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孫哲瀚
-
2 # 白國璋先生
這是需要從兩個方面回答的問題。首先是人生年紀大了之後應該確立什麼樣的價值觀或者也叫人生觀;然後才是如何實施和操作。我覺得此文的老年概念大概是指退休或因年紀而離職之後?其實,人上了年紀至少應該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退休之後到身體老化衰弱,無法繼續進行正常的人際交流,此階段可稱為“可作為期或稱健康期“;第二階段是年老體弱,無法進行正常的社會活動,此階段可稱為“不可作為期或稱為養老期;第三階段是難以獨立進行社會活動,需要有人照料甚至離不開人,此階段可稱為不作為期或稱為臨床期。可以探討的大概應該是健康期。第二第三階段就無法探討了,容不贅述。
即便是健康期,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竊以為就普遍社會現象來看,主要分為三種情況——老驥伏櫪型,功成名就型——醉生夢死型!後兩者只能是自己做自己的,不敢問津!
如果非要談理念,非要有一個實施的老年計劃,那就談談自己的看法!只是自己都覺得乏味,說什麼都會有人褒貶!就算做交流吧!何況這個話題本身不是什麼財經話題!
人,從哪裡來,來幹什麼,將來到哪裡去,我們不知道!釋迦摩尼和基督說的,我們有人信,有人不信。我覺得既然來了,就該有目的和任務,我覺得應該是歷練和成長!是完善!所以,把一切酸甜苦辣都看做是修為的必須,年紀不應該阻礙自己歷練和成長,儘量多參與社會實踐,多做有益於社會,至少有益於親朋好友的事情!最大的道場是社會!這不知道算不算做理念?!
至於實施和操作,大概就是圍繞這個理念來實踐了。
1、多學習,看看有益於身心淨化和提升的書籍,看看傳記,豐富自己的見聞;
2、多鍛鍊,包括思維,體能。讓自己身心健康;
3、多交往,老了會孤獨,儘量參加社會活動,與兒女也要主動交流,不要被動;
4、多工作,安排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工作,切忌追名逐利,和自己願意溝通交流的人一起做事;
……由於每個人的情況不盡相同,所以,需要自己做出決定!至於操作,因為不是什麼具體的要務,沒有什麼程式化的東西,所以無法談及。這裡算作吐槽吧!願同庚之人勿要見笑!
回覆列表
歲月靜好,皈依了無數個歲月,鏤刻了青春的一段年華,而立的我不覺以進知命斑駁的光陰,不想讓自己帶著無可奈何永遠去和昨天說話,節奏逐滿心性,閒適瀰漫情懷,自感以不參計審政,也不與發政施仁,是故以悠閒之身鹹輕而笑,自覺悠然自得,不以屑懷。 慢化的心,是一種節奏的把控,內心裝點著的是山水,從此以後再無追名逐利,只以陶冶性情離清心結為宗要。
遠離職場上那種沽名釣譽的功利之心,去崇尚一種田園主義的文化生活。
心會變得淡然超脫,齒冷於爭名奪利好勇鬥狠的市儈之氣,更陶醉於無為清淡簡單隨意的適齡生活,徹底摒棄生活中瑣碎的羈絆,拋開家煩宅亂的漩渦,努力投身到一種無慾無求的及簡中去。
常以愛好相伴與興趣做行,相信這樣生活的適齡性是無與倫比的。
你以有溫粥可飽腹,有衣履可遮寒,有屋宇可棲身,有衣缽可承襲,如此可心如意夫復何求?
人是要懂得不斷為自己減負的。真要求得一身輕鬆,確實很難,不是說一說就可做到。
每個人的家庭情況不同,有的老人很難置身事外,但是不能因為有此羈絆,就甘心為其一世所累。
自己也一定要努力營造這樣的氛圍,創造這樣的條件,降低物質需求,清除心中雜念,降低兒女的依賴,樹立他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信心,爭取早日從家庭的漩渦中脫離苦海,去享受一種晚晴及盡澹泊的生活。
要知道物慾需求,其實是一種貪猥無厭。不斷噬利的心,如不得到及時遏制,就會變的趨利避害喪失自我,這是違背老年生活清淨無為這樣一種思想理念的。
負重的生活,是任何一個老人都不需要的,這會讓老人從此背上沉重的心理負擔,變得鬱鬱寡歡難得快樂了。
這裡我或是在勸自己和各位適齡的老友們吧! 一定要離清舍和得的誠破厲害關係,為自己晚年的生活做適時的調整,這無疑才是一種明智之舉。
我個人胸有丘壑,對晚晴的一種認識,自我感覺還算簡要清通,雖不是百分之百的一種寧可清貧不做濁富的思想,但自認還算正兒八經的人。
而今的自己,以致知命之年,追求一種適齡的晚晴生活,給心靈適時的減壓,也成了一個不得不去思考的首選問題。
我不提倡老要富養的一種思想,反而更傾向於清心寡慾簡而去奢的一種理念。
更覺得這種生活更接近於老人的一種生活習俗,簡單直接易於操作,對經濟條件不好的也比較相容,這應該是不錯的選項。
晚年的生活,最大的麻煩就是兒女的羈絆,怎麼樣脫離這種麻煩的窠臼,才是老人們需要面對的煩事。 我不知道別人怎樣?起碼我現在是這樣的情況,雖胸有估算,然終是以難以實施為憾。
友們! 我們雖老之將至,但絕非什麼末日宣判:人若有心天無計,夕陽晚晴第二春。晚年生活,也未嘗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