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健的球世界
-
2 # 通訊雜談
馬拉松前一週只能進行基礎性活動了,長度建議不超過10KM,配速可以選擇跑馬時的配速,找找速度感就行了。
最後一週最忌大強度的訓練。一是過度消耗體記憶體儲的能量,乳酸的積累,造成比賽時無法發揮到極致,二是大強度的訓練極易造成損傷,一旦出現損傷就會缺席比賽。
所以賽前一週就保持活動,不上強度即可。
-
3 # 遙遠煙村客
本人經驗:還有一個星期
就開跑了,跑一次20公里,一次10公里,然後
大量補充蛋白質,儲蓄糖份。特別注意別感冒,前期的大運動量訓練,比普通人容易感冒。最後面三天散散步,做下伸拉就Ok了。明天要開跑了,晚上九點鐘儘量上床,興奮睡不著也閉目養神。
-
4 # bai小白之
應該保持放鬆吧,心態很重要,不要進行過度的訓練了,要多休息,多喝水,補充身體所需的各種營養,為接下來的比賽做好準備。
-
5 # 跑者阿飛
簡單來說,就是“比賽配速吃喝期”
(1)絕對不要再上強度,不要想著再拉個30公里,不要想著來個高強度的間歇
(2)維持體能,減少跑量。
(3)以慢跑為主
(4)前半周跑一次,15-20公里比賽配速跑。或者稍微快於比賽配速的10公里左右。
(5)後半周,可以安排5-10公里的賽配速跑
(6)後半周,跑個短的間歇,刺激一下心肺。距離不要太長,平時的一半夠了
(7)維持腸胃狀態,不要亂吃東西,特別是吃不習慣的
(8)後半周,刻意多吃主食,多喝水
(9)保證睡眠質量,可以吃點褪黑素等
(10)放鬆,休息,疲勞恢復
(11)提前做好行李清單
(12)根據平時訓練成績,預測馬拉松成績,結合身體狀況,合理確定目標,
(13)根據目標,確定配速戰略,補給戰略。
(14)根據平時跑步的出汗情況,制定比賽中的補水策略,
(15)在馬拉松展會,要小心賽前的體力透支,
祝開心比賽,享受過程,取得滿意的成績
-
6 # 真叫靜靜
我說說我跑馬前一週狀態吧!
1、跑量減少,那一週跑三到四次,慢跑為主,前半周距離最長也就18公里,後半周就沒有超過10公里的,個人覺得看自己狀態,不要隨便跑長距離,不然身體還沒怎麼恢復就去跑全馬會更傷。
2、睡眠充足,這個我因為工作原因,那一週可能會通宵兩或三次,通宵完使勁睡,有時候得去跑馬地方,飛機上也大睡,但是休息日早睡,而且隔天都是大懶覺狀態。
3、不亂吃飯,那一週吃經常吃的東西,不隨便亂嘗試新食物,然後在跑馬地當天也吃自己經常吃的主食,這樣避免吃壞肚子,跑馬拉肚子是一件特別蛋疼的事情,那種你找廁所沒地去,還得找路人要紙的感受很刺激。
4、多吃水果,其實跑步那一個月保持多吃水果最好,尤其富含維生素的,我狀態最佳的時候一天一個蘋果,平日跑步後會來點香蕉或者橙子,不過跑久了之後,就沒怎麼仔細關注這些了。
5、多吃碳水化合物高的食物,尤其賽前一週,不要問為什麼,多吃就對了,米飯饅頭包子麵條薯類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高。
6、適當補充蛋白質,每天早餐一個雞蛋會更好。
7、提前預定好住的酒店,在有的地方,當天不太好找距離起點近的酒店。即使有價格也是翻了翻的。
8、保持心情愉悅,試想自己完成馬拉松後的滿足感。
9、跑馬前一天晚上最好不要洗澡,可以簡單衝一下,但是不要像平常洗熱水澡一樣那麼久,不然會增加自己的疲乏感。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現在具有普遍意義的話題,相對於專業運動員和業餘愛好者來說,兩者有關聯之處,但是核心方法方式有本質不同。
專業運動員就是要拼成績,每場要破PB為目標,比賽即為比賽,全力的拼殺。
1,賽前7-5天,還是要上一次強度,這是職業運動員一般的做法。運動員也可能還在高原訓練,這時候,要全力拼一個相對遠距離的高強度,比如25公里-30公里的全力強度。這樣的目的是比賽前的一次強刺激,但是不要求跑全程,一般馬拉松運動員比賽前幾乎不會跑接近40公里,過長距離對比賽實戰沒有幫助。
2,賽前5-3天到達比賽地準備,這是整個比賽的之前的關鍵期。之前的大強度需要恢復,比賽地點的適應也需要時間。運動員每天就是慢跑適應,加之一些短距離的間歇跑,還是要給身體一些持續的刺激。
3,賽前3天,以恢復適應賽道為主,可加一些簡單的力量訓練,保證腿部和核心力量的保持能量,在比賽中在大消耗狀態下,力量的保證是完成比賽的基礎,更是避免意外的抽筋痙攣岔氣的關鍵。
4,賽前1天,注意休息和飲食,專業高水平運動員的比賽習慣是常年養成的,更好的睡眠和更早的高能量易消化的飲食補充,是賽前的最後一道工序,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