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54426002080

    沙門氏菌

      Salmonella

      沙門氏菌病的病原體。屬腸桿菌科,革蘭氏陰性腸道桿菌。己發現的近一千種(或菌株)。按其抗原成分,可分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組。其中與人體疾病有關的主要有甲組的副傷寒甲桿菌,乙組的副傷寒乙桿菌和鼠傷寒桿菌,丙組的副傷寒丙桿菌和豬霍亂桿菌,丁組的傷寒桿菌和腸炎桿菌等。

    除傷寒桿菌、副傷寒甲桿菌和副傷寒乙桿菌引起人類的疾病外,大多數僅能目引起家畜、鼠類和禽類等動物的疾病,但有時也可汙染人類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沙門氏菌抗原構造與分類

      o抗原

      為脂多糖,性質穩定。

    能耐100℃達數小時,不被乙醇或0。1%石炭酸破壞。決定o型原特異性的是脂多糖中的多糖側鏈部分,以1、2、3等阿拉伯數字表示。例如乙型副傷寒桿菌有4、5、12三個。鼠傷寒桿菌有1、4、5、12四個;豬霍亂桿菌有6、7二個。其中有些o抗原是幾種菌所共有,如4、5為乙型副傷寒桿菌和鼠傷寒桿菌共有,將具有共同o抗原沙門氏菌歸為一組,這樣可將沙門杆氏菌屬分為a~z、o51~o63、o65~o67共有42組。

    中國已發現26個菌組、161個血清型。使人類致病的沙門氏桿菌大多屬於a~e組。o抗原刺激機體主要產生lgm抗體。

      h抗原

      為蛋白質,對熱不穩定,60℃經15分鐘或乙醇處理被破壞。

    具有鞭毛的細菌經甲醇液固定後,其o抗原全部被h抗原遮蓋,而不能與相應抗o抗體反應。h抗原的特異性取決於多肽鏈上氨基酸的排列順序和空間構型。

      沙門氏桿菌的h抗原有兩種,稱為第1相和第2相。第1相特異性高,又稱特異相,用a、b、c等表示,第2相特異性低,為數種沙門氏桿菌所共有,也稱非特異相,用1、2、3等表示。

    具有第1相和第2相h抗原的細菌稱為雙相菌,僅有一相者稱單相菌。每一組沙門氏桿菌根據h抗原不同,可進一步分種或型。h抗原刺激機體主要產生lgg抗體。

      vi抗原

      因與毒力有關而命名為vi抗原。

    由聚-n-乙醯-d-半乳糖胺糖醛酸組成。不穩定,經60℃加熱、石碳酸處理或人工傳代培養易破壞或丟失。新從患者標本中分離出的傷寒桿菌、丙型副傷寒桿菌等有此抗原。vi抗原存在於細菌表面,可阻止o抗原與其相應抗體的反應。vi抗原的抗原性弱。當體內菌存在時可產生一定量抗體;細菌被清除後,抗體也隨之消失。

    故測定vi抗體有助於對傷寒帶菌者的檢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識別區間測速限多少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