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中嘉和談腫瘤
-
2 # 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腹瀉不會引起癌症,但如果出現以下四種腹瀉,可能是癌症徵兆。
第一、長期慢性腹瀉
短時間腹瀉並且可以自行恢復的不用太過擔心,但是如果腹瀉時間太長那麼就要引起重視,而胰腺癌很容易導致這種情況出現。在胰腺癌早期患者身體內的胰腺分泌會出現紊亂,多數都會表現出分泌不足的現象,這種情況就會導致上腹部不舒服的症狀,比如消化不良以及腰痠背痛的現象,也有一些患者會出現長時間沒有改觀的腹瀉,因此一旦腹瀉久久不能恢復一定要及早進行檢查。
第二、腹瀉時候還同時噁心發酸
如果腹瀉不是單純出現的,在腹瀉的時候患者還會同時表現出噁心反酸的症狀,那麼也要引起重視,因為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因為胃癌導致的,而且有些時候腹瀉的症狀跟腸胃炎還有很大的相似。如果大家在腹瀉的時候還會同時出現噁心發酸症狀,還需要觀察自己的大便,如果大便發黑、身體也比較虛弱,胃部還有疼痛灼熱等症狀,那麼就需要儘快到醫院進行相應的檢查。
第三、腹瀉伴隨上腹部疼痛
如果一個人在腹瀉的時候還會同時伴隨著上腹部疼痛的症狀,那麼也有可能是肝癌造成的,這類人群一天中上廁所次數非常多,有些甚至高達十幾次,跟肝臟以及消化系統有一定的聯絡。
第四、便秘腹瀉交替出現
如果一個人總是腹瀉跟便秘這種情況交替出現,那很有可能是腸癌,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觀察大便的形態以及顏色,如果大便顏色不正常,有便血、膿血,那麼很有可能是直腸癌或者結腸癌。
腹瀉本身不引起癌症。
經常腹瀉的人得癌症的機率會高於普通人。
因為,首先腹瀉是個症狀,我們要先搞清楚引起腹瀉的原因,特別是題目中的經常腹瀉。如果是感染,那麼長期的慢性感染,會增加區域性癌變的風險。如果是腸道菌群紊亂,同樣會增加人類罹患腫瘤的機率。還有,就是腸道已經有了病變,比如多發息肉,甚至就是一些癌變,會刺激腸道,出現腹瀉的情況。
對於經常腹瀉的人,對於重視健康,想預防癌症的人,定期做個腸鏡就很有必要了。
要說結腸鏡檢查可以預防癌症,必須先了解其方式。其實就是伸進去一個攝像頭,跟腸道玩一次“直播”。具體怎麼伸進去這裡就不形容了,畫面感和味道感大家可以自行體會。腸鏡檢查可預防癌症的辦法就是找到腺瘤樣息肉,順勢把它們切掉。
腸鏡檢查可預防癌症:結直腸息肉
結直腸息肉與癌症的關係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才被確認,醫學界發現結腸息肉將會緩慢的、透過固定模式發展成結直腸癌。結腸腺瘤樣息肉是一種癌前病變,95%的結腸癌是由腺瘤樣息肉發展而來的。因此在腺瘤樣息肉發展成癌症之前將其切除,能夠非常有效的預防結直腸癌的發生。具體能防治多少呢?可以降低70%-90%的結腸癌發病率,並在隨後的10年將結腸癌死亡風險降至0。
腸鏡檢查預防癌症的效果
南韓是結腸癌高發國家,但是自1999年開始推行國家癌症篩查計劃,為40歲以上的人提供每兩年一次的CT檢查或結腸鏡檢查,結果結直腸癌的臨床治癒率高達71.8%,位居全球前列。
美國也將結腸鏡檢查列為癌症預防推薦專案,年齡超過50歲後無論男女至少每10年應當進行1次結腸鏡檢查。
美國國家衛生情報局統計顯示美國50-54歲居民接受結腸鏡檢查比例從2000年的10%增加到2013年的41%,55-59歲居民從16%增加到52%,65歲以上從25%增加到63%。如果美國結腸鏡檢查比例保持在2015年的水平,那麼到2030年美國將減少結直腸癌發病病例39,700例和死亡病例37,200例。
腸鏡檢查適合的高危人群
需要腸鏡檢查的高危人群:老年人、男性、“西式化”飲食(多肉少菜)、有結直腸癌家族史、炎症性腸病、吸菸、過度飲酒、高比例紅肉/深加工肉飲食、肥胖症、糖尿病。
腸鏡檢查頻率:未滿30歲的高危群體可以每五年一次;如果是50歲以上的人群,可以10年一次。
最後說點腸鏡檢查的花邊內容
雖然歷數了結腸鏡的諸多優點,但各位可以想到體驗時“菊花一緊”的場景。當然醫生也會降低患者的疼痛感,所以在檢查時可以選擇使用低劑量短效的鎮痛劑、麻醉劑。“短效”的意思就是當麻醉師停藥之後幾分鐘內,受檢者就可以脫離麻醉狀態,清醒過來。
在法國,結腸鏡幾乎都是在全身麻醉的情況下完成的,受檢者就像熟睡一樣,沒有感覺。當然也有比較勇猛的民族,挪威結腸鏡檢查就幾乎不用麻醉藥。研究指出美國麻醉結腸鏡實施比例為34.4%,麻醉後有可能引起術後併發症增加。但請大家放心,現代醫療環境下,無論哪種結腸鏡都應該是安全可靠的。
透過上文講述,相信大家對於“腸鏡檢查可預防癌症”有了一定的瞭解。腸鏡檢查是目前最好的預防腸癌的方法,從不同國家統計的結果看都是。目前中國的結直腸癌的發病率也呈現上升趨勢。大家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更多的人需要進行腸鏡檢查預防癌症,早期檢查遠遠勝於晚期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