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這些歷史要讀

    當然是滿清!

    其實,明朝、滿清和李自成為代表的農民軍,這三股勢力的關係是很微妙的。在明朝尚未滅亡時,滿清與農民軍雖然素未謀面,但彼此卻相當有默契。在明朝的兩線戰爭上相互打配合,使得明朝官軍在疲於奔命。

    如果,明朝官軍集中兵力剿滅農民軍,或集中兵力抵禦滿清,農民軍和滿清是不可能佔到多少便宜的。悲催的是,農民軍和滿清在整個局勢上,形成了一種隱形的配合,不斷消磨明軍的有生力量。而作為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崇禎卻沒有戰略概念,在剿匪和抗清之間左右搖擺。

    抗清局勢稍有好轉就抽調精銳邊軍入關剿匪,剿匪形勢好了有急於調兵去抗清,從來沒有明確的戰略。而明軍有生力量也就是在崇禎的左右排程中,不斷被滿清和農民軍消滅了。其結果是,兩條線的戰時都沒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始終在給明朝放血。最終,滿清是越打越強,農民軍則是越打越多。

    正是這樣的一種關係,使得滿清和農民軍在整個明末清初時期,始終都在佔著明朝的便宜。

    但最大的便宜最終還是被滿清給佔了,這主要是因為李自成的愚蠢。李自成攻陷北京,其實不是他的大順軍有多厲害,而是因為當時的北京城早已失去了抵抗能力。最終,李自成得以取代明朝君臨天下。但是他終究不是當皇帝的料,因為他的政治覺悟相當底下,一進城就縱容士兵,而且還抄了明朝官僚的家,其中就包括吳襄。

    李自成的所作所為不僅逼反了李自成,還讓其失去了官僚士紳的支援。最終,隨著山海關的大門一開,清軍就如滾滾洪流般湧入關內。李自成的大順也因此淹沒在了清軍的洪流之中!

  • 2 # 論史

    首先,我要特別說明一下,造成明朝滅亡的原因主要是明朝自身造成的,在明末無論從政治、經濟、軍事、社會上來說已有必亡之勢,“物必先腐而後蟲生”這個道理就應驗在了封建王朝身上,明王朝自然也不能例外。

    這個問題問的是後金和李自成到底是誰撿了便宜,意思就是說對於明朝滅亡,到底是後金或清作用大一些還是李自成作用大一些。

    我個人認為是後金和清對明朝滅亡的因素更大一些。

    第一、後金於萬曆四十六年反明後,開啟了明朝加派“三餉”惡政,加劇了明朝社會矛盾的惡化,動搖了明朝的統治基礎。

    就在薩爾滸戰役前後的萬曆四十六年九月、四十七年十二月、四十八年三月,明廷為了應付“遼事”連續三次加派遼餉,本來打算在鎮壓努爾哈赤後,就罷正“遼餉”,沒想到遼東戰事節節失利,竟然就將這次加派定為正常的歲額來徵收。當時的有識之士就看出瞭如此加派必然會導致危機,就比如說當時的江西御史張銓就堅決反對此事。

    竭天下以救遼,遼未必安而天下已危。今宜聯人心以固根本,豈可朘削無己,驅之使亂!

    崇禎三年十二月,為了遼事再次加派在原來每畝九釐的基礎上,再加三釐,“天下益耗矣”。

    而“遼餉”經過四次加派後猛漲到10299602兩,而為了對付農民起義軍的“剿餉”為280萬兩。所以,遼東戰局的惡化對明朝的財政的壓力更為突出。

    第二、明朝大量的精銳幾乎都戰歿於遼東戰場,給了李自成崛起的機會。

    在李自成造反前的遼東各戰役,明廷在遼東損失就非常驚人,大規模戰役總共三場,薩爾滸戰役死亡杜松、劉綎以下將佐310多人,士兵45870多人。

    後金奪佔瀋陽、遼陽戰役,明朝12萬軍人幾乎全軍覆沒,其中秦邦屏的白杆軍和童仲揆率領的浙軍戰鬥力很強,也在這場戰役中幾乎全部戰歿。

    而後金進攻廣寧之戰,明朝14萬軍隊,除9萬人在孫得功的帶領下投降後金,剩下5萬人幾乎戰歿。

    如果這些部隊如果李自成起義的時候還存在,南軍、白杆軍甚至是杜松的宣、大軍,李自成打得過誰?

    我再來說說李自成起義後的事。

    其實,明朝在崇禎九年之前始終對起義軍保持高壓態勢,甚至將農民軍逼如了徹底失敗的困境。

    可是就在崇禎九年的七月,由於後金軍攻取昌平,遼東事態惡化,明廷急忙將原本正在剿滅起義軍的盧象升救援北京,而河南、河北頓時處於空虛狀態,為起義軍提供了再次崛起的戰略機會。

    既行,賊遂大逞,駸浸乎不可複製矣。

    而盧象升和他的天雄軍也在與後金軍對抗的過程中,全部戰歿。

    而在崇禎十一年,清軍再次破關而入,明廷急忙調動,洪承疇和孫傳庭率軍保衛北京,義軍在西北地區軍事壓力銳減。於是,李自成和張獻忠、羅汝才又逐漸擴大實力開始反擊。

    孫傳庭和洪承疇這兩股力量是農民起義軍最為忌憚的。有一則史料我請大家來看一下。

    時以京師急,召洪承疇、孫傳庭合兵五萬入衛。汝才等不知,以為討己也,懼而叩太和宮提督中官,詭詞求撫於熊文燦,許之。

    洪承疇和孫傳庭一個合兵的軍事動作,就將羅汝才部嚇得請求招安,可見起義軍內部對這兩人是多麼恐懼。

    而洪承疇於崇禎十四年率領明朝九邊精銳十三萬與清軍決戰,這就是著名的松錦會戰,最後明廷十三萬精兵幾乎全軍覆沒,洪承疇投降清廷。

    而孫傳庭入衛京師後,因與楊嗣昌不和,被誣陷下獄,他親手訓練的秦軍被劃到了薊遼總督洪承疇的麾下,最後也在松錦戰場覆沒。

    嗣昌議留秦兵之入援者,屬承疇守薊遼。

    明朝打的起義軍最慘的部隊和猛人幾乎全部倒在了遼東戰場上。所以,李自成和後金比起來更像是最後佔便宜的那位。

  • 3 # 西安—豐鎬遺子

    “風水輪流轉,皇帝到我家”,封建社會改朝換代實屬正常。從陳勝吳廣開農民起義之先河,到張角、黃巢、李自成、洪秀全,可謂:城頭變幻大王旗,各領風騷數十年。1644年,風雲變化,李自成建都西安。崇禎皇帝的大明、關外的滿清、李自成的大順三足鼎立,歷史又進入“三國”時代。從崇禎皇帝拒絕李自成的“封順抗清”到拒絕多爾袞的“借清剿順”,崇禎皇帝一次次喪失復興大明的機會。李自成又沒有把握住多爾袞的“聯順滅明”之策。最終滿清韃子一統天下,漢室江山易主。

    從明末三大野戰軍分析,一下雙方的戰鬥力。

    1.關寧鐵騎 ; 部隊規模:3萬人;部隊統帥:孫承宗、袁崇煥、吳三桂關寧鐵騎是袁崇煥苦練出的一支兵力並不很大、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部隊,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滿清的八旗軍正面交鋒。崇禎二年11月20日,袁崇煥率九千關寧鐵騎在北京城野外無火炮支援的情況下,大戰十萬滿洲八旗兵,以一擋十,從早打到晚,滿洲兵狼狽潰逃,連退十幾裡才穩住了陣腳,數日不敢與戰。

    結局:投降滿清

    2.部隊名稱:秦軍;部隊規模:1.1萬人;部隊統帥:孫傳庭。秦軍是陝西巡撫孫傳庭為鎮壓農民軍組建的秦軍。秦軍與農民起義軍多次大戰,最終陝北義軍帶頭大哥闖王高迎祥就被他俘虜,是一位明末不可多得的統帥。用兵多詭道。《明史》雲:傳庭死而明亡矣。孫傳庭死,李自成一發不可收拾。

    結局:被李自成消滅

    3.部隊名稱:天雄軍;部隊規模:2萬 ;部隊統帥:盧象升。五省總理盧象升組建的天雄軍,是明末最強的軍隊之一,由於都是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往往一個人戰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所以戰鬥精神極強,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

    結局:被清軍消滅

    吳三桂的關寧鐵蹄軍隊是大明朝最後的棟樑了,可謂是明軍的精英。戰鬥力很強,清軍一直殺不進山海關就是吳三桂的實力所在。但是吳三桂與李自成山海關大戰,為何要親赴清軍大營向多爾袞剃髮稱臣,求其出兵。說明關寧鐵蹄在李自成義軍進攻下撐不住了。李自成的精銳“陝北老營三堵牆”和“吳三桂關寧鐵騎”兩敗俱傷,雙方基本拼光了老底,精銳盡失,多爾袞漁翁得利。若一開始多爾袞和李自成義軍直接面對,雙方鹿死誰手,尚不得而知。

    當時明朝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內”,對關外八旗是防守,對關內義軍是剿滅。李自成農民軍威脅是顯而易見的。明朝傾全國之人力物力,尚不能撲滅農民起義之火,農民起義動搖了明朝的根基,半壁江山錢糧賦稅收不上來,可以說農民軍的起義傷害的是明朝的底氣和元氣,破壞的是明朝自我修復的造血功能。

    滿清和明朝打了幾十年,連努爾哈赤的老命都搭在裡面,進個山海關都是要命的事。最後還是農民軍把明朝給滅了,雖然清兵多次打敗明軍,但使終動撼不動明朝,所以明朝被李自城攻破北京前清政府主流始終不敢有統治中原的想法。

    但李自成滅明後,才給清朝有了入主中原的機會,《清帝致西據明地諸帥書稿》全文約110字,睿親王多爾袞親自發出,這封信通過蒙古部落的轉送,到達了鎮守榆林的大順將領王良智手裡,交給了李自成,意思只有一個“聯順滅明,以黃河為界,與南明,三分天下”李自成的迴應只有三個字:“不理睬”。足見多爾袞對李自成義軍的戰鬥力是認可的。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吳三桂引多爾袞清兵入關,多爾袞舉起“代明剿賊”的大旗,勢不可擋,李自成戰死、亡國之仇得以雪恨,在苟延殘喘的南明弘光政權看來。卻是大快人心的好事,北京被清軍佔領他們並沒有仇恨,反而要好好感謝代明剿順清軍。如此混球,明朝不亡,天理何在。

    你說說,後金和李自成到底誰撿便宜?倘若李自成答應多爾袞議和之舉,以黃河為界,三分天下,經營好自己的根據地,引導滿清像長江一線的南明攻擊,則也可以達到坐山觀虎鬥的效果。若南明遭到滿清進攻,則有希望和大順軍聯手,共討滿清,只要滿清滾回關外,則李自成最少可以與南明依長江劃江而治。李自成輸的不是戰鬥力,而是戰略思想。

  • 4 # 孤狼嘯月31600808

      為什麼有人就是醉死不認三兩酒錢,非得認為是李自成滅亡了朱明,然後清朝撿了便宜入關。而實際上,天命汗起兵是在萬曆十一年(1583年),而李自成造反是在崇禎二年(1628年),中間相差了45年。可以說,在努爾哈赤起兵的時候,李自成還沒生出來呢。在這45年之間,後金先後與朱明進行了諸多戰役,如薩爾滸戰役、開鐵戰役、廣寧戰役、遼瀋戰役、撫順戰役、清河戰役等。幾乎將朱明的勢力壓縮到了山海關至寧遠一線,朱明政府在對後金的戰爭中連續換了楊鎬、袁應泰、熊廷弼、孫承宗四個統帥,陣亡了劉鋌、杜松、李如柏、王宣、張承胤、馬林、賀世賢、尤世功等14名總兵,遼東都司掌控的107座堡城、127座所城、9座衛城、5座路城、2座鎮城全部失陷。遼東戰場牽制了朱明了大量兵力,到了崇禎年間,中原兵力枯竭,才讓李自成有機可趁。

    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李自成只不過是消滅了朱明的北方勢力,在此前一年,皇太極發動了第二次入關之戰,一直打到了北京廣渠門下。但是李自成並沒有揮師南下,直取南京,因為南方還是朱明的天下。1644年清入關後,先後消滅了南明弘光政權、紹武政權、魯王監國政權以及永曆政權,南明被清朝滅掉的。要說撿便宜也是李自成撿了便宜,否則他是不可能造反成功。切莫再言是清朝撿了便宜了。

  • 5 # 燕北林叢

    李自成和歷史上好多農民起義有似之處,他的失敗是註定了的。即沒有經營一個穩固的後方根據地,始終是以流寇的形式在一個強大的敵人作戰。

    說到後金與李自成之間,沒有誰撿誰的便宜問題。相反,李自成義軍的戰鬥力要比當時的明軍強得多。山海關戰敗,吳三桂起了關鍵作用。而逼反吳三桂的恰是義軍將領的貪淫和墮落。本來得了李自成4萬兩賞銀,吳三桂是傾向於李自成的,可是義軍以追贓之名拘禁、鞭責他父親吳襄。這個訊息傳到吳三桂的耳朵裡,讓他對義軍的幻想破滅了。吳襄又私下至書吳三桂,要他“亟來救父”。緊接著,又是義軍將領劉宗敏搶去了他的愛妾陳圓圓。這樣就促使吳三下決心降清,與李自成的大順為敵。後金招降吳三桂也激怒了李自成,親率大軍來山海關征討吳三桂。雙方均力力敵,再加上多爾袞的14萬精銳,大順軍迅速崩潰。

    至此,後金經過兩代人的艱苦努力,彎刀躍馬,終於打開了山海關這座鐵關,從容入主中原。

    如果說山海關之役後金是坐收漁翁之利,大順政權的垮臺則完全是內部腐敗的原因。山海關失敗後李自成又殺了得力大將李巖,激起了其他將領的不滿,這也使義軍在失敗後軍心渙散,戰鬥力削弱。至劉宗敏被俘犧牲,宋獻策投降,大順政權也就不復存。

    說到一個政權的興亡,包括李闖的大順政權,都有其複雜的歷史因素。所謂“禹、湯罪己,其興也悖焉;桀、紂罪人,其亡也忽焉”。不能一言以蔽之。

    至於說李自成的軍隊能不能打得過漠西蒙古,就像是說漢武帝時的衛青、霍去病能不能抵抗蒙元的南下,都是假命題,沒有如果。

    抱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老是感覺渾身無力,說話聲音也大不了?想大聲說話,但是提不起勁,天天還有點想睡覺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