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053552420518

    全面提高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對中華民族和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態度、評價和認同結果,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一是中華民族認同,二是共同體成員對中華民族利益的認識與維護。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事關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事關國家改革發展穩定全域性。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處理好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是關係祖國統一和邊疆鞏固的大事,是關係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大事,是關係國家長治久安和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大事。民族平等是新中國立國的根本原則之一。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把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中辦、國辦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明確指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大力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

    近代以後,在百年抗爭中,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體意識空前增強,中華民族實現了從自在到自覺的偉大轉變。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也有一個由自在到自覺的發展過程,其中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要不斷豐富發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建立完善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的體系和制度,將其納入國民教育各學段、各環節,納入幹部教育、社會教育全過程,構建課堂教學、社會實踐、主題教育多位一體的教育平臺。要堅持不懈開展馬克思主義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教育,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五個認同”。要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和主導權,充分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和手段,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民族團結”行動,讓網際網路成為構築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最大增量。

    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的根脈。要深刻認識到,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交匯融合形成的,是各民族共同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

    在中華文化大花園中,各民族文化各有優點和特色,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賞,相互學習、相互借鑑,共同為中華文化的繁榮和發展作貢獻。要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國民教育、道德建設、文化創造和生產生活,實現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要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工作,豐富民族團結進步建立工作的形式、深化內涵,總結推廣成功經驗。要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積極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開展各族群眾交流、培養、融洽感情的工作,大力營造中華民族一家親的社會氛圍。要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群眾國家通用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全面提高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

    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沒有民族地區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就沒有全國的全面小康和現代化。

    要把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擺到更加突出位置,確保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同全國一道實現全面小康和現代化,夯實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物質基礎。進一步最佳化轉移支付和對口支援機制,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提高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能力,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要加強邊疆治理,推進興邊富民行動,把邊疆建設得更加和諧富強,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用醋和糖醃的蒜也放鹽了,可是吃起來怎麼會發苦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