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科技新發現
-
2 # 潘多拉是我打死的
特斯拉那種玩具電池,國內一開始也有廠家跟著用,發生多次自燃後,再也沒有廠家敢用了,現在用的都是方塊大電池。可以確實有陰影,但是已經過去了,除了特斯拉
-
3 # 水滸九槍
新事物的混亂階段,總得接受失敗(犧牲),唯一值得慶幸的是,在國內還沒人員傷亡的情況出現,不過,這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來說,會造成以下影響:
使用者層面
第一,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會加強,尤其是對技術型品牌的認知加強。
第二,消費者對新能源的購買決策週期會更長,不會輕易為情懷買單。
第三,處於搖擺之中的購買者,如果不是迫不得已,應該會轉向燃油車。
第三,看笑話的人多了。
廠商層面:
第一,認識到吹牛終究會破滅。
第二,如果沒有技術就會死亡。
第三,強者恆強,有錢有積累才有技術。
第四,包裝新概念會更小心。
政策層面:
第一,監管會來一點吧?
第二,會重新審勢電動車的發展路徑?
供應鏈:電池廠商的核心技術受到挑戰!
總之,陰影肯定是有的,就看光明何時到來! -
4 # 易起說車
要從大機率時間來說,燃油車也有陰影,一到夏天,路上跑的,車庫停的燃油也偶然會有,要用未來的眼光看到新鮮事物,持有樂觀的態度和積極的心態。
有關新能源汽車的段子,近來成為網上的熱點話題。“自燃嗎?不自燃不買”,成為網友調侃新能源汽車的集中體現。
這句看似玩笑的話背後,其實正在折射出新能源汽車頻頻自燃,已經對消費者選購新能源汽車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因為自燃事件,新能源汽車被一次次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由此,新能源汽車也蒙上了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
如果不能阻止新能源汽車自燃話題的進一步發酵,那麼對所有車企乃至新能源行業都會帶來重創。在新能源汽車矇眼狂奔的大背景下,如何反思、整治出現的自燃事件,已成為一個至關重要、關乎發展前景的問題。
自燃事件頻發,車企疲於奔命
在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的名單中,並非只是不入流的小企業,特斯拉、蔚來等明星企業也位列其中。
深圳接連發生北汽威旺407EV純電動貨車充電起火事故,僅3月就發生了3起。最後,深圳新能源車輛應用推廣中心緊急發文通知,各企業及個人立即停止使用北汽威旺407EV。而在前段時間,上海一輛特斯拉靜止狀態下在車庫自燃,甚至還給其他兩輛車帶來不同程度的燒損。蔚來也“不甘示弱”,一款ES8在維修時發生自燃。
但沒等特斯拉和蔚來鬆口氣,自燃事件接踵而至。就在近日,香港發生首起特斯拉自燃事件——自燃期間甚至還傳出爆炸聲。而蔚來另一款ES8又在上海出現冒煙情況,雖然蔚來表示只是冒煙並非自燃,但還是讓人“提心吊膽”。
頻發的自燃事件,讓車企疲於奔命。它們不僅要調查自燃事件的原因,還要應對相關部門的問詢、車主的責問、輿論的批評等。如果未出現人身安全事故還好,一旦出現的話,那麼新能源車企還將面對更慘烈的“風暴”。
巨大沖擊已現,新能源行業及車企受創
不可否認的是,在經過數年的迅猛發展後,如今新能源行業已經呈現百花齊放的態勢。不僅傳統車企在發力,還有很多造車新勢力入局。同時,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駕乘品質、人機互動等都有了質的進步。但所有的創新和進步,必須建立在安全的基礎上。如果連最基本的安全性都保障不了,那麼再多的創新與進步都只是空談。
近段時間不斷上演的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已經對行業和車企帶來了巨大沖擊。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信任,即將降至冰點。此前歷經營銷、補貼、優惠等樹立起來的新能源汽車好感度、信心等,幾乎要被幾把火盡數化為虛無。
一旦安全問題成為阻礙、影響消費者做出購買決策的首要因素,那麼新能源汽車可能會面臨“滅頂之災”。資料顯示,今年前四個月,中國汽車累計產銷838.86萬輛和835.33萬輛,同比下降10.98%和12.12%。而新能源汽車則延續較好表現,累計產銷分別完成36.8萬輛和36.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5%和59.8%。
但值得注意的是,4月廠家新能源汽車批發銷量為9.1萬臺,環比下滑17.0%,同比僅增長28.4%。頹勢的跡象,已然開始顯現。作為汽車行業唯一顯現增長的“獨苗”,如果被安全問題壓垮,會非常可惜。
從政策到研發,杜絕自燃已迫在眉睫
作為新能源汽車最嚴重的安全問題之一,自燃往往會引起廣泛關注。一起自燃事件的發生,通常會造成多維負面影響。因此,杜絕自燃事件的發生已迫在眉睫。而就目前來看,相關部門正在從策略著手,車企也在透過研發切入,嘗試解決自燃問題。
就在5月10日,工信部組織召開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電視電話會議,強調了安全是事關新能源汽車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第一要務。會議強調全行業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加快建立全面的安全保障體系,提升新能源汽車安全水平。而特斯拉則針對旗下車型推出無線軟體更新,以調整電池充電和熱管理設定,減少自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至於蔚來,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