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齊
-
2 # 下崗老三
這個問題,我最有感觸……
八八年,那還是計劃經濟的年代,那個年代,農村家庭都不富裕,而我家更窮……
八八年,我考上了中專,在當時,那是天大的喜事,從此跳出農門,從此搖身一變,就是城裡人……
咱那個年代,是計劃經濟年代,就是好。中專和大專、大學一樣,統包、統配。當時,學校包吃,每月28斤飯票,是不用個人花錢的,需要個人承擔的是菜票。菜無止境,有錢的,可以吃點好的,家窮的,可以吃點差的,因此個人承擔的菜金,要不了多少。本人家貧,即使這樣,也是捉襟見肘,家裡有時拿不出。自古就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窮則思變。第一學期的暑假,我就開始賣冰糕。裝置很簡單:一個腳踏車,後座捆上一個木頭箱子,木頭箱子裡放入一個用來給冰糕保溫的小被子即可。
萬事開頭難。裝置好制,但是把那套簡而又簡的裝置推出家門,卻很難、很難……
當時,農村的孩子能考上中專,那也算是非常有臉面的事:那年,我們村裡考上中專的,就我一個。
虛榮心作怪,從院裡到大門,從大門到院裡,反反覆覆數次,我才勇敢地把捆著冰糕箱子的腳踏車推出了大門……
進價2分錢一個的冰糕,(當時孬冰糕2分進,5分賣;好冰糕,5分進,一毛賣。)從冰糕廠拿來後,賣冰糕的那第一聲喲喝,我足足在心裡鬥爭了二里路。為了生活,“賣冰棒”那聲喲喝,我終於發自肺腑地喊了出來。就這樣,我賺夠了當學期的菜票錢。
第一步能勇敢地邁出去,邁第二步就容易多了,因為心理強大了。
暑假可以賣冰糕,寒假我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營生:收廢酒瓶。賣冰棒,我賣出的那第一步,獲得了本村左鄰右舍的認可,因此,不出莊,我就能夠收到滿滿的兩大竹筐酒瓶。有的鄰居佩服我,不要錢,把酒並裝好拿給我。
光蔭似箭,日月如梭,就這樣,我順利地完成了四年學業。
畢業以後,如願分進市裡一箇中型國有企業。廠子規模不小,有3000多職工。
農村出來的學生,勤勞、肯幹,我在流水線上只實習了兩個多月,廠裡就委派我到外廠學習,搞新產品開發。半年後,自然而然地,我被調進了科室;一年後,自然而然地,我被提為一車間主任,統領七百多位將士。如日中天,幹了兩年,副廠的位子我已經是看得見、也快要摸得著了。只可惜,命運多舛,老三迎來了96年的大下崗……
求學期間的賣冰棒、收酒瓶的經歷,給了老三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下崗,難不住俺!
失落是難免的,但生活還得繼續……
一番衡量之後,我在一農貿市場學著賣起了豬肉,主任變成了小刀手……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回覆列表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生存大有尊嚴。
尊嚴只是後期物質達到一定的水準後人們心理所需的一種虛偽的情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