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74518950952

    我覺得在質樸平淡方面,沒什麼比《石壕吏》更具有代表性的: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牆走,老婦出門看。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這個用詞實在是太過簡單,整首詩裡面也沒有什麼形容詞、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甚至連最基本的場景鋪墊都沒有,開篇便是“有吏夜捉人”。至於石壕村在什麼地方、有多少人等等,讀者一概不知。甚至在敘述的過程中,杜甫的情緒是極為剋制的,只不過是把事情和老婦說的話做了直接的記錄。

    但是,《石壕吏》帶給人的震撼,恰恰來自於這種平淡和冷靜。

    除了《石壕吏》之外,樂府詩《十五從軍徵》,也是平淡質樸的代表:

    十五從軍徵,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樑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穀持作飯,採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看,淚落沾我衣。

    跟《石壕吏》一樣,這首詩的敘述也比較平淡,只不過這裡面加入了幾句對於破敗家庭的描寫,但依然動人。這就叫質樸平淡的文筆。

    一般來說,質樸平淡的文筆更適於寫一寫偏嚴肅、壓抑題材的作品。因為這些題材本身就已經足夠打動人,如果硬要多寫和渲染,反而會有畫蛇添足之感。比如我之前看到過一個說“農村到底有多貧窮”的事:

    某村有個農婦,不小心把家裡的農藥打翻到了麵缸裡。她跟丈夫捨不得把面扔掉,她用這面做了饅頭給丈夫吃,當天夜裡丈夫就死了。之後,她又把麵包了餃子給孩子吃,第二天孩子也死了。最後,她自己吃了剩下的餃子,也死了。

    這個寫出來,就已經能感覺到貧窮對人的影響了。無需過度渲染。

    當然,至於拙劣的文筆,那真是各有各的拙劣。大體來說,拙劣的文筆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人物的言論、動作與身份不符。這個主要見於小說、戲劇等文體中,其最突出的表現是每個人說話的語氣、方式是一樣的。比如我見過有些小說裡,主人公的身份明明是沒讀過幾本書、在工廠裡打了一輩子工的普通工人,但卻能大段大段的跟別人進行論辯。在作者看來,人物這樣說話會顯得自己很有文化,可實際上卻並不如此。好的作品應該參照《紅樓夢》裡一樣,劉姥姥跟王熙鳳、賈寶玉的說話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風格。

    第二,過度描寫與誇張。在作品中,適度描寫是必要的,但過度描寫就失去了價值——或者說把作品的感染力稀釋了。這一點,在漢賦以及後面的駢文身上體現的尤為明顯。儘管研究古代文學的人都知道漢賦、駢文鋪陳華麗,在形式上非常美,但漢賦、駢文真正流傳下來的篇目——或者說具有影響力的篇目,卻不如古文多。

    適度描寫與過度描寫的區別在哪裡呢?我用“哭”這件事來舉個例子。比如一個人在你面前眼眶含淚但又不流出來,你會覺得這個人心裡有大悲痛,想去安慰她;如果這個人抽泣或者哭了一小會兒,你也會想去問他一下怎麼了;但如果一個人在你面前連續不停地哭一個小時,你心裡只會覺得“煩死了”。所以,好的作品都是把對感情、人物等等的描寫“收”起來,而不是完全鋪陳展開。一旦過度描寫,那就真是“過猶不及”了。

    第三,無病呻吟、過度抒情。這一問題詳見各種青春文學。

    第四,頻繁使用長句。長句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要慎重。就如音樂一樣,一定是要各個音符之間有起伏錯落,才能形成優美的旋律。一部好的文學作品,也當如音樂一樣,用文字的長短來控制閱讀的節奏和氣息。

    舉個例子,比如我想說“金庸先生去世了,我很難過”。

    我可以這樣寫“多年以來最讓我感到萬分悲痛的事情便是我自小就崇拜的著名作家、與梁羽生、古龍並稱‘武俠小說三劍客’、享譽世界的華人武俠小說泰斗、《明報》創始人金庸先生在2018年於香港的突然去世”。

    也可以這樣寫“金庸先生於前幾日仙逝了。作為一個從小就熟讀他作品的人,我感到十分難過。金庸先生是享譽世界的武俠泰斗,與古龍、梁羽生並稱‘武俠小說三劍客’,其作品風行華人世界”。

    這是我隨意寫的例子,僅為說明差異。雖然後面也沒多好,但至少能在節奏上有所收斂。前面的歐化長句,偶爾出現一句還可以,若是整段話、整篇文章都是如此,那就真讓人崩潰了。

    如果想把節奏變得更好一點,也可以這樣寫“幾日前,金庸先生故去了。古龍早逝,羽生也已歸仙,此番金庸駕鶴西遊,‘武俠小說三劍客’終得以在天上相見。我自小便讀金庸,長大後知道他還是《明報》創始人,自此對金庸先生更加崇拜。這樣一位大師的猝然離世,讓人悲痛不已。”

    第五,作者主觀情緒代入過多。一部好的作品,是要用對人、物的描寫來打動人的。比如“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從這句話裡你就能感覺到作者對妻子的思念。反之,如果作者寫“我的妻子已經死了二十年了,我十分想念她。在沒有她的這二十年裡,我沒有一天感到不難過,也沒有一天感到不孤獨。我想念跟她在一起的每一天……”,這就跟我之前提到的哭一個小時的感覺一樣,沒什麼價值了。

    其他的,想到再說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精神背叛與物質背叛,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