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最簡單的“黃金運動”
騎行被稱為“黃金有氧運動”,既能改善心肺功能,又能讓心情變得更好。
01、鍛鍊心肺
騎腳踏車是最佳有氧運動之一,可以全面鍛鍊人體的內臟器官,尤其提高心肺耐力作用明顯。
騎行時下肢血液供給量較大,強度大時心率可達到平時的2~3倍。長期堅持騎車能使心肌發達、收縮有力,血管壁彈性增強,肺活量增大,提升呼吸系統功能。
02、肌肉塑形
有人說,騎行一直在蹬踏,腿一直在動,騎行久了,大腿會變得粗壯。這是一個認識誤區。騎行之後,大腿不僅不會變粗,而且會變得越來越有型。因為騎行可以改善並塑造肌肉,尤其是下半身——小腿、大腿和臀部的肌肉。
另外,騎行對有關節疾病以及腿部或臀部有傷的人而言,可以減少這些疾病的發作。
03、增加壽命
規律騎行能有效增加壽命。英國一項研究表明,經常騎腳踏車的人健康狀況相當於比自己實際年齡年輕10歲的人,而那些到了30多歲仍堅持定期騎行的人,可以使自己的預期壽命平均增加2歲。
一項國際調查顯示,在世界上各種不同職業人員中,以腳踏車為主要代步工具的郵遞員壽命最長。
04、愉悅心情
騎行一般需要與大自然接觸,可呼吸新鮮空氣、欣賞美景。
有研究認為,這些戶外活動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產生愉快感,這是中年人減壓的好方法。
05、鍛鍊大腦
即使是在空曠的野外,人煙稀少,騎手也要密切注意路況。況且多數情況下,騎行者要過大街、穿小巷,應付各種交通情況。
這能鍛鍊神經反應的敏銳性,提高反應能力。有利於健全大腦功能,起到預防大腦老化、提高神經系統敏捷性的作用。
學會幾招,正確騎行
騎行健身需要掌握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否則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第一步:檢查車況
騎車前首先要檢查車況,調節車座高度。腳踏車的座椅過高,騎行者的重心就高,相對來說更容易發生意外;座椅高度過低,騎行者踏不出足夠的力量,會導致騎行困難,甚至會對膝關節產生損傷。所以騎行前,調節車座高度十分重要,具體的高度以坐好後腳蹬下去能伸直膝蓋為宜。
第二步:熱身
騎行前最好進行熱身,否則容易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透過熱身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快地適應接下來的正式運動。避免突然發力導致的肌肉、軟骨、肌腱等組織損傷。
第三步:騎行姿勢
騎行中,背部、脖子的姿勢最重要。正確的騎行姿勢是:屁股高、身體前趴。這種姿勢能減少迎風橫截面積,削減風阻,提升騎行速度。
第四步:騎行強度
騎行速度沒有統一標準,一般情況下,建議以心率劃分強度,即用220減去年齡,得出的數字就是最大心率值。
對於普通騎行愛好者,鍛鍊中心率值達到最大心率的60%就可以了,隨著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漸提高至80%,一般控制在120~150次/分鐘。
也可以參考騎行結束後,第二天清晨的身體反應來判斷,原則上是以第二天不感到非常疲勞為標準。
第五步:騎行時長
騎行健身的人,要根據自身體質情況確定騎車頻率和時長。
一般情況下,每週2~3次或週末進行一次長時間的騎行都可以。平時騎車上下班,也能起到一定的鍛鍊作用。
第六步:運動後放松
跟其他運動一樣,騎行後也要及時緩和放鬆,否則長時間運動會造成乳酸堆積,帶來肌肉痠痛感和僵硬。
放鬆方法很簡單,比如計劃騎行兩小時,可在最後20分鐘以慢騎為主。也可在此基礎上,做一些拉伸運動、原地踏步、弓步拉腿等。
騎行還要注意這些細節
1、騎行裝備
騎行時最好佩戴專業的頭盔、手套等防護裝備;儘可能穿著騎行服裝或運動服裝,散腿的褲腳應用綁帶固定好。
2、騎行計劃
計劃騎行前查詢天氣預報,做好應對惡劣天氣的準備。
3、騎行專注
不要在騎行中交談,避免雙排或多排騎行;騎行中勿聽MP3、手機音樂等,也不要播放音響,防止注意力不集中。
騎行,最簡單的“黃金運動”
騎行被稱為“黃金有氧運動”,既能改善心肺功能,又能讓心情變得更好。
01、鍛鍊心肺
騎腳踏車是最佳有氧運動之一,可以全面鍛鍊人體的內臟器官,尤其提高心肺耐力作用明顯。
騎行時下肢血液供給量較大,強度大時心率可達到平時的2~3倍。長期堅持騎車能使心肌發達、收縮有力,血管壁彈性增強,肺活量增大,提升呼吸系統功能。
02、肌肉塑形
有人說,騎行一直在蹬踏,腿一直在動,騎行久了,大腿會變得粗壯。這是一個認識誤區。騎行之後,大腿不僅不會變粗,而且會變得越來越有型。因為騎行可以改善並塑造肌肉,尤其是下半身——小腿、大腿和臀部的肌肉。
另外,騎行對有關節疾病以及腿部或臀部有傷的人而言,可以減少這些疾病的發作。
03、增加壽命
規律騎行能有效增加壽命。英國一項研究表明,經常騎腳踏車的人健康狀況相當於比自己實際年齡年輕10歲的人,而那些到了30多歲仍堅持定期騎行的人,可以使自己的預期壽命平均增加2歲。
一項國際調查顯示,在世界上各種不同職業人員中,以腳踏車為主要代步工具的郵遞員壽命最長。
04、愉悅心情
騎行一般需要與大自然接觸,可呼吸新鮮空氣、欣賞美景。
有研究認為,這些戶外活動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產生愉快感,這是中年人減壓的好方法。
05、鍛鍊大腦
即使是在空曠的野外,人煙稀少,騎手也要密切注意路況。況且多數情況下,騎行者要過大街、穿小巷,應付各種交通情況。
這能鍛鍊神經反應的敏銳性,提高反應能力。有利於健全大腦功能,起到預防大腦老化、提高神經系統敏捷性的作用。
學會幾招,正確騎行
騎行健身需要掌握正確的方式和方法,否則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傷。
第一步:檢查車況
騎車前首先要檢查車況,調節車座高度。腳踏車的座椅過高,騎行者的重心就高,相對來說更容易發生意外;座椅高度過低,騎行者踏不出足夠的力量,會導致騎行困難,甚至會對膝關節產生損傷。所以騎行前,調節車座高度十分重要,具體的高度以坐好後腳蹬下去能伸直膝蓋為宜。
第二步:熱身
騎行前最好進行熱身,否則容易出現肌肉拉傷的情況。透過熱身運動可以讓身體更快地適應接下來的正式運動。避免突然發力導致的肌肉、軟骨、肌腱等組織損傷。
第三步:騎行姿勢
騎行中,背部、脖子的姿勢最重要。正確的騎行姿勢是:屁股高、身體前趴。這種姿勢能減少迎風橫截面積,削減風阻,提升騎行速度。
第四步:騎行強度
騎行速度沒有統一標準,一般情況下,建議以心率劃分強度,即用220減去年齡,得出的數字就是最大心率值。
對於普通騎行愛好者,鍛鍊中心率值達到最大心率的60%就可以了,隨著水平的提高可以逐漸提高至80%,一般控制在120~150次/分鐘。
也可以參考騎行結束後,第二天清晨的身體反應來判斷,原則上是以第二天不感到非常疲勞為標準。
第五步:騎行時長
騎行健身的人,要根據自身體質情況確定騎車頻率和時長。
一般情況下,每週2~3次或週末進行一次長時間的騎行都可以。平時騎車上下班,也能起到一定的鍛鍊作用。
第六步:運動後放松
跟其他運動一樣,騎行後也要及時緩和放鬆,否則長時間運動會造成乳酸堆積,帶來肌肉痠痛感和僵硬。
放鬆方法很簡單,比如計劃騎行兩小時,可在最後20分鐘以慢騎為主。也可在此基礎上,做一些拉伸運動、原地踏步、弓步拉腿等。
騎行還要注意這些細節
1、騎行裝備
騎行時最好佩戴專業的頭盔、手套等防護裝備;儘可能穿著騎行服裝或運動服裝,散腿的褲腳應用綁帶固定好。
2、騎行計劃
計劃騎行前查詢天氣預報,做好應對惡劣天氣的準備。
3、騎行專注
不要在騎行中交談,避免雙排或多排騎行;騎行中勿聽MP3、手機音樂等,也不要播放音響,防止注意力不集中。