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37301596684

    種植時期:春季環境:適合種植在600—800米海拔的旱土和水田中。花豆對溫度要求較為嚴格,低於16℃或高於35℃都不宜生長,生長適溫為25—28℃,生長較好,產量較高。其果實扁平成腎臟形,似扁豆,但幼嫩時莢壁即硬化,豆粒有白色和紅色經絡條紋,色彩斑斕。桂東山水青秀,氣候宜人,被列為了國家生態示範縣,生態環境極佳,加上這裡大部分地區為砂壤土,腐殖質豐富,適合花豆的連片種植,產出的花豆品質優越。知識點延伸花豆,又名紅花菜豆、多花菜豆、多花花豆、腎豆、大紅豆、虎豆、福豆、虎仔豆、虎斑豆、花圓豆等。其種子形如動物的腎臟,顏色為白色與褐紅色相間。花豆為豆科菜豆屬中的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營養豐富,可食用。花豆的莖為蔓生型別,需搭架種植,其根系發達,主根入土較深,比較耐寒,

  • 2 # 17047267884

    1。大豆高產的土壤條件

    土壤條件是大豆高產的基礎。土壤水分狀況、養分狀況及土壤的一些物理性狀是影響大豆產量的重要因子。

    大豆種子萌發需要的水分較穀類作物多。大豆的幼根較柔嫩,含水量大,適宜的土壤水分條件才能促進幼根向縱深伸長。

    植株主根可達1米左右,側根平行擴充套件可達0。5米左右。土壤水分不足時,會影響其縱向和橫向擴充套件生長。

    大豆根對土壤中氧氣變化很敏感。在缺氧條件下,根生長量明顯減少。因此,土壤水分含量適度、耕層深厚、鬆緊適度,就可提供良好的水分含量和通氣條件,會促進根系的生長髮育。

    在土壤學中,以土壤緊實度作為土壤耕作層水分、通氣的物理性狀指標,一般以容重來表示 (每立方厘米乾土的克數)。大豆的適宜土壤容量為1。0~1。4。壤土對大豆生長最為適宜,粘砂壤土、粘壤土和砂壤土也能正常生長;砂土和粘土,持水力弱或通氣差,不利於生長。

    2。整地技術

    種植大豆可採用平翻、壟作、耙茬、深松等整地技術。

    (1)平翻

    多在北方一年一熟的春大豆地區應用。透過耕翻,土壤熟化加速,有利於養分的充分利用。

    創造一定深度的疏鬆耕層,翻埋農肥、殘茬、病蟲、雜草等,為提高播種質量和出苗創造條件。

    翻地時間因前作而不同,有時也因氣候條件限制有所變化。麥茬實行伏翻,應在8月翻完,最遲不可超過9月上旬。黑土耕深25~35釐米;黃土、白漿土、輕鹼土或土層薄或下層土壤含有害物質翻深不宜超過肥土層。

    伏翻後,在秋季待土壤充分接納雨水後耙細耪平。玉米茬、穀子茬和高粱茬進行秋翻。秋翻時間短促,一旦多雨,則無法進行,只能待翌年春翻。秋翻應在結冰前結束,深度可達20~25釐米。秋翻地應在耕後立即耙耪,在次年春播前再次耙平並鎮壓,防止跑墒。春翻應在土壤“返漿”前進行,耕深15釐米為宜。

    一般來講,伏翻好於秋翻,有利土壤積蓄雨水;秋翻好於春翻,防止春播前水分過多喪失。但如果秋翻不適時,水分過多,形成大土塊,效果反而不如春翻。

    (2)壟作

    是東北地區常用的傳統耕作方法;耕翻後作壟,能提高地溫,加深耕作層,增強排澇抗旱力。

    前作為玉米、高粱或穀子,以原壟越冬,早春解凍前,用重耪子耪碎茬管,然後壟翻扣種,壟翻後及時用木滾子鎮壓壟臺,防止跑墒。

    (3)耙茬

    東北春大豆區和黃淮流域夏大豆區均有采用。耙茬是平播大豆的淺耕方法。

    此法可防止過多耕翻破壞土壤結構,造成土壤板結,並可減少深耕機械作業費用。

    東北春大豆區,耙茬淺耕主要用於前作為小麥的地塊。小麥收後,用雙列圓盤耙滅茬,對角耙兩遍,翌年播前再耪一遍,即可播種。

    黃淮流域夏大豆區,前作冬小麥收後,先撒施底肥,隨即用圓盤耙滅茬2~3遍,耙深15~20釐米,然後用畜力輕型釘齒耙淺耙一遍,耙細、耙平後播種。

    (4)深松

    深松耕法採用機械化作業,方法多樣,機動靈活,是一種很有發展前途的耕法。黑龍江省機械化程度較高的農場,大豆種植區80%以上已經採用。利用深松鏟,耕鬆土壤而不翻轉土層,實行間隔深松,打破平翻耕法或壟作耕法的犁底層,形成虛實並存的耕層結構。

    壟底深松深度一般15~20釐米,不宜過深,壟溝深松可稍深,一般可達30釐米。同時,以深松為手段還可同時完成追肥、除草、培土等作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馬雲和袁隆平誰的貢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