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觀風看世界
-
2 # 塵一
在佛教裡面如果從佛祖釋迦牟尼向下排的話是:佛,菩薩,羅漢,聲聞,帝釋,比丘。 如果按照佛教僧團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彌(準和尚),居士(俗家弟子)。 另外比丘是代表受過具足戒(250條戒律)的出家人 沙彌是受了沙彌戒的出家人(十戒) 居士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在佛教裡面如果從佛祖釋迦牟尼向下排的話是:佛,菩薩,羅漢,聲聞,帝釋,比丘。 如果按照佛教僧團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彌(準和尚),居士(俗家弟子)。 另外比丘是代表受過具足戒(250條戒律)的出家人 沙彌是受了沙彌戒的出家人(十戒) 居士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在佛教裡面如果從佛祖釋迦牟尼向下排的話是:佛,菩薩,羅漢,聲聞,帝釋,比丘。 如果按照佛教僧團向下排:比丘(和尚),沙彌(準和尚),居士(俗家弟子)。 另外比丘是代表受過具足戒(250條戒律)的出家人 。沙彌是受了沙彌戒的出家人(十戒) 。居士是受了菩薩戒的在家信佛人(五戒)。 現在大多擬用最短篇幅,將佛教徒所敬拜的物件分類如下,約可分成佛部、菩薩部、明王部、天部、眷屬部等五類。
一、佛部 佛,是佛教中最受尊敬、最高階和最受敬拜的物件,主要的共有十五佛;但有的佛廣受敬拜,有的佛卻遭冷落。十五佛中,僅釋迦牟尼佛,曾在印度有過做人的歷史,後被神化,成了上帝一般。其它的十四佛,都無歷史根據。因為佛教特別注重「人修道、人開悟,人成佛」的三個「人」的修行佛道過程,所以任何佛、菩薩如沒有在這世界做過人、修過道的歷史,便只能把他看成是一種想象中的崇拜物件罷了。但佛教卻另編出一套神話,說某佛在無量劫前如何發心修道而成佛,但都無歷史根據,不足無信。
二、菩薩部 菩薩,又作菩提薩陲,梵文 Bodhisattva,意為「覺有情」,Bodhi(覺,菩提),Sattva(有情,眾生)。根據梵文原意,凡是修行大乘佛教的佛教徒,就都是Bodhisattva;佛教勸人發菩提心,就是發菩薩心。中國已故太虛法師說:「凡發菩提心學佛者,都可以叫做菩薩。」所以,「菩薩」原是佛教中一個極普通的稱呼,既適用於僧尼,也適用於在家學佛的居士們 。 除以上的佛、菩薩外,佛教中尚有鬼神的「明王部」的神明:不動明王、降三世明王、孔雀明王、馬頭明王、大元帥明王……等三十四尊。另有「天部」鬼神:昆沙門天、廣目天、梵天、吉祥天、阿修羅王、大黑天、日天、月天、寶藏天女……等三十四尊另又有「眷屬部」神將:藥師十二神將、般若守護十六善神、普賢十羅剎女、十六羅……等九十八尊。以上的許多鬼神,各有專司,或為佛教的護法,或賜人福樂,或服侍於天界等不一,他(她)們有的廣受佛教徒敬拜。單是以上五部的佛、菩薩、神、鬼等的數目,便多至兩百尊左右。 除此之外,釋迦牟尼佛當年的十大弟子,也被塑像,受人敬拜。在臺灣有些神佛兼拜的寺廟,還供有關公、媽祖、呂純陽、土地公、玄天上帝、玉皇上帝、三官大帝、張天師、太上老君……等與道教及民間信仰有關的神明,讓人膜拜。這些塑像原與佛教無關,但為了適應一般多神多鬼信仰者的迫切需求,以及增加香火經濟收入起見,有些佛教寺廟也竟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