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誠爾思

    本來歐洲議會選舉與英國已經關係不是很大了,歐洲各國特別是德法在歐洲各項議程的施展中故意撇清和英國的關係,或者說只在對歐洲有利的情況下拉英國參與其中,從而獲得利益最大化,順便給英國難看。而如果英國目的是為了僅僅獲得利益而不想分擔義務的情況下,歐洲大陸各國自然就炒作英國脫離歐洲問題,告訴世人英國脫歐目的不純。

    英國原來的算盤是,在歐洲經濟每況愈下,政治紛爭愈演愈烈,移民問題形成災難的時候,趕快脫離歐洲大陸,以求自保。但是遊離歐洲大陸之外會失去以前的互惠互利的經濟關係政治互助。所以在這種矛盾中,再加上英國兩黨為了各自的利益,使得脫歐這齣戲演得越來越長,看不懂結果。

    在這種困局中,英國政客顯得矛盾百出,左右為難。趁此機會,歐洲右派,有大大的空子可鑽,歐洲的右派本來就是極端民粹主義和霸橫干涉歐洲其他各國內政的玩家,他們傾向於讓英國不要脫離傳統的右傾道路,特別是梅姨領導的政府脫歐後想走一條自己的路線是歐洲極右分子不能容忍的。

    歐洲極右分子越佔上風,英國脫歐之路越崎嶇坎坷。

  • 2 # 樂藏世界

    要讓我們倔服於命運,這是不可能的,要讓我們倔服於霸權主義,亦是不可能的,做有尊嚴的國家,做有尊嚴的民族,做有尊嚴的人民.......二戰已經證明過,炸彈可以落在他們的頭上,但他們的脾氣永不會改變!他們不是劣等民族,他們曾經踏遍世界......他們是日不落帝國的子民,只有他們想要的,他們才要,我堅信,沒有人能左右他們的選擇。

  • 3 # 寧靜觀世界

    艱難的“脫歐”之路,讓英國再次鏖戰歐洲議會選舉。

    剛剛落幕的歐洲議會,由法拉奇組建僅六個星期的英國脫歐黨橫空出世,在歐洲議會分配給英國的73個席位中,以32.6%的得票率贏得第一,獲得29席,自民黨以16席贏得第二,而執政的保守黨僅獲4個席位,在野第一大黨工黨則獲10席。

    歐洲掀起右翼風暴

    縱觀這次歐洲議會選舉,極右翼風暴席捲而來。法國勒龐領導的國民聯盟黨以23.6%的選票超過馬克龍22.1%的執政共和前進黨;雖然德國總理默克爾的基督教民主聯盟依舊保持領先,但得票率已從35.3%將至28.7%,執政聯盟社會民主黨則從27.3%跌至15.6%,而極右翼的“德國選擇黨”的支援率卻上升至10.5%;其它諸如義大利、波蘭、奧地利以及瑞典等國家的極右翼勢力則風靡雲湧。

    而歐洲這種極右翼民粹勢力的崛起,被法國總統馬克龍形容為“二戰以來,歐洲從未這麼危險過”,同時被右翼勢力形容為“將改變歐洲的一切”。歐洲議會選舉是英國脫歐的試金石英國脫歐黨奇蹟般地贏得屬於英國議席的第一位,而贏得第二席位的是支援英國二次公投與留歐派的自民黨,對脫歐左右搖擺不定的保守黨與工黨則遭遇“滑鐵盧”。

    倘若將參加這次歐洲議會選舉的英國政黨歸類,一類為硬脫歐的黨派總得票率約為34.9%,而留歐黨派總得票率約為40.4%,那麼,左右搖擺不定的那類政黨則被徹底邊緣化。

    “脫”與“不脫”的分水嶺不僅涇渭分明,更是出乎意料。而戲劇性的是,脫歐派在原本屬於特蕾莎·梅的選區贏得了支援,留歐派的選票則大部分來自工黨的支持者。

    脫歐黨黨魁法拉奇

    很顯然,支援硬脫歐與留歐佔據了兩個極端。它一方面說明這次歐洲議會選舉已然嚴重撕裂了英國社會;令一方面則說明歷經三年煎熬脫歐程序的英國民眾,在飽嘗因脫歐不確定所帶給英國社會動盪與生活不安的苦果後,用手中的選票來懲罰執政黨以及特蕾莎·梅為代表的建制派。

    英國脫歐之路是否會再次被延長不難看出,這次歐洲選舉結果導致英國呈現的兩極分化,將會直接影響接替特蕾莎·梅人選的施政綱領。

    目前,英國前外交大臣鮑里斯·約翰遜是當選新首相的最熱門人選,雖然他是一位堅定的硬脫歐人士,但是,本次歐洲議會選舉的留歐派得票率明顯要高於硬脫歐派。所以,倘若鮑里斯·約翰遜當選,他倡導的硬脫歐路程也會異常艱苦。鮑里斯·約翰遜

    而脫歐黨黨魁法拉奇,是一位致力於硬脫歐的強有力推動者,當年曾經助力於卡梅倫推行脫歐公投,然而,他所在的政黨卻不在政府編制內,也就是說,在英國下議院無任何席位。所以,儘管脫歐黨在歐洲議會贏得英國第一席位,但是,在英國議會則無法助力鮑里斯·約翰遜完成硬脫歐。

    而英國脫歐日期已經再次被推遲到10月31日,儘管法拉奇領導的脫歐黨在本次歐洲議會選舉上“破土而出”,但是,根據規定,他們必須等待7月2日才能正式履行議員職能,假設7月2日之前,英國脫歐得以成功,那麼,英國各位代表則無需再前往歐洲了。但是脫歐黨的獲勝,給英國政壇增添了變數,足以觸發大選。

    歐洲議會右翼勢力的崛起,無疑會增加歐洲一體化的不確定性,但是離歐洲分崩離析還相差甚遠。所以,即便歐盟與英國再次達成脫歐協議,但對英國本國議會而言,或許新任首相會重演特蕾莎·梅的“悲劇”。特蕾莎·梅曾經苦口婆心地說服了27個成員國同意自己的脫歐協議,然而,協議卻遭遇英國議會的抵制,特別是來自保守黨的強烈反對,最終導致特蕾莎·梅含淚辭職。

    假設鮑里斯·約翰遜可以完成硬脫歐的歷史使命,然而,歐洲議會選舉中暴露出英國的兩個極端分化,鮑里斯·約翰遜恐怕也會無緣下一屆首相選舉,如同二戰時期丘吉爾的命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當年開拓者沒有受到傷病的侵襲,那羅伊+奧登+阿爾德里奇的組合能達到什麼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