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不知所措
-
2 # 李宏嘉談自主健身
私人教練的正是需要透過考核跟認證才能拿到前期需要準備呢,就是第一準備錢,第二準備時間前的大約是1萬到3萬之間時間呢,大約是三個月,當然也有短期的一個月,但不建議學一個月的,畢竟你要深下去研究的話,一個月只學到一些基礎的東西,打不透,你要真想從事這個行業就要去學透它,把它打穿打透學透。這樣子你出來就業的時候才會有競爭力。
-
3 # 健身日記
我是一名兼職的健身教練,2018年6月份考取了美國體能協會註冊私人教練認證NSCA-CPT。目前會利用一些業餘時間帶著會員進行減脂訓練,同時目前正在積極準備萊美BC認證,爭取做一名團操教練。所以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把我的個人經歷分享給你。
說起為什麼做健身教練,最早的動機跟大多數人都一樣:為了減肥。
2017年4月份,體重158斤,體脂25%,對於一個男性來說已經屬於輕度肥胖了,體檢報告上一個個超標的指標不斷的刺激我、打擊我,讓我不得不正視自己:我還要這麼放縱自己多久。
(減脂前)
於是從17年4月份開始,我開始進行有氧慢跑減脂,最初是每週3天40分鐘有氧慢跑,慢慢增加到每週5天40分鐘。順便提一句,我是早餐空腹有氧,到並不是因為多麼高深的原因。僅僅因為那是我唯一空閒的時間。
(減脂前)
早上健身完回來需要買早餐,然後陪著老婆孩子吃完早餐上班,上完一天班之後需要回家陪孩子玩、教孩子學習,這一切都得在21點之前完成。剩下的時間需要整理思路分享健身的感悟、心得、學到的知識,回答悟空問答的問題。所以,很多人說那麼忙,哪有時間健身啊,你看我這不是擠出時間了嗎?
(日常訓練)
好了,話說回來,跟教練這個職業慢慢產生緣分是因為,經歷過之前的幾次減肥失敗的經歷,我在想這一次,我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為了能夠成功減肥,我必須認知到減肥的路上有什麼坑,需要怎麼做。於是,我購買的第一批健身相關的書籍就是《硬派健身》、《一平米健身》。
(腿部訓練)
這算是我健身的入門書籍,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能量系統,初步認識到肌肉解剖的概念。同時,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想想這個年代什麼知識獲取最快,當然是自媒體。這個過程中,關注了幾位大咖,透過他們的分享,漸漸觸發了我的好奇心。讓我萌生了一個想法,我必須要去了解健身這個系統到底是怎麼回事。
(2018斯巴達勇士賽)
同時,我做了另外一個決定,就是做自媒體。分享我的減肥經歷,分享我學到的知識。為了對自己講出去的每一句話負責,我必須不斷的學習。於是我購買了第二批健身相關的書籍《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營養學》、《運動生物化學》。並且這些書都是體育專業必修課。
(學習的書籍)
在這個過程中,我瞭解到的資訊越多,我對自己減脂的掌控程度就越大,在2017年的8月份,我已經成功減脂20多斤,從158斤減到了132斤,體脂14%。到達目標之後,我並沒有停止,仍然繼續堅持運動,一直維持到2017年11月份。
(減脂後的我)
這個過程中,我的思路遇到了瓶頸,無論是自媒體,還是接下來的運動目標都遇到了瓶頸。首先是自媒體,我之前分享的內容都是跟減脂有關,但實際上這個群體,有很多人關心如何增肌,而這部分內容我是陌生的。其次,我的體重只能維持132斤了,接下來該怎麼走?
(生活狀態)
所以,經過思考之後,我打算開始學習增肌的知識,於是我購買了第三批健身的書籍《施瓦辛格健身全書》、《力量訓練基礎》、《運動解剖書》,這三本都是經典書籍。從新開始新的健身歷程之後,周圍的同事每次看見我都說,哇Peter,你最近胸又大了;哇Peter,你肩又寬了。也許我還算有點“天賦”吧。
(日常訓練)
當你學的東西越多的時候,你總會有個想法,是時候檢驗一下自己的成果啦。另外,也有由於周圍經常有人說減肥好難啊,看到很多人因為減肥迷茫,想透過自己去感染一部分人。於是,我決定考取教練資格證。
(增肌狀態)
我的想法是,首先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參加長期的培訓;其次,我想考取一個含金量稍微高一些的證書。經過多方比較之後,還是覺得NSCA-CPT是最適合我的。於是,就走上了學習和備考的道路。NSCA-CPT涉及到運動營養、運動心理學、客戶診斷、健康評估、柔韌性、力量、心肺耐力訓練和計劃設計、增強式訓練、特殊人群訓練、運動員訓練以及場地等內容。內容很多,需要一定的基礎,所以最好是把我之前提到的這些內容都有接觸過。
(參加NSCA-CPT培訓)
考取NSCA-CPT之後,接下來就是驗證成果的時候了,我是否有能力去教會員?所以,我就報名面試了健身教練,並且成為一名兼職教練,目前正在帶領會員減脂。另外,由於我個人時間的問題,實際上我更加適合做團操教練,所以我目前正在積極準備萊美BC的認證。
-
4 # 不知所措
私人健身教練考證的話建議選擇時間比較長的健身教練培訓學校,時間較長的培訓機構都會有自己的獨有的課程安排及更加強大的導師團隊,像德西健身學校他們就擁有自己的課程體系,培訓老師跟蹤教學,在教學培訓方面更全面、更實用,通過幾個月時間對理論及技能的學習,透過對健身專業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核後,獲得相應的教練證書。
-
5 # 李宏嘉談自主健身
私人教練的正是需要透過考核跟認證才能拿到前期需要準備呢,就是第一準備錢,第二準備時間前的大約是1萬到3萬之間時間呢,大約是三個月,當然也有短期的一個月,但不建議學一個月的,畢竟你要深下去研究的話,一個月只學到一些基礎的東西,打不透,你要真想從事這個行業就要去學透它,把它打穿打透學透。這樣子你出來就業的時候才會有競爭力。
-
6 # 健身日記
我是一名兼職的健身教練,2018年6月份考取了美國體能協會註冊私人教練認證NSCA-CPT。目前會利用一些業餘時間帶著會員進行減脂訓練,同時目前正在積極準備萊美BC認證,爭取做一名團操教練。所以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把我的個人經歷分享給你。
說起為什麼做健身教練,最早的動機跟大多數人都一樣:為了減肥。
2017年4月份,體重158斤,體脂25%,對於一個男性來說已經屬於輕度肥胖了,體檢報告上一個個超標的指標不斷的刺激我、打擊我,讓我不得不正視自己:我還要這麼放縱自己多久。
(減脂前)
於是從17年4月份開始,我開始進行有氧慢跑減脂,最初是每週3天40分鐘有氧慢跑,慢慢增加到每週5天40分鐘。順便提一句,我是早餐空腹有氧,到並不是因為多麼高深的原因。僅僅因為那是我唯一空閒的時間。
(減脂前)
早上健身完回來需要買早餐,然後陪著老婆孩子吃完早餐上班,上完一天班之後需要回家陪孩子玩、教孩子學習,這一切都得在21點之前完成。剩下的時間需要整理思路分享健身的感悟、心得、學到的知識,回答悟空問答的問題。所以,很多人說那麼忙,哪有時間健身啊,你看我這不是擠出時間了嗎?
(日常訓練)
好了,話說回來,跟教練這個職業慢慢產生緣分是因為,經歷過之前的幾次減肥失敗的經歷,我在想這一次,我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為了能夠成功減肥,我必須認知到減肥的路上有什麼坑,需要怎麼做。於是,我購買的第一批健身相關的書籍就是《硬派健身》、《一平米健身》。
(腿部訓練)
這算是我健身的入門書籍,也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能量系統,初步認識到肌肉解剖的概念。同時,為了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想想這個年代什麼知識獲取最快,當然是自媒體。這個過程中,關注了幾位大咖,透過他們的分享,漸漸觸發了我的好奇心。讓我萌生了一個想法,我必須要去了解健身這個系統到底是怎麼回事。
(2018斯巴達勇士賽)
同時,我做了另外一個決定,就是做自媒體。分享我的減肥經歷,分享我學到的知識。為了對自己講出去的每一句話負責,我必須不斷的學習。於是我購買了第二批健身相關的書籍《運動生理學》、《運動解剖學》、《運動營養學》、《運動生物化學》。並且這些書都是體育專業必修課。
(學習的書籍)
在這個過程中,我瞭解到的資訊越多,我對自己減脂的掌控程度就越大,在2017年的8月份,我已經成功減脂20多斤,從158斤減到了132斤,體脂14%。到達目標之後,我並沒有停止,仍然繼續堅持運動,一直維持到2017年11月份。
(減脂後的我)
這個過程中,我的思路遇到了瓶頸,無論是自媒體,還是接下來的運動目標都遇到了瓶頸。首先是自媒體,我之前分享的內容都是跟減脂有關,但實際上這個群體,有很多人關心如何增肌,而這部分內容我是陌生的。其次,我的體重只能維持132斤了,接下來該怎麼走?
(生活狀態)
所以,經過思考之後,我打算開始學習增肌的知識,於是我購買了第三批健身的書籍《施瓦辛格健身全書》、《力量訓練基礎》、《運動解剖書》,這三本都是經典書籍。從新開始新的健身歷程之後,周圍的同事每次看見我都說,哇Peter,你最近胸又大了;哇Peter,你肩又寬了。也許我還算有點“天賦”吧。
(日常訓練)
當你學的東西越多的時候,你總會有個想法,是時候檢驗一下自己的成果啦。另外,也有由於周圍經常有人說減肥好難啊,看到很多人因為減肥迷茫,想透過自己去感染一部分人。於是,我決定考取教練資格證。
(增肌狀態)
我的想法是,首先我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參加長期的培訓;其次,我想考取一個含金量稍微高一些的證書。經過多方比較之後,還是覺得NSCA-CPT是最適合我的。於是,就走上了學習和備考的道路。NSCA-CPT涉及到運動營養、運動心理學、客戶診斷、健康評估、柔韌性、力量、心肺耐力訓練和計劃設計、增強式訓練、特殊人群訓練、運動員訓練以及場地等內容。內容很多,需要一定的基礎,所以最好是把我之前提到的這些內容都有接觸過。
(參加NSCA-CPT培訓)
考取NSCA-CPT之後,接下來就是驗證成果的時候了,我是否有能力去教會員?所以,我就報名面試了健身教練,並且成為一名兼職教練,目前正在帶領會員減脂。另外,由於我個人時間的問題,實際上我更加適合做團操教練,所以我目前正在積極準備萊美BC的認證。
回覆列表
私人健身教練考證的話建議選擇時間比較長的健身教練培訓學校,時間較長的培訓機構都會有自己的獨有的課程安排及更加強大的導師團隊,像德西健身學校他們就擁有自己的課程體系,培訓老師跟蹤教學,在教學培訓方面更全面、更實用,通過幾個月時間對理論及技能的學習,透過對健身專業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核後,獲得相應的教練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