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天馬行空茶醇蘭香

    孔子(前551一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東南)人。春秋未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始祖。孔子的祖上是宋國的貴族,少年時期的孔子貧窮而低賤。他成年後,做過管理糧草及畜牧的小官。後來周遊列國,聚眾講學,曾任魯國司冦。政治上反對新興地主階級的改革變法;哲學上,從天命論出發,堅持以“仁”為核心的思想體系,強調西周奴隸制的“禮治”;教育上,主張“學而優則仕”和“因材施教”,亦曾提出過“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及“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等論斷。這些教育觀點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色彩,對後世教育思想的發展產生過積極的影響。

    老子,名李耳,字伯陽,又稱重耳或老聃。春秋未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東)人。曾任東周史官,管理王室藏書。周室衰落,出為隱民。《道德經》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思想,基本上屬於客觀唯心主義體系。他所說的“道”:並非物質性的實體,而是超時空的、靜止不動的絕對精神。但在他觀察社會動亂、自然變化時,又具有樸素的辨證思想。老子認為萬事萬物,不管其長短高下、剛柔強弱、智愚巧拙、生死勝敗都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既所謂“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他的“柔弱勝剛強”、“兵強則滅,木強則折”等觀點,為後事軍事家所利用,亦產生過積極影響。後人尊稱他為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夏朝滅亡的鍋,讓一位女子背,難道沒有男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