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南朝居士

    春秋和戰國,最大的區別在於,春秋時代,弒君篡位者不計其數,而到了戰國,即使是四公子那樣的權力者,君主一猜忌,他們就只有流亡的分,絲毫不敢反抗,

    政治制度上講,西周春秋,都屬於分封制,而到了戰國,就成了君主制中央集權了,

    制度的改變原因在於生產力的改變,生產力的主要體現在土地所有制上。

    戰國以前,土地制度為井田制,也就是一層層分封,周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分封士大夫,士大夫分封士,然後再是農民,農民對於地主貴族是依附關係,也就是說,諸侯王分封的卿擁有土地及人民,這樣他就可以依靠這些東西跟諸侯王抗衡了。

    而到了戰國,大多數國家都獎勵軍工,新興貴族誕生,這樣開始土地私有制,農民跟卿不再有依附關係,也就不能依靠這些抗衡君主了。

    所以,歸根結底是生產力的發展,奴隸得到解放(比如趙襄子釋放奴隸),成為農民,大量荒地得到開墾,土地私有制產生,促使社會制度產生變革,

  • 2 # 大意覺迷

    周朝制度在戰國時期的狀況,要看從什麼角度來理解。從禮樂、等級制度來說,西周時期對於禮樂、等級制度只是做了一系列粗放的規範,比如說歸納整理了民間和祭祀的歌謠樂曲作為貴族的官方詩歌,將社會大致分為王(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隸這幾個等級,不同等級的人所使用的禮器數量是不同的。但有很多細節並沒有細化,比如說諸侯內部等級的劃分,實際上在西周並沒有明確的規定。但是隨著春秋時期列國紛爭,同時列國之間的外交往來開始頻繁,這個時候諸侯們開始意識到他們內部也應該有等級,由此逐漸衍生出後來的五等爵制度,但這個都是後話了。

    作為西周時期的官僚體制,其核心是三有司(司馬、司徒、司空)加太宰、公族(宗伯)、司寇形成的六官,可任六官者皆為卿,可入世代選官,眾卿之首為卿士。這套體制,春秋時期與周朝走得近的列國基本上都學去了,從而形成諸侯國的眾卿體制。到了戰國時期,諸侯升格為王,部分卿大夫篡權成功,經歷從諸侯到王的三級跳,卿大夫作為一個政治集團實力逐漸衰弱,退化成權貴集團,而士階層則開始進入官僚體制。這一趨勢導致西周時期的眾卿體制崩解。而奴隸階層在秦國透過軍功爵制度可以改變自己過於低下的社會地位。從這個角度來看,西周時期所規範的社會等級已經崩潰了。但西周時期積澱的一些禮樂制度和等級規範思想,卻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家長安全寄語說說怎麼寫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