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恐婚,指的是尚未走入婚姻的人們在面臨婚姻時產生的一種焦慮和緊張的情緒,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會對婚姻產生恐懼的人可能有以下幾種心理:
一是對不確定因素的恐懼。包括對愛情的長久性,對兩性互動關係複雜性的恐懼。
二是對責任和壓力的恐懼。從成長過程來看,為人夫/妻、為人父母會面臨重要的角色轉換,需要承擔相應的壓力和責任,很多人會在此階段產生恐懼。
三是對感情專一的不自信。有人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也有人覺得結了婚一旦移情別戀就會被訓斥為不道德。出於對自己是否會移情別戀的不確定,最保險的就是先不那麼著急進入婚姻。
對於90後的年輕人也會有恐婚心理的現象,除了個體心理的原因之外,還有個重要的社會環境因素,那就是社會變革中年代觀念印記的衝突。根據題主的描述,未到30,就已經快被父母逼瘋了,可見題主的主要困境並不是個體對婚姻的恐懼,而是滿足不了父母的期待。
90後的父母,大部分都是60-70年代的人,具有根深蒂固地傳統思維,認為到了年齡就該結婚生子、傳宗接代,不然就是不正常,會被人恥笑。尤其90後又處於獨生子女年代,90後的父母就只有一個孩子,所有的關愛和期待均放在這個孩子身上。導致90後的孩子雖然集萬千寵愛與一身,卻也是壓力山大。而偏偏90後這一代,經歷的是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思維方式已完全不同,生活追求的是自由和奔放,現代社會也已表示出了接納,不再用“垮掉的一代”去評價比80後更奔放的90後。
因此,90後的朋友們,你們是真的恐婚?還是害怕父母的嘮叨和被強加觀念?需要自我評估一下,從而做出不同的應對。
祝福90後。
關於恐婚,指的是尚未走入婚姻的人們在面臨婚姻時產生的一種焦慮和緊張的情緒,是一種無形的壓力。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會對婚姻產生恐懼的人可能有以下幾種心理:
一是對不確定因素的恐懼。包括對愛情的長久性,對兩性互動關係複雜性的恐懼。
二是對責任和壓力的恐懼。從成長過程來看,為人夫/妻、為人父母會面臨重要的角色轉換,需要承擔相應的壓力和責任,很多人會在此階段產生恐懼。
三是對感情專一的不自信。有人認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也有人覺得結了婚一旦移情別戀就會被訓斥為不道德。出於對自己是否會移情別戀的不確定,最保險的就是先不那麼著急進入婚姻。
對於90後的年輕人也會有恐婚心理的現象,除了個體心理的原因之外,還有個重要的社會環境因素,那就是社會變革中年代觀念印記的衝突。根據題主的描述,未到30,就已經快被父母逼瘋了,可見題主的主要困境並不是個體對婚姻的恐懼,而是滿足不了父母的期待。
90後的父母,大部分都是60-70年代的人,具有根深蒂固地傳統思維,認為到了年齡就該結婚生子、傳宗接代,不然就是不正常,會被人恥笑。尤其90後又處於獨生子女年代,90後的父母就只有一個孩子,所有的關愛和期待均放在這個孩子身上。導致90後的孩子雖然集萬千寵愛與一身,卻也是壓力山大。而偏偏90後這一代,經歷的是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思維方式已完全不同,生活追求的是自由和奔放,現代社會也已表示出了接納,不再用“垮掉的一代”去評價比80後更奔放的90後。
因此,90後的朋友們,你們是真的恐婚?還是害怕父母的嘮叨和被強加觀念?需要自我評估一下,從而做出不同的應對。
祝福90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