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仙島凌空,霧煙繚繞,瀕臨大海,素稱蓬萊仙境。在冥冥的一片山林下,案几上一爐香魂冉冉升起,哀婉的琴聲叩動大地蒼穹。闊海碧波,蓮花出水,一行鴛鷥遠上雲天。踏浪頭的鳳鳥聞琴而舞,伴著清泉溪流。鼓琴者就是伯牙。伯牙,姓俞,春秋時楚人。他童年時就喜愛彈琴,後拜師成連學琴。成連對他說:“我只能傳授給你琴曲,卻不能轉移你的性情。我的老師方子春,很會彈琴,也能轉移人的性情。現在他正住東海蓬萊,你願意和我同去向他求教嗎?“伯牙欣然同意,和成連一塊來到了東海蓬萊山。成連留伯牙在山下,又對他說:“你先在這裡練琴,過些日子我會來接你。”成連划船而去,過了十多天不見人回,伯牙孤身一人在島上,天天伴著山林鼓琴,隨著東海波濤歌唱,生活清苦寂寞。他便把心中的感受,匯融海景島色,作成了一支琴曲《水仙操》。琴曲剛剛作完,老師興高彩烈地來接他了。伯牙這時才明白,所謂方子春先生,不過是老師虛構的人物。他慨然說道:”這下子,老師才真是轉移了我的性情。”從此,他彈琴出神入化,能領略琴曲的內在精神,技巧愈來愈成熟,以致他奏琴時,連駕車的四匹馬聽了都要仰起脖子,對天嘶鳴。伯牙藝成辭師,到泰山遊歷。恰遇天降暴雨,他便避於一座山崖下,肅穆地撫琴抒懷。他看到巍峨的泰山,琴曲中顯現出無限的敬仰之情;他看到滂淪的雨水從峭壁險崖上傾瀉,急轉琴絃,奏出了高昂峻急的曲調,時而又緩緩纏綿,似雨過天晴,流水長長。這時,一個叫鍾子期的樵夫,竟忘了打柴,在雨中靜靜地聽琴。聽了一會兒,他對伯牙說:“先生彈的是高山流水吧?“伯牙不介意地點點頭。接著鍾子期又說:”琴鼓得真妙。如志在高山巍峨,志在流水長長,當代再無可與你相比較的琴家了。”伯牙很佩服這個出身低微的青年人的才能,把他視為知音,他們成了最要好的一對朋友。後來,鍾子期不再打柴,當伯牙彈琴時,他在一旁作伴,兩人共勵共勉,成為世人的楷模。鍾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他到墳臺前去祭悼,撫琴哀歌,涕淚滂淪,使山林禽鳥都感到悲傷。他為了紀念鍾子期,割斷琴絃,摔碎玉琴,從此再不作歌鼓琴了。人們對伯牙和鍾子期的深厚友誼,交口稱譽,把這高山流水遇見知音,看作是交往朋友的一個標準。這個故事,在東方各國曾經產生深刻影響,關於它的圖繪與文字更是車載斗量。這裡選取的畫面,僅是伯牙於蓬萊島習琴移性的一個片斷,畫面的解釋也依中國與日本學術界大都認可的內容為準。這幅作品藝術水平很高。它用淺浮雕手法鑄制在傳世珍品真子飛霜鏡上,風格清新,造型優美,景物自然和諧,充分代表了中國漢代青銅工藝製品的精湛技藝。關於真子飛霜鏡名的含義,目前尚有爭論。但大都認為“真子“意為修身煉性的人,”飛霜”是一種古琴曲調名,即十二操之一的履霜操的別稱。真子飛霜鏡,意為伯牙奏琴鏡。
這裡,仙島凌空,霧煙繚繞,瀕臨大海,素稱蓬萊仙境。在冥冥的一片山林下,案几上一爐香魂冉冉升起,哀婉的琴聲叩動大地蒼穹。闊海碧波,蓮花出水,一行鴛鷥遠上雲天。踏浪頭的鳳鳥聞琴而舞,伴著清泉溪流。鼓琴者就是伯牙。伯牙,姓俞,春秋時楚人。他童年時就喜愛彈琴,後拜師成連學琴。成連對他說:“我只能傳授給你琴曲,卻不能轉移你的性情。我的老師方子春,很會彈琴,也能轉移人的性情。現在他正住東海蓬萊,你願意和我同去向他求教嗎?“伯牙欣然同意,和成連一塊來到了東海蓬萊山。成連留伯牙在山下,又對他說:“你先在這裡練琴,過些日子我會來接你。”成連划船而去,過了十多天不見人回,伯牙孤身一人在島上,天天伴著山林鼓琴,隨著東海波濤歌唱,生活清苦寂寞。他便把心中的感受,匯融海景島色,作成了一支琴曲《水仙操》。琴曲剛剛作完,老師興高彩烈地來接他了。伯牙這時才明白,所謂方子春先生,不過是老師虛構的人物。他慨然說道:”這下子,老師才真是轉移了我的性情。”從此,他彈琴出神入化,能領略琴曲的內在精神,技巧愈來愈成熟,以致他奏琴時,連駕車的四匹馬聽了都要仰起脖子,對天嘶鳴。伯牙藝成辭師,到泰山遊歷。恰遇天降暴雨,他便避於一座山崖下,肅穆地撫琴抒懷。他看到巍峨的泰山,琴曲中顯現出無限的敬仰之情;他看到滂淪的雨水從峭壁險崖上傾瀉,急轉琴絃,奏出了高昂峻急的曲調,時而又緩緩纏綿,似雨過天晴,流水長長。這時,一個叫鍾子期的樵夫,竟忘了打柴,在雨中靜靜地聽琴。聽了一會兒,他對伯牙說:“先生彈的是高山流水吧?“伯牙不介意地點點頭。接著鍾子期又說:”琴鼓得真妙。如志在高山巍峨,志在流水長長,當代再無可與你相比較的琴家了。”伯牙很佩服這個出身低微的青年人的才能,把他視為知音,他們成了最要好的一對朋友。後來,鍾子期不再打柴,當伯牙彈琴時,他在一旁作伴,兩人共勵共勉,成為世人的楷模。鍾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絕。他到墳臺前去祭悼,撫琴哀歌,涕淚滂淪,使山林禽鳥都感到悲傷。他為了紀念鍾子期,割斷琴絃,摔碎玉琴,從此再不作歌鼓琴了。人們對伯牙和鍾子期的深厚友誼,交口稱譽,把這高山流水遇見知音,看作是交往朋友的一個標準。這個故事,在東方各國曾經產生深刻影響,關於它的圖繪與文字更是車載斗量。這裡選取的畫面,僅是伯牙於蓬萊島習琴移性的一個片斷,畫面的解釋也依中國與日本學術界大都認可的內容為準。這幅作品藝術水平很高。它用淺浮雕手法鑄制在傳世珍品真子飛霜鏡上,風格清新,造型優美,景物自然和諧,充分代表了中國漢代青銅工藝製品的精湛技藝。關於真子飛霜鏡名的含義,目前尚有爭論。但大都認為“真子“意為修身煉性的人,”飛霜”是一種古琴曲調名,即十二操之一的履霜操的別稱。真子飛霜鏡,意為伯牙奏琴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