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lguad3426

    盆、碗、盂、缽等古人的餐具簋(fu),形狀很像大碗,圓口,大腹,下有圓座。有的簋還有耳朵,或者是方座。米煮好了以後,古人就把飯從甗(上文提到)中盛到簋裡,就可以開吃了。簠(gui),和簋的功能差不多,也是用來盛糧食的,簠大多有蓋。最開始有說圓的叫簋,方的叫簠,後來漸漸不那麼嚴格區分了。尤其是在表示祭祀的禮儀時,簠簋兩個字還常常連在一起組成特定的詞語,表示祭器。 豆,有點像現在的高腳盤,盤上有柄。後來,豆演變成一種量器,古代四升為一豆,就是從它的食具功能來的。 簞(念“單”),多是竹製或葦制的,用於盛飯。從材質上就可以看出,相比較大戶人家的青銅製的簋簠,簞多半是平民百姓的食具了。《論語》中就有這樣一句話,人們大都耳熟能詳:“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描述的正是孔子的學生顏回清貧的生活;當然,更該記住的是他樂在其中的心態。皿,用於盛飯食用,等同於現代飯碗,兩邊有耳。盂,盛飲之器,敞口,深腹,有耳,下有圓形之足。盆盂,均為盛物之器。案,有腳的托盤,用於擺放食物,即“舉案齊眉”中的“案”。匕,是長柄湯匙;俎,即現代砧板的前身,兩頭有足用於支地。古人食肉常用匕把鼎中肉取出,置於俎上,然後用刀割著吃。箸,夾食的用具,即“筷”。這些餐具的原料有竹、木、陶、青銅乃至金銀、象牙所制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科學家說,加倍思考能減肥!大腦到底消耗了人體多少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