,真實性可能保持有50%,不過司馬光的《資治通鑑》可信度應該要高一點。
理由有兩條:一是他姓司馬,多少對歷史的尊崇要多一點;二是他是丞相,不需要看他人臉色辦事,有史官保持原始驕傲的動力。
元明清時期的歷史作品,可信度就非常低了,簡直就是“歷史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
-
3 # 覺知Vermehmen
受潮嚴重,水份多點,反之水份就少。沒有百分之百的乾燥。二十四史善本,既不能在過於乾燥環境下存放,也不能在過於潮溼的環境下存在。
作為一般的愛好者,歷史當以正史為準,這畢竟是史上眾多史學家的嘔心貢獻,寫書的主要目的也是為後來的管理者或統治者用以借鑑的歷史知識(不能只把它們看作是歌功頌德的單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