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發現茶的人:“中華茶祖”神農氏
神農氏是被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奉為祖先的“三皇五帝”中的“炎帝”,相傳出現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曾發現五穀,教先民農業種植,被尊為農業之神。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個荼就是茶。遠古時代,人類以採摘野果、捕食野獸為生。那時蒼茫的大地上長滿了奇花異草,但良莠難分,一不小心就會誤食有毒的花草而中毒。神農氏決心親採百草,以身試毒。
神農嘗百草
據說有一天,神農氏因誤食毒草,感到口乾舌麻,頭暈目眩,此時正巧一陣風吹來幾片落葉,神農氏隨手揀起咀嚼,沒想到吃下後頓感精神振奮,中毒引發的不適被一掃而空。於是神農氏把這種樹葉拿回去細細研究,稱其為“荼”,後成為當時人們解毒的草藥。因為是神農氏最早發現的茶,所以後人尊稱神農氏為中華茶祖。
當然,遠古時代的傳說不一定能當做信史,但它起碼說明,早在神農時期,茶的功效就被人們所認知。毫無疑問,是中國先人在長期的實踐摸索中,逐漸發現並瞭解了茶。只不過,他們把這一集體發現和智慧的結晶,濃縮在神農氏浪漫的傳說中了。
陸羽原是個被遺棄的孤兒,公元733年,(唐開元23年),被竟陵郡(今湖北省天門市)龍蓋寺主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西湖之濱撿拾,帶回寺廟養育,起名陸羽。
陸羽在龍蓋寺習誦佛經之餘,還學會煮茶等藝茶之術,對茶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不願學佛,在12歲那年逃出龍蓋寺,到一個戲班裡作了優伶。
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偶然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當即修書推薦他到隱居於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裡學習“經史子集”。陸羽在鄒老夫子門下受業7年,19歲時下山,立志於對茶事的研究考察。他結識了當時的竟陵司馬崔國輔,遂成忘年之交。
天寶15年,陸羽決心到巴山峽川考察茶事,崔國輔以白驢、烏犁牛及書篋相贈,陸羽遂開始了茶學研究的實地踏訪之路。他一路上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品水,口不暇訪,筆不暇錄,尋方問經,錦囊滿獲。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陸羽隨關中難民南下過江。此後遍歷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考察、蒐集種植和採製茶葉的資料。公元760年,陸羽來到苕溪(今浙江吳興),隱居山間,閉門著述《茶經》,公元775年定稿。
《茶經》包括製茶的本源、採製、產地等十章,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中國茶的發展演變,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具有百代開創之功,陸羽因此被後人譽為“茶聖”。
第一個發現茶的人:“中華茶祖”神農氏
神農氏是被中華民族炎黃子孫奉為祖先的“三皇五帝”中的“炎帝”,相傳出現在公元前2700多年以前,曾發現五穀,教先民農業種植,被尊為農業之神。據《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這個荼就是茶。遠古時代,人類以採摘野果、捕食野獸為生。那時蒼茫的大地上長滿了奇花異草,但良莠難分,一不小心就會誤食有毒的花草而中毒。神農氏決心親採百草,以身試毒。
神農嘗百草
據說有一天,神農氏因誤食毒草,感到口乾舌麻,頭暈目眩,此時正巧一陣風吹來幾片落葉,神農氏隨手揀起咀嚼,沒想到吃下後頓感精神振奮,中毒引發的不適被一掃而空。於是神農氏把這種樹葉拿回去細細研究,稱其為“荼”,後成為當時人們解毒的草藥。因為是神農氏最早發現的茶,所以後人尊稱神農氏為中華茶祖。
當然,遠古時代的傳說不一定能當做信史,但它起碼說明,早在神農時期,茶的功效就被人們所認知。毫無疑問,是中國先人在長期的實踐摸索中,逐漸發現並瞭解了茶。只不過,他們把這一集體發現和智慧的結晶,濃縮在神農氏浪漫的傳說中了。
陸羽原是個被遺棄的孤兒,公元733年,(唐開元23年),被竟陵郡(今湖北省天門市)龍蓋寺主持僧智積禪師在當地西湖之濱撿拾,帶回寺廟養育,起名陸羽。
陸羽在龍蓋寺習誦佛經之餘,還學會煮茶等藝茶之術,對茶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不願學佛,在12歲那年逃出龍蓋寺,到一個戲班裡作了優伶。
唐天寶五年(公元746年),竟陵太守李齊物偶然看到了陸羽出眾的表演,十分欣賞,當即修書推薦他到隱居於火門山的鄒夫子那裡學習“經史子集”。陸羽在鄒老夫子門下受業7年,19歲時下山,立志於對茶事的研究考察。他結識了當時的竟陵司馬崔國輔,遂成忘年之交。
天寶15年,陸羽決心到巴山峽川考察茶事,崔國輔以白驢、烏犁牛及書篋相贈,陸羽遂開始了茶學研究的實地踏訪之路。他一路上逢山駐馬採茶,遇泉下鞍品水,口不暇訪,筆不暇錄,尋方問經,錦囊滿獲。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爆發,陸羽隨關中難民南下過江。此後遍歷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考察、蒐集種植和採製茶葉的資料。公元760年,陸羽來到苕溪(今浙江吳興),隱居山間,閉門著述《茶經》,公元775年定稿。
《茶經》包括製茶的本源、採製、產地等十章,系統全面地介紹了中國茶的發展演變,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具有百代開創之功,陸羽因此被後人譽為“茶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