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253322899700

    1、王維,因為王維與佛教很有緣分。他的母親是佛教居士,他的名和字均出自佛教經典《維摩詰經》。王維亦為佛教在家修行之人,為居士也。況且王維所做之詩詞又多由佛教正清和雅的特點和韻味,故為人所尊稱為“詩佛”。

    2、以禪入詩,為唐詩注入特有禪趣的王維(七○一至七六一,一作六九八至七五九),出生時,他的母親夢見維摩詰進入室中,故取字號“摩詰”。開元九年(七二一),舉中進士。張九齡為宰相時,擢升他為右拾遺,不久轉任監察御史;一直到他辭官退朝之前,官拜至尚書右丞,當時的人尊稱他為“王右丞”。歸隱後,時常與高僧共遊,又和處士裴迪等日談經典,興趣濃厚,不覺疲乏。曾經皈依荷澤神會禪師,從之參禪。他是唐代著名的詩人、畫家、書法家,兼通音樂。當時有被推崇的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而王維則被稱為“詩佛”,三人在盛唐詩壇上多有建樹,可說是居三足鼎立的重要地位。

    王維早年就信仰佛教,曾“十年座下,俯伏受教”於道光法師。他一生習禪,與南、北二系的禪師均有交往,先受北宗神秀一系禪學思想的薰陶,又受南宗荷澤一系禪學思想的影響。他的母親崔氏曾“師事大照禪師三十餘歲,褐衣蔬食,持戒安禪,樂住山林,志求寂靜”,大照禪師就是神秀的高足普寂。王維並寫有《為舜闍黎謝御題大通大照和尚塔額表》、《謁璇上人並序》、《過福禪師蘭若》等,大通就是神秀的諡號,璇上人就是瓦官寺的道璇,出於神秀門下,福禪師就是受神秀親傳,與普寂同門的義福或惠福,可見王維與北宗禪師有密切的接觸交往。

    王維與南宗的關係更為深厚,他除了皈依慧能大師的弟子神會外,還受神會之託,撰著《能禪師碑》,這是最早撰述南宗創始人思想的文獻資料。他經常向神會請教佛法,他的許多詩作更常常“遙契南宗”,說明王維深受慧能、神會禪學思想的影響。另外,王維在《送衡嶽瑗公南歸詩序》中寫到“滇陽有曹溪學者,為我謝之”,曹溪是慧能的傳法處,曹溪學者是指南宗禪師,由此可知,他與南宗禪師交往的頻繁密切。

    王維非常推崇佛教史上的維摩詰居士,尤其《維摩詰經》的“淨名杜口,文殊絕名”的“不二法門”,對禪宗影響很大。所以王維推崇禪宗與推崇維摩詰居士是一致的。

    此外,王維對於淨土宗的信仰,也傾心歸向,他在《西方淨土變盡贊並序》中說:“願以西方為導首,往生極樂性自在。”王維常去聽法的香積寺,就是淨土宗寺院。他還與傳揚密宗的溫古和尚交往頗深。這一切都說明了王維對於佛教十分崇信,而且涉獵很廣。

    在安史之亂時,王維被安祿山拘留在洛陽,並被迫擔任官職,待動亂平息,朝廷以附賊之罪要將他下獄,後來肅宗憐惜他的詩才,只貶了他的官職,讓他任“太子中允”,再經多年的升遷,才任職尚書右丞。但是經過這一次的動亂,王維自覺倍受屈辱,又看到朝廷綱紀紊亂,不思振作,使他更想落盡繁華,迴歸田園。當時他一再表示要奉佛報恩,苦行齋戒,避開紛擾人世。於是他在京師每天供養十數名僧侶,以玄談為樂。三十歲喪妻後,就不再續絃,獨自生活三十年。平日茹素,不著綵衣,居室當中,只有茶鐺、藥臼、經案、繩床,此外一無所有,完全過著禪僧一般的生活。每當退朝後,在淨室焚香坐禪誦經,別無餘念。又營建輞川別墅,與友人裴迪談禪賦詩,悠遊度日,以至終老。

    王維不僅對佛學有深厚素養,還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修行者,他把自己的生活體驗與禪宗思想相互印證後,而有自己獨特的看法。

    王維的詩歌受佛教影響很深,因此早在生前,就得到“當代詩匠,又精禪理”的讚譽,後來更有“詩佛”的美稱。他不僅能把佛教義理化為詩的語言來表現,而且能以其對佛教的認識來豐富詩的內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腦顯示器液晶可以連線網路機頂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