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金澎
-
2 # 五嶽掩赤城
壓根沒這回事,只是改南韓漢城為京城府
實際上受中華文化圈影響,南韓、日本等都是以漢字為雅文,韓文、日文等都只是便於底層民眾使用的文字,所以人名、城市名等都是有自己正統的漢字名稱。南韓首都就是這樣的情況,在北韓王朝時期,其稱自己首都為경,意思是“京”或者“京城”,當然漢字可不敢這麼寫,乖乖的寫成“漢城”。連《日韓合併條約》正本當時都是用漢字書寫的
1910年《日韓合併條約》簽署後,之前的“大韓帝國”滅亡,徹底淪為日本殖民地。日本置“北韓總督府”進行管理,南韓稱其為“庚戌國恥”。至於什麼計劃遷都,根本找不到這回事情,南韓人完全是日本的二等民族。
不過日本佔領期間,對原“大韓帝國”各行政區劃進行重新劃分,相關名稱,包括漢字名稱都進行更換。其中改原先京畿道為京城府(경성부),改漢城為京城市,估計可能有地攤據此來進行臆測。
1945年日本敗亡後,半島得到解放,成立的大韓民國政府將首都名稱改成 수도,意思就是首都。但是之後政局一直動盪,相關漢字名稱也一直沒有修改,所以1951年1月8日時,志願軍攻下漢城屬於完全正確的表達。
到冷戰結束後,中韓建交,雙方交流頻繁以及南韓人的蜜汁自豪感,南韓人覺得有必要再改自己首都的漢字名稱。起初選擇京都、京府、京師、京城、京兆等作為候選,最開始京都和京府比較受學者政客們歡迎,覺得逼格比較高。但是一轉身發現日本已經有了個“京都”,京府跟日本佔領時期的“京城府”太像,刺激南韓神經。最終南韓總統李明博在2007年,宣佈將首都的漢字名稱,改成“首爾”。
-
3 # 澹奕
日本遷都首爾?這種操作如果放在今天肯定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想法,不過在近代日本還真有人這麼想過。1910年日韓合併之後,北韓半島成為了日本殖民地的一部分。1923年關東大地震東京損失慘重,日本內部有人提議遷都漢城,也就是如今的南韓首爾。
不過這個提議最終並沒有透過,原因兩個:
第一,漢城終是北韓的地方,遷都有風險;第二,日本人找到了更好的選擇。甲午海戰之後,日本從清朝手中得到了北韓王朝的宗主權,進一步加速了對於半島的經營。尤其1910年,日本廢黜所謂的“大韓帝國”進行了日韓合併,有五百多年曆史的李氏王朝正式終結。原本的北韓統監府成為北韓總督府,李朝王京漢城變成了日本的“京城府”。
相對於北韓半島,日本本土火山地震頻發,尤其1923年關東大地震使得日本東京受到巨大破壞,所以日本人也考慮要不要遷都,遷都備選地中就有京城府,也就是今天的首爾。
半島上自然災害甚少,且京城府處於半島中心交通便捷,加上日本多年的經營發展也相當完備。但京城府終究是前李朝的王京,雖然表面上日治安定,但還是不能保證完全沒有問題。一旦遷都,可能有很大的風險。
原本提議遷都半島,也是為了鞏固統治並且為進軍東北做準備,然而日本人想來想去,找到了比京城府更好的地方——瀋陽或者長春。東北地域遼闊而肥沃,自然條件遠勝貧瘠的半島與日本本土,向來被日寇垂涎。與其遷都漢城,將來再遷都東北折騰麻煩,還不如等著直接遷都東北。
日本列島資源匱乏災害眾多,所以自古以來日本對亞洲大陸都有些心思,唐朝、明朝與近代都不停謀算著。近代日本沒有遷都半島,主要其有更大的野心罷了。
回覆列表
日本在近代以來,一直有野心向中國大陸擴張,在清朝日漸衰頹的國勢下,日本於1910年攻佔了北韓全境,北韓從此淪為的日本的殖民地。
日本刻意經營北韓,同化北韓人,一度有將東京首都遷徙到漢城的計劃。之所以日本一直有大陸情懷,那是因為日本是一個群島國家,而且地震多發,日本整個民族一直有一種危機感。
日據時期的首爾(漢城)
1923年日本發生8.1級大地震,造成15萬人喪生,200多萬人無家可歸,財產損失65億日元。這場地震過後,霍亂流行。這場地震影響到日本東京、神奈川、靜岡等多個地區,給日本造成了嚴重的災難。
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遷都的聲音重新響起,甚囂塵上。日本遷都的目的地就是北韓的漢城,日本認為,漢城有大量的日本人居住,已經被大量同化,而且經過十多年的建設,基礎設施也逐步完備。
日本1923年大地震
但是經過政府層面的討論,和天皇拍板,最終卻放棄了遷都計劃,而是重新建設災後的東京。其原因為漢城本身也是在島上,而且畢竟是新徵服不久的地方,反抗勢力還沒有徹底消滅,存在著治安隱患,做日本京都總是意義不大。把首都從一個島上遷移到另一個島上,不過是屎坑遷移到尿坑,本質上不具有突出的誘惑力。
而且當時日本政府的野心早已不侷限於北韓半島了,早已瞄上了中國大陸板塊的一部分,肥沃的黑山白水,滿清的龍興之地--東北。後來日本在佔領東北後,將長春改名為新京,其意涵很明顯就是將東北進行改造後,將日本的行政中心遷到東北來。
不過讓日本沒有想到的是,中國軍民的抵抗意志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他們一直無法擺平東北的抵抗軍和各地的民間抵抗運動,一直無法獲得平安穩定的建都環境。直到戰敗,他們的遷都計劃都未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